网络上一直很流行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说的就是想要烦恼忧愁消失,只有暴富才能做到。

追逐物质并没有错,毕竟这是人性的本能欲望,只有依靠物质,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基本的温饱和生活保障已经不成问题后,大多数人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攀比。购买奢侈品、有车有房几乎成了现代幸福生活的标配,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夜以继日地工作、透支身体。

但幸福感却并没有因此有显著的提高。

《心流》的作者米哈林·契克森米哈赖教授认为,很多人对幸福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金钱和名利能够保证生存需求,但它和长期的幸福感之间关系其实并不大。

物质财富对于人类来说只是欲望的平衡,但却不是用来追求幸福的法宝。而想要持续一生地体验幸福,需要我们能够维持自我的内在秩序,做自己的主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获得终身的心流体验。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1)

人类不满的根源来自欲望和无能为力,真正的幸福感来自心流

亚里士多德在23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人类的存在就是为了追求幸福。

那么现实中,为什么少有人能获得幸福呢?作者认为,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外在是对不理想生存环境的无能为力。成长在贫困家庭里、处在不喜欢的社会环境中,甚至对整个地球的环境感到焦虑;而内在则是无止境的欲望。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都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但事实上,无论成功与否,人生烦恼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在不得不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大多数人采用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一部分收获了名利却依然痛苦的人,会更拼命地工作逃避内心的空虚。另一部分人选择了对症下药,比如也许得不到幸福是没有结婚,而找不到男朋友应该是不够漂亮,于是开始疯狂整容和减肥。最差劲的一种方式则是自我麻痹,用抽烟、喝酒甚至是吸毒来寻找快乐,但这显然只会让他们更快地跌入深渊。

不过米哈林教授发现,只要去做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经过长期学习和刻意训练熟练掌握技巧,最终在忘我状态下达到最优体验,也能感觉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流体验。并且在进入心流状态时,即使在逆境当中,只要是坚持最向往的事情,我们们内心也会感到无比愉悦。比如瘫痪在床的病人每走一步都全身发抖,但当他能成功迈出脚步,那种超越自我的欣喜就会带来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而想要获得心流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过度关心社会给予的奖励和惩罚。大多数人从小被灌输的很多理念都与社会相关。读书是为了考大学,努力工作是为了多赚钱,现在辛苦是为了以后快乐。这些观念都是为了得到社会的奖励,却不是为了内心真实的幸福感,它们也和心流无关。也许为了生存,大多数人不得不屈服于社会规则,但不必成为傀儡。学会找到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并建立自我反馈,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我意识,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2)

意识究竟是什么?

既然要学会控制自我意识,才能改善内在体验。那么意识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意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是人类生理机能的一部分,但能独立于生物规律之外,超越基因的控制而存在。意识目前还无法通过科学研究来解释,但可以通过人类行为来分析。它是人们主观情绪上能够控制和引导自我行为的存在。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之后,人们能自主通过意识决定该如何行动。不过做梦不属于意识范畴,因为在梦境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意识存在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转换资讯。人类从接收到外界的资讯到行动的过程就是意识在连接转换。资讯进入大脑,意识根据经验确定行动目标,这个过程的发生叫做“意图”,意图再指导身体作出相关的行动。比如饥饿导致血糖下降,我们意识到身体需要糖分,就会产生吃东西的意图。

人类的意识是有极限的。根据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最多能同时处理七组信息,一生可以处理的信息是1850亿比特。看似非常庞大,其实不然。因为生活的需求仍然迫使我们要花约15%的清醒时间吃东西和满足身体基本需求。大多数人每天约1/3的时间都在避免用脑,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甚至睡觉。所以如果要让意识发挥最大作用,需要选择更有效的行为。而能将自我意识发挥越大价值的人,其生活品质往往更高。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3)

自我意识控制的原理是什么?

所谓意识控制,就是通过注意力对行为进行有意识引导,也被称为自我塑造。通过选择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久而久之就能打造独特的自我。反过来,自我也可以用来塑造我们的注意力。怎么理解呢?就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喜欢上英语,为了更多地了解英语,我们会自发地找很多英语学习资料,听广播、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那么开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塑造自我,而喜欢上英语之后将注意力聚焦在英语上则是用自我在塑造注意力。所以总的来说,注意力和自我是互相塑造的,今天的我们就是在它们的互相塑造中形成的。

如果内心容易失去秩序,自我塑造就会失败。注意力在接收资讯时会选择抗拒或接受。但其实资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分出好坏的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就看我们是如何看待它。如果接收到了自我意识抗拒的资讯,比如习惯9点起床,却在7点被吵醒。这时候我们内在稳定的秩序就会被破坏。普通人在遭受生活和事业上的打击时都会内心失序,轻则不在状态,重则精神崩溃。

对目标足够执着的人能在内心失序时变得更强大。这部分人也害怕困难,但他们更相信自己能克服并做到更好。比如毛泽东曾经为了训练专注力,特意坐在闹市区街边看书,他主动寻求打破内在秩序的方式来强化意志力,其实这样反而能更快进入心流体验。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积极地寻求帮助和勇敢战斗,整个世界都会焕然一新。

有效的自我成长,依靠的是内外兼修的共同努力。内代表自我的内在整合,外则是接受他人帮助。但最好的状态是兼而有之,完全依靠他人,比如向他人学习、广泛交友等,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己的个性;而完全封闭地自我成长,成为极具个性的人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内外兼修能帮助自我成长为更复杂更高级的个体。

而心流体验正是能够促进自我高效成长的工具。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4)

获得心流体验,需要依靠这七个要素

很多人对乐趣的理解其实都停留在享乐层面,认为满足食欲、发呆或者睡觉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只是我们本来的欲望,它们只有助于恢复精力,无法让我们获得成长,能带来的乐趣也极为有限。过度放纵还会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只有心流体验,才能让我们在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带来无穷的乐趣。而想要获得心流,需要具备以下七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就是需要使用技巧的活动,比如阅读和竞争性活动。阅读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很乏味,但懂得阅读技巧的人能在阅读时了解文章结构、跟随书本内容进行思考,整个阅读过程都非常有意思。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则往往能让人充满斗志。不过不要把获胜当作目标,这样无法感受到乐趣,而要以不断精进为最终目的;其次,和对手的能力差距不要太大,这样没有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带来负面情绪。只有势均力敌,才能感受到挑战的乐趣。

第二个要素叫做知行合一。也就是人和行动合二为一,过程中感觉不到时间流逝和外在发生的一切。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不是为了某个顶峰。它就像流水一样奔流不息,永不停止。让我们忘记一切烦恼,全神贯注于当下的行动内容。

第三个要素是明确目标与及时回馈。树立目标非常重要,漫无目的地完成任务是感觉不到乐趣的,因为无法产生成就感。目标可以是我们既定的,也可以是我们在行动中确定的目标。但有些目标不容易达成,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呢?那就要在行动中持续反馈,这种反馈要与行动和目标相关,它不一定非常具体,比如在攀岩时,保证自己不掉下去也是一项正反馈,往上爬的每一步都会感觉更好。

第四个要素,是回馈因人而异。比如有的人喜欢打篮球,觉得把篮球投入篮筐就很开心;但对篮球高手来说,简单投入篮筐已经不是有挑战的乐趣,站在更远的位置、用高难度动作投球才会带来成就感。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制定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有进步,内心也更能感受到充实和快乐。

第五个要素是全神贯注。日常生活需要全神贯注的时刻不多,所以烦恼和痛苦容易闯入我们的大脑,因此越少产生心流的人,在生活中也就忧虑更多。一般人都是借助游戏、肥皂剧等被动方式暂时抛开烦恼,但这些产物无法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一旦节目结束,就会有更大的空虚感袭来,烦恼也会重新进入脑海。所以培养全神贯注的能力,多学习能产生心流的技能,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寻找乐趣无穷的体验非常重要。

第六个要素是掌控自如。控制感是让人在心流中忘乎所以的根本原因。那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危险的极限运动,在专业极限运动员眼中同样危险,但他们已经学会了专业技能,获得了对危险的掌控感。危险性分为主观和客观危险性两方面,主观危险性来自不够醇熟的技术,客观危险性则来自外界的危险。极限运动员掌控危险,就是尽量训练运动技巧,然后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挑战,同时消除主观和客观危险性,获得足够的掌控感,就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第七个要素是时间感异常。有心流体验的人会发现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变差了,因为沉浸在忘我境界时不会关注时间的流逝,往往过了几个小时而不自知。不过也有感知特别慢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度日如年的感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做很难的事情的时候。而在对时间敏感的领域,专业人士又能特别精准地把控时间,比如训练有素的医生,总能非常完美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台手术等。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5)

让心流融入我们的人生,需要拥有成熟型防卫能力和强大的内心

长期体验心流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从容不迫,转危为安。这样的人擅长把威胁和困境转化为有趣的挑战。而想要让心流融入我们的整个人生,需要拥有成熟防卫外界的能力和一颗强大的内心。

成熟型的防卫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在成长中逐步拥有的。

未成年时,我们大多在保护下长大,抗压能力都不强。进入社会后,在不断遭遇挫折的过程中,心理防卫能力会逐渐强大起来,成人对待人生和困境的态度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直到再也不被外界的困境所撼动,而是专注于内心的秩序建设,在精神领域获得极致的乐趣。比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和印度的数学天才马拉努金,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状况都非常之差,但这并不能阻止张海迪成为一代名作家,马路努金也并没有消沉,成为了和甘地齐名的传奇人物。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成长中锻炼出成熟型防卫能力的。想要拥有这种能力需要做到三个步骤。

第一,不自觉的自我肯定。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和环境相处,放弃自我的重要性,尊重客观事实,并在挫折发生时积极寻求应对方法。比如在工作时电脑坏了,正在编辑的文档没保存,很多人此时都会非常沮丧,甚至烦恼得无法工作,但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显然没有意义。正确的做法是马上找人修电脑,修好了立刻重做,尽量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无法按时提交就去向上级说明情况。要始终以完成任务为最高宗旨,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二,注意力集中于外界。一心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会忽略外界时刻变化的环境,在环境不利时无法正确应对,就会陷入困境。只有时刻警惕外界变化,才能及时应对,也避免了心理压力过大。比如刚学会开车时,不要老想着自己多紧张,集中注意力在心里演练每一个步骤,反复练习并注意道路状况,这样才能开得更稳。

第三:找寻新出路。不要只盯着自己心里的目标,在期待无法达成时及时调整目标,比如事业没有成功,可以转行甚至将更多重心放在家庭上。这看似消极,却能让我们内心和谐。将心思太多放在达不到的目标上,心情和自我状态只会越来越差。不要在无法达成的目标中迷失自己,白白浪费了能做更多有意义事情的宝贵时间。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何获得心流体验)(6)

除了学会防御外界的挫折之外,我们更要学会修炼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在自我的世界里享受精神的愉悦,不受到外界丝毫的干扰。

首先要确立目标。确立目标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要考虑达到目标需要付出的所有行动,比如想要学习弹琴,就要先找到合适的老师,了解专业知识,研究指法和练习内容等。

其次,目标和能力要匹配,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很多年轻人有眼高手低的问题,因为看着别人走上了人生巅峰就羡慕不已,在完全不考虑自身能力的情况下也想达到别人的高度。但由于太过心急、能力又不足,往往以失败告终,自信心因此受到极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在树立目标时一定要和自身能力匹配,这样行动才能产生正面反馈,正面反馈能带来更多信心,这样我们才会更专注,从而变得更专业。

最后,就是避免过于自我。无法专注的人想得到好结果是非常难的。但过于投入也会带来麻烦。因为过于专注一项技能,很容易带来能力的局限。比如有些孩子考上大学后,父母还要陪伴照顾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是有迹可循。因为这种孩子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他们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但却忽略了和外界的交流,也没有学会生活自理。最终在成人后变成了无法独立生活的“巨婴”。创造心流固然是好现象,但如果注意力完全在自己的精神需求上,就很容易和社会脱轨,在处世能力上变得和他人格格不入。

想要获得心流体验,并能长期进入心流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比如养成了爱刷牙的习惯,是不是每天刷完牙都会觉得有点小轻松?这也是体验心流的一个过程。只要了解了人类不幸福和幸福的根本原因,平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心流体验的实践,以及避免过度沉浸在自我的欲望当中。将心流演练成一种生活习惯,那么每天体验心流就不会再是一件难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