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精美的配图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1)

纵观杜甫这一生,可谓是凄凄惨惨悲悲,诗可闻天下,人在草野中,扛锄点江山,浮生意难平。

从他19岁出游郇瑕开始,到他59岁于舟中长逝,不长不短40年的人生路,若是放到现代,你会说这个人疯了!他是个疯子!

当然,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岁时,杜甫写下了这首《望岳》,心中的凌云之志,可见一斑。当时,杜甫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准“纨绔子弟”,父亲时任兖州司马,家境算是不错,所以也有过四五年“裘马轻狂”的风光岁月。

并且,杜甫与杜牧同宗,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官吏杜周,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这也算是官宦世家。

所以不奇怪杜甫为什么执着于当官,而且一定要当大官。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2)

但是在唐朝,当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科举,二是靠自己的才华(比如写诗)去干谒名流,甚至皇帝(等同于拍马屁),包括李白、孟浩然都这么干过。不同的是,李白是没办法参加科考的,成分问题。

杜甫可以参加科考,也这么干了,但是落榜了,所以他选择了第二条路。

并且唐朝盛行游侠之风,得先闯荡江湖,或者隐居,才能把自己弄得神秘一点,有见多识广的样子,以及“隐士高人”的风范。

比如李白18岁隐居大匡山,孟浩然20岁隐居鹿门山,王维27岁隐居淇上,李商隐早期隐于玉阳山。杜甫没这个心境,耐不住性子,15岁还在家爬树,有诗为证: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所以杜甫选择游历,增长见闻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仙”。

没错,就是寻仙。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3)

公元744年,李白被玄宗赶出长安后,途中偶遇杜甫,两个人一见如故,漫游梁宋之地。次年又遇,深度讨论了炼丹求仙这件事,并约好了将来同往。之后,李白真就登紫极宫,授道箓后正式入了道家法门。

在这期间,杜甫依旧在找关系,以谋仕途。但是时间如流水,一晃他就35岁了,官没做成,钱也花光了,好吧,那就再走老路,去考试。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此时他的诗已经久负盛名了,本来有望脱颖而出,可倒霉的是,偏偏赶上了李林甫为主考官,编导了“野无遗贤”的闹剧,于是杜甫再度落榜。

这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是,所谓的“疯子”,就是会不断地重复一件事,但每一次都渴求不一样的结果。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4)

心灰意不冷的杜甫继续干谒名流,比如屡次上诗韦济,未果。不甘心的杜甫最终决定,既然这些名流看不上我,那我就直接找皇帝。

天宝十载,玄宗举行祭祀盛典,杜甫献《大礼赋》,终得玄宗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按理说,被皇帝看中,官职不会太小,可是偏偏管分配的人,又是李林甫。

所以,杜甫依旧没官做。

又蹉跎了四年后,安禄山反,“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终于做官了,可也只是“河西尉”的小官,杜甫不甘心,拒不赴任,写下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为此,朝廷重封,杜甫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此时,杜甫已经44岁了,距离他初到长安已经过去十余载,做官后两个月,杜甫归乡省家,可刚一进门就闻得哭声,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为此,杜甫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5)

参考一下,如果一个现代人,撇家舍业为考大学在外奔走十余年,置妻儿于不顾,那他不是疯子是什么呢?

但是在唐朝,这种情况很多,首先交通不便,往返故乡一趟要耽搁一两年。李白娶了许蓝仙后,在外漂泊15年,期间也只回家三次。

尽管丧子,但是杜甫的“发疯”之路还没走完,“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已经当官的杜甫见到了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因为自己日子也苦,很能体恤民情,所以这一次他要为天下百姓而“疯”。

于是他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以及《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遗憾的是,杜甫官职太小,被安禄山俘虏以后,觉得没什么用,直接就给放了。而王维却被押至长安,害得王维差点晚节不保。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6)

实际上,在杜甫的整个人生中,他的名气都不大,诗是好诗,也被人认可,可人的知名度连孟浩然、岑参都不如,更别说高适、王昌龄了。

可“疯子”即便不红,扛着锄头种地,也要指点江山。

他在著名的“三别”“三吏”之《无家别》中写: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这说明杜甫真的是“心系苍生”。

“安史之乱”后,杜甫追随肃宗,授左拾遗,然而不久因作诗怒斥皇亲,和营救房琯之事再度被贬官,至此仕途彻底无望。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7)

晚年时,杜甫辞官,携家眷漂泊蜀中,幸得严武相助,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草堂,过了两年安生日子。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严武死后,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携家人前往夔州投靠友人柏茂林,途中杜甫回望自己的大半生,心中怅然,拖家带口,竟然要靠朋友才能维持生计,于是杜甫写下了这首《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时的杜甫已经55岁,看着萧瑟的江景感慨万千,他跟自己说:

我的名字,或许是因为文章才显著的,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是谁!我一生追求仕途,应该在身体不好时,就及早停止,现在随家人一起漂泊,我又像什么呢?无非也就是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疯”了大半辈子的杜甫,此时终于清醒了。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8)

这多么像我们每个“打工人”的经历,年轻时追求名利,总觉得未来会变得不一样,理想还有大把时间去实现。可有一天,就算功成名就了,你会发现自己丢失的东西更多。比如家人的陪伴、青翠的年华,以及曾经的一点点纯真。

况且,理想没那么容易实现。对于在外打拼的人而言,心中都有一个留不下的城市,和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幸好,后世之人给了“诗圣”杜甫该有的评价,去世的前一年,杜甫还在《登岳阳楼》中写: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他一生未得志,但是他这股“疯劲”却感动着无数人,未收复的河山,会有后来人继承这种精神,去建造一个没有战乱的盛世。他对诗词这股“狠劲”,让无数文人为之钦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在《春望》中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9)

一心想做大官的他,却在刚刚当官后,写下了《丽人行》讽刺杨国忠: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以及抨击功臣花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所以这个“疯子”他那么想当官,是真的有匡扶社稷之心,这一点和李白、孟浩然、王维等截然不同。所以就用杜甫的诗,回敬杜甫吧!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一生最惨的一首诗(杜甫晚年这首诗)(10)

生在盛唐,杜甫没有得到重用,名气也不及当时的几位诗坛“红人”,但是你走之后,你的声名远播四海,最狂妄的后人也只是说,“某某的诗文有杜甫的风范”,或者“与杜甫齐名”,但是从来没人敢说,“某某的诗要强于杜甫”。

陌上人如玉,子美世无双。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