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欲礼仪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

问:道士是什么?

道教十大实用方法(道教常识180问)(1)

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井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同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要通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从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

问: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道教十大实用方法(道教常识180问)(2)

答;道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注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诊,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檀香,非常讲究,每炷檀委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 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 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着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问: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答: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1.拱手礼

道教十大实用方法(道教常识180问)(3)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掌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