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完成工业革命,在蒸汽与机械的推动下,生产力突飞猛进,为争夺更大的原材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地,西方列强开始进一步向东方扩张。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1)

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十余年后,美国佩里舰队的黑船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以武力胁迫日本幕府政权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闭关自守的大门。

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之下,两国的先进人士都开始了学习西方,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的历程,也都进行过自上而下的变法革新,然而两国的变法运动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挤入了帝国主义的俱乐部,而戊戌变法却百日而亡,仅仅过了103天的时间,就以皇帝被囚、康梁外逃、六君子就义的结局告终。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2)

那么为何前者成功而后者失败?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背后,又潜藏着哪些历史原因?

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导致“破旧”难易程度不同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政治制度类似于中国先秦时代“封建诸国”的分封制,与欧洲中世纪的采邑制,地方上藩国林立,藩国的领主大名由世袭产生,而并非来自天皇或幕府将军的任命,因此难以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即使是幕府将军,有时候也不得不依靠一些大名的力量来镇压反叛的大名。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3)

而在中央,日本实现的是天皇朝廷与幕府政权并存的二元政治,天皇的朝廷仅仅只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由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而当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实行的是一元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央实行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几乎不受任何约束,而在地方实施中央集权,朝廷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因此相较而言,日本原有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破旧立新相对容易。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4)

这一点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实,正是由于日本存在天皇与将军之间二元政治与地方藩国体制,倒幕改革派能够以天皇的“正统”权威,以及反幕强藩的武力支持开展倒幕活动,并最终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击败幕府军队,取得倒幕运动的胜利,完成“破旧”。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5)

而中国的戊戌维新运动,在清王朝的集权统治下仅仅具备前一个条件(即没有实权的皇帝的支持),后一个条件难以得到满足。在守旧派强大的力量面前,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逐步推进的明治维新与急功冒进的戊戌维新

日本自1868年1月3日完成倒幕运动之后,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全方位、多领域的变法改革。光是废除藩主统治,取消士族俸禄就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其间在剥夺地方大名藩国的同时,也给予了不少优待,充分考虑了大名的利益,也由此减少了变法改革在旧贵族集团中的阻力。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6)

而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帝则是急于求成,不顾客观现实、急功冒进地推行康梁的变法措施,戊戌变法的一系列措施中,光是取消科举制度、剥夺八旗特权这两项,就将在清朝统治集团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官僚士大夫阶级,与满洲贵族集团推到了维新派的对立面,再加之维新派急功冒进、丝毫不考虑旧的既得利益者的变法举措,更是让清王朝的官僚士大夫们以及八旗的贵族们意识到“变法利中国,不利满洲;中国兴则满洲亡”。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7)

所以他们选择“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从维新变法一开始就在联络保守势力积极策划反扑,由此变法焉能不败?

思想准备的不足

纵观世界各国相对成功的变法与革命,在变法或革命的狂风暴雨来临以前,总会有相应的思想准备作为先导。如英国很早就有限制君权、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早在十三世纪初,英国“失地王”约翰一世就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选择与贵族集团、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进行妥协,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这也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依据。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8)

法国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就开始在法国广为流传。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也有西学的传统,早在十八世纪时,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就出现过“兰学”的热潮(即通过学习荷兰语文掌握西方科学技术),由此产生了不少具有新思想的日本启蒙思想家,如至今仍被印在日本面额最高的货币上的福泽谕吉。

而与此同时的中国思想学术界,则是在清王朝文字狱的阴影下死气沉沉、万马齐喑,乾嘉学派只着眼于训诂、考订,而不敢讨论现实政治问题。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在割地赔款的耻辱面前,清王朝的“中坚”们却依然骄狂自大,自诩“天朝上国”,而对西学嗤之以鼻。以至于魏源“开眼看世界”的巨著《海国图志》,在中国国内并无激起巨大的反响,却在日本广为流传。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9)

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识字率依然低下,目不识丁的他们自然难以理解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也很难会去支持维新变法运动,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也并没有让民权思想在清王朝的官僚集团中流传开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人民乃至身为“精英”的官僚集团的支持,戊戌维新自然根基不深、孤立无援,以至于落得个百日而亡的结局。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分析(宁与友邦不与家奴)(10)

戊戌维新虽败,但它深刻地影响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也让民主、自由、民权理念深入人心,为后来清王朝的覆亡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乃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戊戌六君子“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思”的爱国精神,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为民族复兴的百年大业而不懈奋斗。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