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劳动的必修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方可按下“加速键”。近年来,广州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广州各技工院校积极结合办学实际与发展特色,在实践中探索劳动教育模式,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赋能职业教育。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劳动教育成为技工院校育人新引擎)(1)

强动员重师资打通劳育“快车道”

“思想动员 教师培训 实践培育”几乎是广大技工院校探索出的共通的劳育组合拳,相辅相成,共同应用于劳育上,起到了“1 1 1>3”的强有力效用。

将劳动教育思想动员的阵地放在开学第一课是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的一次探索。学院开学第一课以“劳动创造美好”为主题,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体会劳动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教育如何有效优质地开展?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以教师素养和课程教学为重要抓手,实现双向促进:抓劳动教育,出发点是抓实师资成长。通过专项培训、骨干教师“传帮带”、教学实战三结合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抓劳动教育,落脚点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劳动教育师资团队围绕课程内容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以教学研讨、公开示范课、优课评选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积累优秀课型和活动案例。

摸索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的道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也有着一套相似的做法。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为提升授课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劳动教育培训,教师之间也以相互听课和评课的方式为实现教学相长按下加速键。同时,学院《劳动教育》教研组每学月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研讨,使教学工作在精心组织中有序开展。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劳动教育成为技工院校育人新引擎)(2)

特色课程活动夯实劳育“主阵地”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技工院校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也不忘兼顾活动的教育意义。“我校以劳动为抓手,培育学生坚毅上进的意志品质,并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引领作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广东技工。” 广州市技师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巧下功夫,除了开设有健康养老与服务、护理、手工、园艺等实用类劳动实践拓展课程外,还将面塑、广绣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在传统工艺的实践体验中感受匠人匠心。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白云区鹤龙街道齐齐联手,带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实践,定期开展河小清巡河护河志愿服务行动,以招募学院青年志愿者的形式,带领学生参加河湖管理保护专业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投身巡河护河志愿服务工作,共同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也通过社会大课堂实践使得劳动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强化。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则是下好了整合资源这盘棋。学院建设了融家居清洗、水电安装、VR实训体验、木工、泥水工共等20多项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创建广州市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学院整合内部各管理部门的资源,将管理部门也视为育人主体,把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与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创造性地相衔接,形成了“绿化修剪”“供餐服务”“保洁服务”“维修服务”等教学任务,将服务知识化、课程化、标准化,以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部门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效能。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劳动教育成为技工院校育人新引擎)(3)

“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劳动精神应该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磨炼艰苦奋斗和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的发展还将大有可为。今后,技工院校将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周甫琦

【通讯员】穗人社宣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