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三国时期可谓神仙打架,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强谁弱更是难解难分,2017年出的电视剧《虎啸龙吟》。把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演技的惟妙惟肖,三国时期的最强大脑,估计永远没有胜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

一、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双雄对决

1、原生态家庭判断

评价历史人物,最好看正史,真实性比较高。三国时蜀汉文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参考价值相当大。他本人生活在西晋时期,算是与诸葛亮,司马懿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评价他们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咱们首先看先天性条件。白手起家的人就比那种官二代富二代更厉害,因为他们全凭自身努力获得一切。

这两人当中,谁的起点低,肯定是诸葛亮。他本身是孤儿,原本是平民出身,有个叔叔做官,虽然帮助了一些。但是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家庭基本上没什么优势,可见个人有多优秀。

反观在看司马家族,在当时算是一个大户家族。他父亲本身就是官二代,平时结交都是一些高官贵人。家里拥有不错教育资源和经济环境。从最开始进入官场,就凭借着祖上“荣耀”,一路顺风顺水。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2)

当然先天条件无法改变,那咱们就从后天能力来分析一下:

2、俩人的军事才能、内政谋略以及用人方面的对比

诸葛亮在内政上最为世人称道。在蜀地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多亏诸葛亮才能继续推行联吴抗魏,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事屯田就是由司马懿倡议而创办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广开漕渠,使“百姓大悦”,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曹操死后,魏明帝奢侈无度,好修宫室役者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司马懿“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信赖”。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3)

两个人都在内政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绩,但是诸葛亮面对的困难、和地理位置,要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军事上诸葛亮一共七次北伐,在与司马懿对决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在进攻北伐时司马懿都采取稳守战略。当时无论在国力、兵力和作战环境上,魏国都是占优势的一方。然而面对穷师远征的诸葛亮,司马懿却始终占不到什么便宜。

司马懿最终让诸葛亮秋风五丈原,靠的并不是打,而是拖。不是司马懿不想打,如果诸葛亮像孟达一样,司马懿以逸待劳,不要说一战而下蜀国,至少也会打得诸葛亮不敢再轻易北伐。但诸葛亮北伐一次又一次,司马懿基本采取坚拒不战的策略,也就是因为在军事实战层面上,司马懿确实忌惮诸葛亮。

诸葛亮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信的。他少年时就自比为战国时的名将乐毅,纵观他一生大小征战,确实也是胜率颇高。司马懿用兵擅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正合以奇胜,但唯独面对诸葛亮只能采取守势,一直守到诸葛亮自己因病倒而放弃。少有的几次接触战,不是死了大将张郃,就是损失精兵三千。

两人第一次正面交锋,诸葛亮就使出了后人流传的空城计,诸葛亮充分利用司马懿的疑心病,摆下空城计,自己在城楼弹琴。最精彩一点,就是两个能人的心理战争,看谁先慌乱。司马懿听着琴音不乱,因此认为城内里面必有百万雄兵。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4)

在后人看来,此事可能是司马懿故意中计,不见得没有识破其计划。他虽然疑心病重,但是本人国家能力,还有军事素质都是很强。并且作为对手,对于蜀国的实力怎能不了解,究竟有没有士兵,肯定心知肚明。

他为什么选择离开,就是为了维护在曹魏政权地位。事实上司马懿有他的难处,并非像表面上辉煌。没有得到曹家人的完全信任,前期一直默默无闻。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5)

后期随着曹丕的去世,朝堂上没有能力杰出之人,皇上不得不重用他。这个时候曹魏集团需要利用他来打天下,特别对付诸葛亮。换句话来说,诸葛亮活着好好的,那么司马懿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相反如果抓住诸葛亮,那么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军事方面双方算是打平。

再说培养人才方面,蜀国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基本没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千年流传的名言。诸葛亮费尽心力选择的蜀军接班人是姜维,还是从曹魏那边挖过来的。

而司马懿这边就不同了,人才一茬接一茬,从来不愁无人可用。就算司马懿篡位谋反杀死了很多忠于曹氏的大将,但是司马氏仍然能提拔出钟会和邓艾这样的人才,灭掉蜀国。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6)

归根究底,可能也是因为诸葛亮自己个人能力太强,事事亲力亲为,不敢放权给手下去历练,导致出现人才断层。姜维在降蜀之前军事上得到赵云的首肯、国家上得到诸葛亮本人的青睐,但诸葛亮死后也没什么大作为。

所以就事论事,在人才培养这一领域,诸葛亮实在是输给了司马懿。

目前双方打平,在看看双方的儿子,司马懿九个儿子,个个能力出众。不但把司马懿留下的政权握得坚固无比,而且还催生出了个晋朝。

而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诸葛瞻。不仅没有接班能力,最后也在魏灭蜀的一役中战死。跟司马懿相比,诸葛亮的后代大大不如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7)

59岁的时候,司马懿前往辽东,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70岁的时候,司马懿设计诛杀曹爽,尽揽大权;72岁的时候,平定忠于曹氏的太尉王凌的叛乱。老当益壮的司马懿,要是再多活四五年,甚至能看见司马师走在自己的前面。

而诸葛亮呢?诸葛亮53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但一查身份证,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大上两岁。

所以最关键最核心的一项,就是身体素质。就算记忆再强、智商再高、反应再快、应变花样再多,再发达的头脑,都需要身体做基础。身体才是本钱,司马懿就是靠更加强悍的身体素质战战胜了诸葛亮。

曹丕临死托孤,把曹睿托给曹真和司马懿,曹真是主角;曹睿临死又托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曹爽还是主角。虽然司马懿深受历代曹家的重用,但是也不免对他有所忌惮,最终在高平陵一战中反戈一击,登上最高宝座。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8)

3、总结两人一生对比

无论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还是陈寿《三国志》,都是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忠义,这点诸葛亮算是典型了。

单看个人成就司马懿赢了诸葛亮,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王朝。孔明费劲一辈子心思,最后只是蜀国丞相,司马懿却被后人追封为皇帝。

两个人都有当皇帝的潜力,只不过选择方向不一样。司马懿本人很有野心,曹丕死后他就有篡位的想法。并且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曹魏集团实权派。所作的一切,很大程度主要是为了司马家族的国家利益。当然他的儿子比较给力,所以才能够建立西晋王朝。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9)

诸葛亮更多从大义出发,虽然有那个实力,能够取代刘禅的皇位,但仍然扶持到自己油干灯枯时,诸葛亮的名声更多来自于他的品性。

千百年来以来,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就是一个圣人。对他的一生赞誉颇高,迄今为止依然拥有很多崇拜者。相反司马懿饱受争议,后人只认为他是一位政客,不值得大家效仿。这也反映出,两个人追求不同,因而有结局不同。

虽然两个人是对手,不过内心都很了解对方,算是彼此欣赏。人生能够得一这样敌人,何尝不也是一种幸事。两个人的交锋,代表魏国和蜀国交锋,充分展现两个人智慧。能在历史上留下这么精彩的对决,也是让千百年以后的我们赞叹不已。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0)

二、毛主席评价诸葛亮三大失误

三国对很多伟人都产生过重大思想改变,其中就包括咱们的伟人毛主席。

毛主席从小熟读《三国演义》,后来他领兵打仗时,也常常拿书中的战役来给将士们分析三国的兴亡得失,其中就包括诸葛亮的三次失误。

1、第一个失误用错人

1948年5月中旬,这天李银桥正在花山村毛主席住的房间里收拾屋子,从外边散步回来的毛主席想吓唬一下李银娇,便大喝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只见李银桥一个转身,双手急出转身抱住了毛主席的双臂。看到是主席后马上松开,主席笑道,“你这个卫士组长,我没有选错哩!”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1)

李银桥说:“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啊。” 毛主席摇摇头说,“我一不是释迦牟尼,二不是诸葛亮;而且就算是诸葛亮,也有用错人的时候啊!”

李银桥不解地问:“诸葛亮用错谁了?”

毛主席回答:“当初诸葛亮和关羽一起留守荆州,后来回川,结果导致关羽大败。诸葛亮明知道关羽瞧不起孙权,对于蜀吴联盟也是不屑一顾,还让关羽独守荆州,结果怎么样大家也都看到了。”“用错马谡导致街亭之失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它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整个形势发生逆转,蜀军除了撤退之外,已别无选择。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2)

2、二是诸葛亮措施良机。

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要随时把握敌我强弱形势的变化,选择有利的时机,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克敌致胜。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

刘禅继位后,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甚少,戒备也很松。本来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当年大将魏延就和诸葛亮提过率军直取长安平定关中。

而诸葛亮的选择是让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因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本打算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只守不攻看出诸葛亮的意图打起了持久战。

诸葛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想以激怒的方法让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稳如泰山,后来硬是把诸葛亮拖败。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3)

3、三是军事战略的失误

毛主席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始误于《隆中对》,因益州和荆州有千里之远,兵力没法集中。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怎么能胜呢。”

很多历史学家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想都是表示佩服,但毛主席的评价却独树一帜,很有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之所以说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毛主席认为,荆州离益州距离那么远,两地分兵的做法会使兵力减弱。“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因“虎女岂能嫁犬子”不仅失了荆州还丢了性命。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诸葛亮的这三大失误,确实给蜀国带来的致命的损失。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4)

4、毛主席如何将三国古今中用

毛主席尽管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过批判,但对其别的方面很欣赏。比如对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1955年毛主席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和知识青年安置问题时,说:“诸葛亮曾经在汉中搞过开荒,咱们也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后来就出来了青年下乡”。

毛主席的军事路线,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他把《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术,把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5)

古田会议后,毛主席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老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为了宣传指派命令的重要性。

1935年12月,毛主席在《中国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双方强弱不同,弱者也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道理时,举了中国古代六个有名的战例,其中就包括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1957年11月在毛主席访问莫斯科期间,有天晚上,毛主席请胡乔木、郭沫若及十来名工作人员一道吃饭时,吃饭期间他说:“我们论三国,替古代担忧吧?”随即与众人开谈三国历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诸多案例。

毛主席问李越然:“你认为曹操和诸葛亮谁更出众?”

李越然回答:“各有千秋吧。”

毛主席接着说:“诸葛亮个人能力是很出众,但是我认为曹操更胜一筹,古时候打仗没有火箭和子弹,只有刀戟棍棒那也死伤不少。你们知道汉桓帝时有多少人口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6)

郭沫若随口应道:“晋书地理志作五千六百万。”

毛主席说:“以前的人口普及不像现在,很多都是流民不计数的,估计要全加起来得有5千多万。三国混战还剩多少人口谁知道”?

郭沫若回答:“史书记载,黄河流域,战争不断,活下来也就十分之一。估计合计也就约六七百万。外面更是尸骸遍地。”

毛主席说:“曹操回原籍,‘旧土人民,死丧殆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比比么,三国又死多少人?原子弹和关云长的大刀究竟哪个死人多”?

毛主席深深叹息,继续说:“现在有人害怕战争,这很正常。战争不仅带来饥荒、瘟疫、甚至抢夺,杀戮!可是光顾怕,也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在你头上。我们要着重反对它,但不要怕它。这就是辩证法。”

最后,毛主席说:像《三国志》这些书,至少要读它三遍。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7)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国家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说:“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养兵过多,打起仗来,对经济的破坏确实很大。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国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他认为:一方面要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对人口、对经济的破坏性;另一方面要看到防止和反对战争的最好办法,但是不要怕它。

1944年10月25日在延安中央党校作报告,谈到整风审干问题时,毛主席说:“张飞在古城相会时,怀疑关云长,是有很高的原则性。因为关羽形式上是投降了曹操,封了寿亭侯,帮曹操杀了颜良、文丑,你又回来究竟是干什么来了?我们一定要有严肃性、原则性。当然过火是要不得的,所以去年抢救运动,十几天,我们马上就停下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8)

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菊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话,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单独的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

1957年4月上旬,毛主席在谈到提拔党龄短、年纪轻但有才干的年轻人时,是这么说的:“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按经验和资历确实应该选择程普,但是如果论才略和能力周瑜一点不差。起初让周瑜挂帅,程普心理也是不服气的,但结局这样,赢了”!

1964年3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当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十七八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从毛主席关于《三国演义》的谈话来看,他是联系自己在中国和建设中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三国演义》的事件人物,肯定其所长,分析其失误,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19)

正所谓:

说诸葛,论司马 最强大脑战厮杀

诸葛为国奋一生 最终司马得天下

主席三国古今用 战略技术皆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