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日讯 日前,国家发改委总结表彰、宣传推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安丘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创新织密民生保障网助推精准脱贫经验入选此次表彰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全国共58个,山东入选4个,安丘市成为潍坊唯一入选案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安丘乡村振兴工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安丘乡村振兴工程(潍坊安丘成功入选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安丘乡村振兴工程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日讯 日前,国家发改委总结表彰、宣传推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安丘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创新织密民生保障网助推精准脱贫经验入选。此次表彰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全国共58个,山东入选4个,安丘市成为潍坊唯一入选案例。

在安丘市凌河街道大路村李永民家中。院子不大,却干净整洁,见不到一点脏乱的样子。 他感慨地说:“我身体不好,多亏了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和巾帼美家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她们日常来我家,帮我解决了大部分的家务活和日常生活管理,方便我的生活。”今年来,安丘市凌河街道联合巾帼美家服务队等各方力量对帮扶户的家居环境进行清理,并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街道283户卫生难保持的特殊群体不间断进行卫生清理,改善家庭卫生状况,提高了他们生活信心。李永民是此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这也是安丘市多年来深化创新、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的一个场景。

2016年以来,安丘市着力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养老服务创新、推进救助领域改革等方面入手,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截至2020年9月,全市4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0292户、41855人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减贫率达100%。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安丘市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历经7次提标,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19元和537元;将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综合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35元和960元;将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760元、1400元和980元。安丘市2020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供养资金10214.5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无缝衔接。将因病、因残等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和个人,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严格落实“就业成本扣减”和“低保渐退”政策,对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延期保障6个月,确保困难群众不因退出保障而返贫。

深化养老服务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安丘市深化镇街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稳妥抓好官庄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工作,公开招聘专业化公司托管运营,指导该院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深化居家照护服务创新。在潍坊市率先开展了特困人员居家照料服务,建成了安丘市智慧养老指挥中心,与潍坊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制定出台了《安丘市居家照料服务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聘7家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按照全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每月服务时长分别为10小时、16小时、32小时的标准,为全市3065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上门提供助洁、助餐等居家照料护理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37.3万小时,有效破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难题。

推进救助领域改革,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安丘市下放社会救助审批权限,自2020年12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区承接落实。抓好社会救助智慧核对系统开发推广应用。扎实开展“山东省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工作,研发微信小程序,推行核对“关口”前移,实现救助信息“一网通核”“即时追踪”,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构建“大救助”体系。成立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搭建互动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实现了救助效能的最大化。

盘活社会组织资源,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安丘市筹集“慈心一日捐”资金用于扶贫。自2016年开始,筹集“慈心一日捐”资金527.56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慈善救助、享受政策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扶贫特惠保险等扶贫项目。动员安丘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3家社会组织申请到潍坊市级精准扶贫项目,共计21.92万元资金支持。共为3家社会组织争取脱贫攻坚奖补资金6万元,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活水”。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安丘融媒 孙中金 田杰 牛海青 潍坊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