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微条发布了我收藏的田黄“东郭南门”,我根据其形态命名为“母子情深”,网上有藏友质疑它是肥皂石。

有质疑是好事,这更加了对藏品的讨论性,收藏要去伪存真,少不了辩论,在纵观田黄鉴别的收藏历程,在不久之前,一方印石在西冷印社展出,西冷的藏家认为是一块普通的寿山石,而台湾的藏家认为是上好的田黄。在有实物观摩的情况下,双方都是田黄印章的收藏专家,都会产生分歧,可况我们仅仅通过上传图片来鉴别,无论是从拍摄的光线,摄影器材的分辨率都会产生失真。

田黄石与黄蜡石有啥区别(田黄-皂石-金田黄)(1)

极品田黄石-母子情深

我曾经到一家古董店观摩,柜台上有一个印章,标注为“田黄印章”,当时我上手后,发现有几个疑点,印章看上去比较松散,没有田黄的凝结质感,再有表面没有宝石的灵气和蜡状的光泽,当时我大胆用指甲着力在印章的边缘一划,果然划出了一道“白痕”。我断言这并非田黄。

当时老板很生气,说我破坏了他的藏品,要求我照价赔偿,我说,因为您标注的是田黄,以田黄的硬度,指甲是划不动的,因为田黄的硬度是2.5,高于指甲。如果指甲能轻易划出白痕,那你这一块多数只是一块皂石,是你在先。老板无言以对,只能作罢。

所谓皂石,就是石头像肥皂一样松散,硬度不够,可以轻易划出指甲痕,这是和田黄最大的区别。

田黄石与黄蜡石有啥区别(田黄-皂石-金田黄)(2)

皂石的质感--表见比较松散,最大的区别是硬度低,手指甲可以划破

再看印尼的“金田黄”,顾名思义,产地不同,这并非福州寿山乡产的田黄。我们从以下几个物理特性区分一下他和田黄的区别: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金田黄同样用指甲也是划不动,他的硬度甚至要比真田黄还要高,由于密度也比真田黄大,因此他上手的手感要比田黄石还要压手。

但他表面是呈现玻璃光泽,并不是蜡状光泽,这是最大的表面感官最大的区分点,而且金田黄的内部,一边看不到萝卜丝纹,也没有红筋,红格这些田黄“常有”的特征,内部较田黄更加干净,纯净。

其实这种情况下,用莫氏硬度笔,或者泡水法测算密度都可以辨别出来。

我比较推崇某位藏友的讲法,辨别田黄,既要用主观上的“六德”,更要结合田黄石的一些物理特性,这样做出的判断更加准确,不轻易让好的藏品失之交臂。

田黄石与黄蜡石有啥区别(田黄-皂石-金田黄)(3)

金田黄,呈现玻璃光泽,不见红筋格,内部纹理纯净

很多人会说,哪有那么多田黄,所谓一两田黄十两金,说我是痴心妄想,想田黄想疯了。我不否认,在收藏之初,确实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但随着我对各类藏品的了解,对收藏圈子潜规则的认识,我慢慢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田黄石与黄蜡石有啥区别(田黄-皂石-金田黄)(4)

红筋格明显,灯光下的萝卜纹清晰可见

收藏的乐趣在于探求真伪的过程,享受的是爱不释手观赏。希望也有藏友能一起欣赏,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