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愿做佛前一束青莲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前一段学过一篇《陨石》,今天来学学《化石》,这篇化石和陨石一样,也是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们先来看原文“治平中,泽州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

治平中,治平年间,治平是宋英宗的年号,前一篇《陨石》是志平元年,这篇《化石》没有说明是治平几年。

现在这个世界上还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只剩下日本了,现在的年号叫“令和”,年号可以反映出当政者的理想,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像什么昭和男儿,那一代日本人是非常奋发图强的,后来的平成废柴,都变成宅男食草男了,这一代令和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年号的选定都是非常严谨的,不过也有闹笑话的时候,北宋赵匡胤就曾使用过“乾德”这个年号,后来发现是以前一个政权叫后蜀使用过的,以至于赵匡胤不得不感叹“宰相要用读书人”。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还有的年号后来成了笑柄,比如明朝嘉靖,变成了“家家干净”,清康熙,变成了“吃糠喝稀”。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段相声叫做《讲帝号》,调侃清朝皇帝的年号,可以去听听,挺有意思。

泽州人家穿井,泽州有一户人家打井,泽州在现在的晋城附近。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土中见一物,打井的时候发现土中有一个东西。考古的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挖井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很重要的东西,我们近代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也是当地农民挖井的时候挖出来的。这里“见”,要读做“现”,出现的意思。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蜿蜒如龙蛇状,没有具体写是什么动物的化石,从蜿蜒如龙蛇状来看,难道是条巨蟒吗,可是后文又说“鳞甲皆如生物”,又像是穿山甲那样的有甲片的动物。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

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这一段的记载我觉得非常值得玩味,值得细细琢磨,对于地底下发现的东西,中国人总是心生敬畏的,敬畏的时候,就非常害怕,不敢动,但发现没什么值得害怕的时候,就要毁坏。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多像鹅城的百姓对待黄四郎的心态。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

后来发现兵马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挖井发现了兵马俑,然后就把它打碎了。

时程伯纯为晋城令,求得一段。当时程伯纯是晋城的县令,他去要了一段化石。这个“求”字,不知道是花钱买的,还是直接要的,按正常来说,估计就是让衙役直接要的。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7)

鳞甲皆如生物。这个动物的鳞甲都成了化石了,栩栩如生。

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大概是由蛇蜃变化成的,就像石蟹那样。沈括当时就已经知道动物可以变成化石了。根据这段描述,我老觉得发现的这个化石应该是一种恐龙的化石。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8)

蜃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一说是水龙),有个词叫“海市蜃楼”,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9)

石蟹,中药名。为古生代节肢动物弓蟹科大眼蟹属动物石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

6年级20篇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0)

逐句分析完意思之后,我们可以整体看一下这篇文言文的结构,文章虽然短,但是,时间(治平中)、地点(泽州)、人物(泽州人家)、起因(穿井)、经过(从“土中见一物”,到“遂碎之”)、结果(程伯纯求得一段),结论(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一笔都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