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利我早就忘记了我当时正在做什么,打着一身补丁的我被他叫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你的童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趣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你的童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趣事(冬爸教写作文系列之三十一-难忘的一次对话)

你的童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趣事

文/戚利

我早就忘记了我当时正在做什么,打着一身补丁的我被他叫住。

是怎样的开头,我也忘记了。

他姓什么,叫什么,我是否认识,所有的一切就像做了一个梦,然后模模糊糊地只想着个轮廓。搜罗了我的记忆,唯一有过清晰印象的,却还是那次对话。尽管所有的细节朦朦胧胧得如同冬日白玉兰树丫上的花孢。

那是一个人的对话,我约略记得是他一个人一直在说,他鼓励我说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应该珍惜学校学习生活之类的,可是他也是个学生,比我只高了两级而已!

模糊的意识里,他瘦瘦的,高高的,戴着一个眼镜,文文静静。他既然不认识我,凭什么要教训我,还要让我像个被挨训的孩子一样,站在空旷的操场上,低着头听他训话,可天知道,鬼使神差的我居然像吃了他喂的迷魂药!

操场坐落在一条狭长的丘陵地带低洼处,远处的田野上,几间茅屋孤零零地斜落着,像童话故事里巫婆的眼睛,旗杆上的红是这所镇中学唯一鲜亮的颜色,高高的旗子若有若无地晃动着。我知道,他跟我说话的时候,操场外不远处的河塘边芦苇正飘着白花,河道里的水正哗哗地流淌,风把一团轻絮从操场的深处吹过来。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一个人说那么多话,而且是对着一个陌生的人。可我却像听父母的话一样听进去了,他说我要好好读书,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之类的......而且,他把我阻在操场上,像一个正要欺负小孩子的地痞流氓。

却不然,我的生命里,只有他一个人,以这种方式被我铭记。他陌生得让我很快忘记了关乎他的一切,却留下了那天那地那场对话。我想也许是在萝卜正疯狂长缨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在长缨,他似乎是突然领悟到了什么,然后很机缘地碰到了我,说给我听,其实是要说给自己听;也许他做了一件有违良心的事情,他想用道义的教化去挽救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也或许是他看出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还是我身上那些歪歪斜斜的补丁刺激了他?抑或是有人讽刺他也是一个穷人家的穷孩子?

曾经,从我嘴里流出的话可以汇成一条小溪,与我对面站过交流的人可以站成一片林海,可我却唯独模糊又清晰地勾勒出他,他就像我眼睛里时常清晰闪过的,那所镇上唯一的中学操场上,那面唯一的国旗。

其实,不消他说,我也知道,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学。上学可以让自己天天吃到喷香的馒头;上学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去看一看国外的月亮是否真的比村头上空的圆;上学可以让自己脱离拉犁送粪的命运,上学可以成全自己孝敬父母的孝心,我知道,学习是我那个年龄唯一可以做和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无须他说,我想我也会努力学习的。

这样想来,我记忆里最难忘的对话居然不是身边父母每日的言传身教,也不是老师课堂上呕心沥血的谆谆教诲。而是当我听到的一个陌生的观点突然和自己要做的一致起来,而自己又为这对话努力奋斗了大半生。是吧,最难忘的对话就应该是这样一次形式上虽然模糊,目标却又异常清晰的交流。

今天,我站在一千里外的另一所学校,想起了他,想起了那场单向的对话,我尝试着完成它,用迟到了30年的声音,清晰而响亮地告诉他:是的,我会的,我一定会的!

备注:

《难忘的一一次对话》是初三期末考试的命题作文。这篇作文比较简单,孩子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是要想写好,写出新意来很难,所以得高分的不会太多。

孩子们的经历普遍少,又恰好临到一个不听话的年龄,所以有效的对话不多见,我想在孩子的耳朵里,有一股无形的屏障,大多与老师、家长、学长的对话会流于形式,况且我坚信有些对话的作用是需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酝酿和实践才能显露出不平凡。真实又有力量的话孩子们很难捕捉到,好多只能撒谎来写的,一编就完了,最起码情感就是干涩无力的。写作文要由感而发,加之适当的构思和文学修饰,才能写好。

这篇作文的题目看起来很俗,但是命题却经过了很深的思考,个人感觉题目起得不错, 比较契合当下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作文要求孩子们用对话的方式阐述一个事理。既满足孩子初中最好写记叙文的要求,又顺应了初三孩子慢慢往高一的生理成熟过渡期,既有感性的展现,又有理性的思考。一个好的作文命题,首先是不能让人模棱两可,摸不着头脑,跑题的,其次还能适当拉开分差,给语言能力强的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若是能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育人目标,通过一次作文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传输一种理念,那就更了不起了。

作为一个成人,站的角度跟孩子还不一样,现在想想,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对话倒不是从对话中吸纳了多大的道理,而是刚好跟他对话的时候我恰恰也领悟到了那一点,也就是他说的真的进到我心里去了,这才是最难忘的。

无意之中,我用寻常思维把选题给禁锢住了,其实,抛开第一感觉,这个题目还可以有更多的写法。对话是两方面的一种交流,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甚至是心灵的。可以有声,也可以无声;可以与人,也可以与物,比如书、雕像、动物、天空……

对话的难忘性,体现在对话丰富的过程和最终产生的效应上,一次难忘的对话在过程上通常是曲折的,是有行为和思想冲突的,在效应上通常是要有情感产生剧烈变化的,这样延伸开来,可选的题材就多了。

尽管选材追求新颖,可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写诸如通过一次对话获得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从而改变了自己之类的,这种题材的作文就要比孩子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了。下面欣赏两篇考场作文:

难忘的一次对话

“你们都是去哪儿啊?我内蒙古来的,进京打工。”

声音来自对面的床铺,一个略带方言的清亮的学生口音。很快这声音就消匿在沉寂的车厢里,只留下火车奋力向前的声音,咔嗒,咔嗒。

我坐在黑暗的深处,看不清其他人的脸。学生是个姐姐,此刻她正拨弄着手机,微弱的荧光照着她俊俏的容颜。

忽地,一道强光从窗外射入,车厢里霎时明若白昼。坐在窗前的一个眼镜男注意到了我,声音随后从黑黢黢里冲我而来:“小伙子,你进京做什么?”“我?比赛,二胡比赛。”我小声回答。我的话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我明显感觉黑暗中正有几双好奇而兴奋的眼睛齐刷刷地盯向我。

学生姐姐停下了手机,“哥,你大几?音乐选修几年了?”她快嘴快语,说话像蹦豆子。听到这话,我噗嗤笑出声来,“我啊?才上初三呢!”

“哦……”对面陷入了沉思,不知道是尴尬还是别的什么。

“你现在都能拉什么曲子?”

“一枝花。”小小的自尊心作祟,我故意说了个自己从来也没有拉过的十级曲目。

“真不错!知道它是由唢呐独奏曲而来吗?”我脸一红,幸亏没人看见,我无语沉默着。学生姐姐便开始如数家珍地道出对这曲目的赏析和二胡的演奏技巧,从她滔滔不绝的话语里,我感觉得出来,她是那样地熟悉和热爱二胡。

“姐,你是学二胡的吧?”

“恩,我是器乐专业的。唉!”姐姐深深地叹了口气,语气里充满了忧伤,原来她的家庭发生了变故,家里无力供她上学。她想趁假期时间去北京打工,赚够学费钱。姐姐似乎不愿再提及这事,话锋一转,微笑着问我:“把你的二胡拿来我看看,行吗?”

她在黑暗中摩挲着二胡,像摩挲一件珍贵的礼物,许久,她才恋恋不舍地把二胡递给我:“弟弟,加油啊,好好拉,现在我才知道有时间拉二胡原来是一种奢侈,拉二胡真的很幸福。”

夜深了,车厢也已睡去,我不停地念叨着姐姐的那句话。虽然被父亲逼着来北京参加比赛,但是一直以来,我并没有把拉二胡当成一种兴趣,更谈不上幸福,难道幸福只能在失去以后才能领悟到吗?

一次难忘的对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难忘的一次对话

我与姥姥的对话,藏在那柔和的春风里,每个春天,都会再来......

——题记

那是一个春天,你敲敲小小的我卧室被阳光染成金色的玻璃,催我与你一同去放风筝。我揉揉睡成双眼皮的眼,奔向你的双臂,我们牵着手,一同去那春天里,放风筝。

外面到处是绿的,红的,我享受着春风轻柔的抚摸。高兴得想要飞上天,摘风筝。姥姥变魔术般地从身后变出一大一小两只风筝,我不客气地夺过来,装作很明白的样子摆弄着,姥姥那双苍老的手却似很灵活,只听“呼啦”一声,风筝便高高地飞上了天。姥姥温柔地将我已遗弃了的风筝捡起,绕了几下线,那小一号的红色风筝便与大风筝一同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中了。

春风柔柔地吹着,风筝猎猎地响着,我似停不下来一样,追着风筝的影子。风筝在春风的鼓动下,像是要完成它的雄心壮志一般,越飞越高,而姥姥那慈爱的眼狡黠地看着我,故意将风筝放得又高又远。我高兴地大喊:“哦,起风了,起风了!”姥姥熟练地扯着风筝线,悄声对我说:“你听那风,像不像在与人说话?”我凝神谛听,是啊,那猎猎作响的风好像在告诉人们它的旅程,它从遥远的雪山过来,也越来越温柔,似乎要把人们都浸在一片祥和的温暖中......

“孩子,你仔细感受春光,就是与春光对话,它可以替你记住所有的事呢......”“那,它也会记住我和姥姥的对话吗?”“姥姥和你的对话,就藏在那春风里呢,听!”我于是停下脚步,真的,姥姥与我的欢笑声,真的正在那猎猎的春风里,一遍遍地回放着。“那,我们每年都来放风筝,我们的对话不就被全部记住了吗?”姥姥仍慈爱地笑着,却没再说什么。

春天走了,姥姥也一同去了,那次对话成了我和姥姥的最后一次对话。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汹涌着,我拿着风筝,奔出去,那猎猎声还在......我努力将风筝放得又高又远,冲着碧蓝的天空大喊:“姥姥,孙女想您了,回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