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适时四驱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转换为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的驱动系统。系统会根据车辆的行驶路况自动切换为两驱或四驱模式,不需要人为操作。适时四驱就是"应需"四驱,国外媒体也称其为自动四驱。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1)

结构特点

适时四驱车型一般是基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车型设计的,并且以中小排量发动机为动力系统。变速器和前差速器都整合在一起并放置在前轴上,通过取力器将动力传递向后轴。但在传递中要加装一个电控多片离合器黏性耦合器等差速限制器。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2)

工作原理

正常行驶情况下只有一根车轴上有驱动力(一般为前轴)。当前后轮的转速差超过设定值时,电控多片离合器或黏性耦合器等差速限制器就会动作,并将驱动转矩传递到另一车轴上。一旦前轴与后轴之间的转速差小于设定值,差速限制装置就停止工作,使车辆再回到原来两轮驱动状态。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3)

适时四驱与分时四驱区别

一是:适时四驱从两轮驱动切换到四轮驱动的过程,都是四驱系统自动完成的,而分时四驱则需要人工操作。

二是:适时四驱向另一根驱动轴传递的动力极小,而分时四驱在四轮驱动时可以达到固定的50:50前后转矩分配比。

适时四驱利用差速限制器替代中央差速器,在前后轮的转速差小于设定值时差速限制器不工作,车辆保持两轮驱动,因此车辆转弯时不会发生前后车轴干涉现象。但差速限制器长时间工作,就会因过热而失去作用,因此适时四轮驱动系统般只适用于城市SUV。为防止差速限制器过热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一般适时四驱系统都设有过热报警装置,当出现过热现象时就会自动解除四驱方式,重新回到两轮驱动状。

三种适时四驱特点

适时四驱在正常状态下采用的是两轮驱动,只有当驱动轮打滑严重时从动轮才会介入,因此它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而这个反应时间的长短则是体现适时四驱性能的主要指标。

根据所使用的差速限制器的不同,我们将适时四驱分为电控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黏性耦合器式适时四驱、液力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等三种。

1、电控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

电控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已成为城市SUV四驱车型的主流传动系统。正常情况下这种四驱车型通常只有前轮(或后轮)上有驱动力,电控系统时刻监测前后车轮的转速差等行驶信息和驾驶信息,当驱动轮出现打滑现象并导致前后轮转速差超过设定值时,电控系统就会指示多片离合器动作并将驱动转矩向后轴分配,从而使四个车轮上都有驱动转矩。当前后轮转速差小于设定值时,车辆再回到两轮驱动状态。

由于电控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由电脑控制,属于主动四驱系统,不仅反应速度更快,而且还能实现更多的智能化控制,因此目前在城市SUV上极为流行。

代表车型:福特翼虎、日产逍客、奇骏、楼兰,马自达CX-5、CX-7,奔驰GLA,雪佛兰创酷、科帕奇,吉普指南者丰田新汉兰达、RAV4等。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4)

黏性耦合器式式适时四驱

此种适时四驱反应较慢,现在仍有少数适时四驱采用黏性耦合器作为差速限制器。这类四驱车一般都是以前轮驱动为基础,而且以装备中小排量发动机居多。正常行驶时只有两个前轮上有驱动力。当前轮出现打滑现象并导致前后轮之间转速差较大时就会迫使黏性耦合器开始工作,并开始将部分动力传递到后轮,迫使前后轮的转速趋于一致。

黏性耦合器是一种转速感应式差速限制器,属于被动四驱,因此相对电控四驱而言反应要慢一些。黏性耦合器式适时四驱只适用于对四驱性能要求不高的小型城市SUV车型。

代表车型:长城哈弗M1。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5)

液控多片离合器式适时四驱

此种适时四驱反应也不快,液控多片离合器是指只采用液力控制的多片离合器,它没有电子系统控制,是一种被动式四驱系统。它更常见的方式是转速感应式,当前后轮转速差较大时,它会自动启动多片离合器,并将驱动转矩向后轴传递。与黏性耦合器式适时四驱一样,由于是被动式四驱,它的反应速度较慢。

代表车型:东风本田CR-V

纯越野车用什么四驱系统(越野车四驱操作系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