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辰辰妈带2岁宝宝到妇幼做体检,当DST测试结果出来。

【注:DST (Developmental screen test)智能发育筛查】

医生告诉她,孩子智力项分数处于中下水平,主要原因是语言发展滞后有些严重,需要加强训练指导。

古语有言:“贵人语迟”,辰辰妈一直以来都认为,孩子说话晚点就晚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迟早会说话,所以,对于孩子到2岁都还只会叫“爸爸”“妈妈”这件事,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但这次体检,孩子语言发育滞后,竟然影响孩子智力项分数,辰辰妈很疑惑,难道智力还受语言发展的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语言能力在人类的智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智商测试也包括与语言能力相关的问题。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脑部发育已完成85%,脑神经细胞多达数千亿个,因此,婴幼儿早期的语言发展,对智力的影响更是重要,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1)

【一】

1995年,有一个著名的“3000万字差距”的研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项研究由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托德·里斯利与其学生贝蒂·哈特发起,对来自各阶层的42个家庭,其中包括,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3个,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0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3个,还有6个贫困水平家庭,前后历时六年,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出生在低收入家庭的三岁儿童,与出生在较富裕家庭的同龄人相比,会少听到3000万个英语单词。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2)

而在后续的跟踪研究发现,词汇量大的孩子,测试出来的智商会更高,学习成绩也越好。

这“贫富阶层”引发的孩子词汇量的差距,一度成为很多家庭眼中的痛,因此,很多经济水平一般的家庭开始给孩子播放更多的故事或绘本音频、听更多样的儿歌、阅读更多数量的书籍,倾尽一切,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就为了能够弥补这个巨大的差距,而带来的智力差异。

【二】

贫富差距导致的“3000万字差距”,对孩子智力的影响,难道真的就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答案是否定的,“3000万字差距”虽然有一些影响,但这样的影响却并非不可弥补。

麻省理工2018年最新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智力的不是词汇量差距,而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动对话的“轮流”数量。换言之,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3)

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约翰·加布瑞艾里(John Gabrieli),和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发现,父母与孩子交谈的频率越高,在他们大脑中的那些与产生和使用语言有关的布洛卡区域所发现的活动就越强烈。

这项研究无关乎父母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这也意味着,高收入,高学历家庭,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少,或者只是父母单方面的给孩子说话,那么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大脑反应也会较差。

而即使是低收入,低学历家庭,只要父母善于和孩子交流与沟通,引导孩子在和父母聊天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并对父母的话语做出较多的“轮流”反馈,其大脑的反应也会相当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用因为“3000万词的差距”,盲目而大量的给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词汇信息,比如,用各种播放器,早教机给孩子播放各种各样声音丰富,色彩多变的音频、视频。

甚至有些父母很忙的家庭,直接让孩子每天看电视、电脑,以获取丰富的词汇信息,但这种单向接收而没有被激活的词汇信息,对大脑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让年幼的孩子每天泡在电视、电脑面前,对大脑不仅无益还有很大的害处。

孩子需要真实的情感交流,而不是简化的数码交流。智力光靠冰冷冷的、没有生命的机器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温暖和充满关爱的土壤里,孩子的智力才会萌芽。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4)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对于年幼的孩子,你不停的给他说教,道理讲了上千遍,他对你的话,没有回应,那么,下次还是会按照他的方式做,因为在这个过程,孩子只是被动接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给出父母反馈,少了这个加工过程对大脑的刺激,那他没有新的理解与反馈信息,当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式做。

【三】

麻省理工研究也证明:父母与孩子的交谈,可以对孩子的语言和大脑发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大脑数据显示,这种互动对话与神经处理的关系相当密切。

虽然这项研究是针对4至6岁的儿童进行的,但这种“轮流”的交谈方式,也可以用在年龄小得多的儿童身上,方法是与孩子互动发声或做鬼脸。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也曾在书中写道: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子的智商比交流少的孩子高1.5倍。前一组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较好,这应该与他们智商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约翰·梅迪纳还强调,为了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必须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

在这种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中,父母通过自己的语言、笑声、表情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会刺激孩子大脑更好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再反馈给父母新的信息。

而这样的交流不仅适用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即使面对不会说话的婴儿,父母也可以开始面对面的与他们互动与交流。

比如,妈妈可以拿着孩子感兴趣的小玩具,告诉他,“这是小汽车,速度很快,可以带着宝宝去很多漂亮的地方”,因为好奇心使然,即使孩子当时听不懂,父母话里的意思,但她也会很开心的回应父母,父母再根据宝宝的反应作出回应,在这不断的互动与回应中,婴儿脑内的神经元就会记录下父母丰富多样的语料信息,在经过父母不断地与孩子重复互动,孩子就会慢慢理解含义,这也是一种加快他们语言发展和脑部发育的良好方式。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5)

而当这种互动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孩子就会说很多话,能够很轻松的理解别人的话并快速做出反馈。

【四】

正如麻省理工最新研究所说,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动对话的“轮流”数量是关键,那么在这种互动中,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以达到提高孩子智力的目的呢?

01、用“父母语”与婴儿进行互动交流
华盛顿大学学习与智力科学研究中心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发现:婴儿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刚刚出生的宝宝就能够辨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特征。

因此,宝宝一生下来,我们就可以与他进行对话了,虽然不会说话的婴儿看似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实际上他们会处理大量语言信息,而为了让小婴儿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处理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用“父母语“与婴儿交流就是很有必要了。

什么是“父母语“?

著名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在书中的定义是:父母语的特点就是音调比较高,元音拖得比较长,好像唱歌一样。这种语调能够帮助婴儿进行学习。

其实,我们对“父母语“并不陌生,平常也可以在周围、公园、商场听到家长对婴儿说话时,不由自主地用尖尖的语气、长而慢的语调,与小婴儿不停的互动,而这就是所谓的”父母语“。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6)

由于宝宝的声带只有成人的1/4长,能够发出的声音不多,而高音是他们的强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听小婴儿哭的时候,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尖细。

因此,用“父母语“这种慢慢的说话方式,婴儿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说什么,同时”父母语“还会让每个字的发音变得更加清晰。这种夸张的说话方式有助于孩子辨识不同的汉字,帮助他们对不同汉字的发音进行归类,而且较高的音调也能够方便孩子模拟大人话语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家威廉·福勒(William Fowler)曾训练父母用上述方法,从孩子一出生就和孩子讲话,结果他们的孩子在7~9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开口说话,一些甚至能够在10个月大的时候说出整句话来。他们在两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本语法,而普通的孩子要到4岁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因此,不管多小的小婴儿,父母都可以用“父母语”和孩子交流起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和智力的发育。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7)

02、发散思维式“轮流“互动谈话

在与孩子进行互动聊天的时候,如果遇到孩子有问题问我们,为了让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轮流”次数增多,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填鸭式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要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孩子的思维,也提高了他们通过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进行知识信息整合,再输出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有效的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

比如,当孩子看到安全锤,问:“妈妈,那是什么?”

你不用急切地直接告诉他答案,可以引导孩子:“你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孩子会随着你的回答,观察并思考,”看起来和爷爷的锤子很像,但它又有些不同,爷爷的锤子没有那个尖尖的部分。“

“对,观察的很仔细,这是安全锤,和爷爷的工具锤有一点区别,所以作用也有一点区别。”

孩子再问:“安全锤有什么作用?“

你可以再发散孩子思维,“如果我们坐公交车遇到危险,怎么办?”

“司机叔叔可以帮我们开门。”

“对,这是一种办法,那如果车门打不开的情况下,怎么办?”

提供给孩子一些线索,让孩子自己联想,“那我们只能从窗户跳出去……我知道了,妈妈,安全锤是在危险时刻,砸窗户的工具,但普通的锤子也可以砸开窗户,不一定要安全锤呀?”

“问题不错,之所以不用普通钝头的锤子,和公交车的玻璃有关……”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8)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当孩子仔细观察,或者联想到关键点的时候,父母要肯定孩子的发现,这样也能更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好奇心,跟着你的引导,一起把答案找出来。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还能培养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能力。

03、用丰富的词汇与孩子进行“轮流“互动

父母和孩子交流越多,越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词汇越丰富,越能给孩子的脑部发育带来刺激,因此,词汇的多样性,词语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词组、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当孩子看到花园里的花,我们可以用“姹紫嫣红”、“芳香扑鼻”这种多样性词汇来代替,平常口中最喜欢说,同时也很单一的“漂亮”、“好香”,等词汇;下雨天,我们用“滂沱大雨”来告诉孩子天气状况,好过于一句“好大的雨呀”。

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孩子也会对你有所反馈,前段时间,我晚上带着孩子出门,和孩子聊了聊城市里,五颜六色的灯光,当国庆烟花晚会的时候,孩子很自然的说出来,“妈妈,你看那五颜六色的烟花,好美呀。”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9)

由此可见,多用丰富的词汇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在孩子对你做出积极的反馈的过程中,也能让她比同龄小朋友拥有更大更丰富的词汇量,还能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这都是大脑发育更好的一种体现。

04、多描述、少提问的“轮流”互动方式

在孩子并非主动好奇某一事物而向我们寻求答案的时候,尽量采用多描述、少提问的聊天方式。

看起来,提问好像更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但是,过多的提问,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被期待回答的压力,而孩子往往回答结束后就不想再讲更多的话,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反感,这不仅对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没有益处,还伤害了亲子之间的融洽关系。

描述则正相反,孩子没有压力,就会说更多的话,和父母进行更多的“轮流”交谈。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10)

比如,你看到孩子正在玩乐高,你走过去就问:“你在搭一座大桥吗?”、”你的桥上有一些什么装饰呢?“、”你的桥要不要分人行道和车道呢?“孩子本来有自己的思路,搭着自己喜欢的模型,你这样一连串的问句,不仅让孩子疲于应对,还会让孩子中断自己的思绪。

这时,我们可以换成描述性的语言,“你好像在搭一座桥“、”我们一起来装饰这座大桥“、“你拼装车道,我来拼装人行道,一起合作”,这样具体的描述和交流,孩子不会有任何压力,会很开心的和你交流,一起友好合作。

曾有英国研究人员在幼儿园录像,老师们看回放的时候十分吃惊——居然短短几分钟里问了孩子几十个问题!然而孩子并不买账,每次像完成任务般地回答完就结束了互动。当换成「描述」模式后,孩子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因此,在尽量多的和孩子“轮流“互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分情况进行引导,需要启发式引导的时候,我们可以相对多问问题,发散孩子思维,而在孩子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过程中,就要少提问,多描述的和孩子进行聊天互动。

麻省理工学院超级学习法(麻省理工最新研究)(11)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辰辰的案例,即使现在辰辰2岁了,语言发育滞后严重,也可以运用上述的方式,达到提高语言能力和智商的目的,因为智商本身就是一直波动的。

研究显示,在人的一生中,智商一直在波动,而且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父母为了培养一个高智商孩子,为孩子创造“轮流”数量多的聊天环境就跟有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