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13篇

如果天上掉馅饼,你敢接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楚怀王,馅饼没接到,砸了一脑袋包。他像一个被张仪摆弄的小丑;但其实在历史上,楚怀王也曾是一代雄主。

他在位三十年,前十五年风光无限,后十五年昏招迭出。

如果你是楚怀王,你能够抵挡巨大利益的诱惑吗?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1)

有两个人,深刻地影响了楚怀王的一生,一个是冤家对头张仪,一个是耿直忠臣屈原。一个用利益去引诱楚王,一个劝楚王克制贪欲。

贪婪,真的无法克服吗?

1

怀王元年,张仪当上秦国相国,这一对冤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怀王六年,楚军大破魏军,夺取魏国八座城池。楚将昭阳还没玩够,打算移兵攻齐。齐王担心,派陈轸去劝说昭阳。陈轸绘声绘色地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劝昭阳见好就收。

以此看,楚国从相国到国君,都是贪得无厌的主儿,得陇望蜀,利欲熏心。

这一年是公元前323年,这一年齐湣王继位,韩、燕两国纷纷称王,秦相张仪与楚、齐举行齧桑会盟。(这个齧桑就在沛县,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

当时,秦、齐、楚三国鼎立,楚国也算一号,是战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三大强国中,一个楚怀王,一个齐湣王,后来都身首异处,国破家亡。

怀王十一年,楚怀王作为纵约长,楚、赵、魏、韩、燕五国合纵伐秦。东周赐胙于楚怀王,表彰其征伐有功。这时的楚怀王,牵头搞了五国同盟,群殴秦国,虽然没有胜利,但是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怀王十二年,任用屈原进行变法。

怀王十五年,屈原因谗言被罢官,任三闾大夫。屈原不得志,在忧愤之中写作《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2)

这一年是公元前314年,很多国家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这一年,是周赧王元年。周赧王在位五十九年,后来被秦昭襄王灭掉,他是周朝八百多年的最后一任国君。

这一年,齐国吞并燕国,燕王哙被乱军杀死,两年后,一代英主燕昭王回国继位;

这一年,也是楚国由盛转衰的一年,标志就是弃用屈原。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历代帝王昏聩堕落的标志。

第二年,张仪就来耍弄楚怀王。

2

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资治通鉴》周纪三

张仪来到楚国,跟怀王说:“如果楚国能够与齐国绝交,秦国就赠送商於六百里的土地,还送上秦国美女做你的娇妻。”

怀王大悦,群臣皆贺,只有陈轸哭丧着脸。

怀王大怒,说:“寡人不用一兵一卒,就得到六百里土地,大家都唱赞歌,就你板着个臭脸,吊丧呢啊?”

陈轸说:“咱们不但得不到土地,齐秦还可能联合对付楚国,大难必至。”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3)

陈轸分析:“秦国看重楚国,是因为有齐国支持。如果我们和齐国绝交,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凭什么还送你土地?张仪这家伙满嘴跑火车,肯定不兑现。咱们北边和齐国绝交,西边又招来秦国的祸患,两国都会发兵攻打我们啊。”

陈轸这一篇分析,简直就是神预言,分毫不差。

就像第一篇文章讲的,《即使你穿越回过去,你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陈轸就像从后世穿越回来一样,提着怀王耳朵跟他说:你别在那儿美了,马上要倒大霉了。

可惜怀王不听。

怀王为何不听呢?可能有一个原因,陈轸是秦国投奔过来的。张仪做了秦国相国,他和张仪不对付,所以来到楚国。怀王估计心里想:你小子讨厌张仪,张仪支持的,你就反对,所以我也不能轻信你的话,别搅了俺的好事。

其实,陈轸给怀王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不见兔子不撒鹰。咱们先假意答应,然后派人随张仪入秦,如果真的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这叫什么?用纳西姆·塔勒布的话来说,这就是“反脆弱”啊。咱们得了便宜再卖乖,到时候你想骂谁就骂谁。

但是怀王迷之自信,说:“闭上你那张臭嘴,你就等着请好吧。”于是他一边厚待张仪,一边与齐国绝交。

如果有人给你吹得天花乱坠的,往往不是馅饼是陷阱。而怀王将要被这个馅饼砸得头破血流。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4)

怀王派使臣随张仪入秦。张仪佯装坠车,三月不朝。消息传回楚国,怀王不但不怀疑,还认为可能是自己的表态还不够彻底,于是派人去大骂齐国祖宗八辈。

之前已经绝交了,不通使者怎么办?楚王找了个勇士,借宋国的符节去见齐王,然后当面辱骂齐王。

看出来为啥需要勇士了吧?这是作死啊。齐王大怒,派使臣与秦国联合。怀王一分回头钱没见到,就断了盟国邦交,真是蠢得可以。

张仪得知事成,才上朝。他碰到楚国使臣,装模作样地说:“你们怎么还不去接收土地啊,从这儿到那儿的六里广袤土地,水草丰美,适合养鸡。”

楚使怒,回报怀王,说张仪把咱们玩了。怀王大怒,要发兵攻打秦国。

陈轸又来劝谏说:“不如割地给秦国,与之一同发兵攻打齐国,这样虽然我们失地于秦,但是还可以得地于齐。否则楚国大难临头。”

陈轸是高人,知道什么叫做“沉没成本”。你没有必要从赔掉的地方挣回来,应该投入到更有希望的未来。输了要认错,挨打要立正。

可惜怀王又不听,坚决发兵硬碰硬。秦军大败楚军,斩首八万,俘虏七十多名将帅,攻取了丹阳、汉中之地。

你看看,本来张仪送你六里土地,你嫌少,这回可好,主动上门给秦国送了六百里土地,不但损兵折将,还断了齐国邦交。

要说怀王就该吸取教训了呗?偏不,怀王倾全国之兵再次攻秦,战于蓝田,再次大败。

就像有的人投机失败,不是冷静反思,而是继续投入,期望翻盘。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5)

两次大败,楚国元气大伤,这时候平时不声不语的魏、韩等国也来占便宜,楚国被逼无奈,割地求和退兵。

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楚怀王的教训,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什么叫做“一意孤行”,什么叫做“路径依赖”?就像今天,有的领导做了决策之后,不顾客观事实,总是一味地要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

三国时袁绍在官渡之战战败,有人对关在狱中的田丰说:“您要受到重用了。”田丰却说:“袁绍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不相信我的忠诚,而且我多次因为说真话冒犯他。如果他得胜,一高兴,还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我不能指望活命了。”

老板为了维护自己的一贯正确,就会闭目塞听,最终害人害己。

现实不会因为你固执己见而有任何转变,只会对你啪啪打脸。怀王这一次挨打还没有把他打醒。

3

两年之后,秦国提出与楚国交换土地,怀王意气用事,说:“不用换地,把张仪那个兔崽子交给我,我就免费献出黔中之地。”

张仪主动来楚,被投下狱,但他提前贿赂了楚国大臣靳尚。靳尚劝怀王的宠妃郑袖,说秦国要用土地和美女换回张仪,这西域美女要是来了,国色天香,楚楚动人,夫人你就会被冷落了。

这一条切中要害。争宠就是要她的命啊。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6)

郑袖于是开始吹枕边风,当然不会说自己的事,也是冠冕堂皇,说如果大王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然来大举进攻,到时候秦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看到美人哭得梨花带雨,怀王怂了,于是赦免了张仪,反而厚礼待之如故,和秦国重归于好。

怀王外有靳尚受贿,内有郑袖嫉妒,朝里朝外没一个贤臣,怎能不败。

关于这个郑袖,《战国策》中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怀王很喜爱她。郑袖表面上善待魏美人,私下对魏美人说:”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到大王,不妨遮掩一下。”魏美人照做了。郑袖反过来就对怀王说:“魏美人嫌弃您有狐臭,所以才每次见您都捂着鼻子。”怀王大怒,将魏美人处以劓刑。

郑袖这个人才,窝在后宫都屈才了。她这套两面三刀的本事,跟魏国相国公叔痤和庞涓有一拼啊,都可以去当相国了。

之前讲过,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国君昏暗无能,就会有无数小人围绕在身边。如果一个公司风气不正,那一定是老板身上有一堆问题。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7)

张仪归秦之后,秦惠王死了,秦武王继位。张仪不受待见,借机去了魏国,得以善终。秦武王力能扛鼎,结果“绝脉而薨”,在位仅三年。武王无子,弟弟嬴稷从燕国回秦继位,是为秦昭襄王,其母宣太后主政。

宣太后就是《芈月传》里面的芈八子,她是楚女,所以亲善楚国,楚国和秦国迎来了难得的蜜月期。

怀王二十三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虎躯一震,趁越国大乱之机灭掉越国,设江东郡,楚国疆域版图空前辽阔。这时候楚国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

怀王二十五年,秦昭襄王亲政,与楚怀王会盟于黄棘,秦国归还楚国上庸之地。

秦楚复合,屈原却不赞成,受朝中奸人谗言所害,他避地汉北,做《九章》。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果然不出屈原预料,秦楚的蜜月期没有多久就完了。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8)

4

怀王二十七年,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因私事杀死一位秦国大夫,然后畏罪私逃回楚国。冲动是魔鬼啊。

楚怀王自己是蠢蛋,也被自己的儿子实力坑爹,因为太子激情杀人,秦楚关系迅速恶化。

第二年秦国来报复,纠集齐、韩、魏联合伐楚,楚将唐蔑阵亡,是为垂沙之战。第三年,秦军攻陷新城,斩首两万,杀楚将景缺。

国外强敌侵扰,国内危机四伏。楚国发生“庄蹻暴郢”的叛乱,楚国四分五裂,国内动荡不安。

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写信给楚怀王,相约武关会盟。

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昭睢、屈原都劝谏说:虎狼之秦,不可相信。怀王的另一个儿子芈兰,却劝老爸你大胆的往前走。(你出事了还有我呢)

楚怀王再次被儿子坑了,最终去了武关,结果被屈原不幸言中。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9)

秦国扣押怀王,索要土地。这一刻,楚怀王倒是颇有血性,坚决不从,要钱要地没有,老子要命一条。

在秦国被囚禁了两年,楚怀王虎口脱险,逃到赵国。当时赵主父在代地,国内没人敢做主接受怀王的政治避难。他只好转道魏国,结果被秦兵追上,像捆小鸡一样抓回咸阳。

在秦第三年,楚怀王病逝,遗体被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项羽的谋士范增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所以,秦末的起义将领都打着楚怀王的旗号,陈胜、刘邦、项羽也都是来自于楚地。

怀王死后,齐、韩、魏、赵、宋五国联军伐秦,打到盐氏城而回。五国联军中并没有楚国,而且他们也不算是为楚王报仇,只是来捞取好处,秦国归还韩国武遂,归还魏国封陵。

楚王客死他乡,后继之君居然没有一点血性,不想着为父报仇,真叫人悲哀。

魏惠王曾问孟子:“老头,不远千里而来,对我国有啥利益啊?”孟子说:“国君成天念叨什么对我国有利,大夫就会念叨什么对我家族有利,老百姓就会念叨什么对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都为利益而争夺,国家就危险了。”

怀王自己贪利忘义,所以他的儿子们也都是唯利是图的人,他身边也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难得有屈原、陈轸这样的忠臣谋臣,他也不能用,他的悲惨下场,怪不得任何人。

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看到有一只鹊,手打弹弓,正准备射杀时。他看见一只蝉,因为得到一块荫凉而忘记了自身安全;螳螂正在准备攻击这只蝉,因为见到猎物可得而忘记了自己的形体暴露;鹊见螳螂有利可图,因贪利而忘掉了自身的性命。庄周见此情景,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是贪利忘身呢?

怀王合纵六国,东平越乱,扩土千里,仍不知足,因贪利受蒙蔽,最终失国丧身,徒留历史空叹。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10)

5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对于楚怀王的评价最为贴切:怀王不辨忠奸,内被郑袖骗,外被张仪欺,疏远屈原,轻信奸臣,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国六郡,客死秦地。

我们试想,如果怀王选贤任能,重用屈原施展抱负,屈原还会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懑,还能不能写出《离骚》这样的传世名篇?

文章憎命达。苦难人生,坎坷经历,反而是诗人的宝贵财富。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反而应该感谢楚怀王的昏庸无能。

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屈原被逐。他来到江边,披头散发,面色憔悴,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

一位渔翁看到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

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举世混浊,你为什么不一起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吃点残羹剩酒?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

渔翁是智者,屈原是高士。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掸去衣服上的尘土,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投汨罗江以明志。

屈原这纵身一跃,成为中华文明历史上永远的丰碑。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11)

楚怀王轻信张仪、郑袖,让天下人耻笑。可是我们扪心自问,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字,左为“禾”,右为“刀”,收割庄稼,得利得财。但如果一味贪利忘义,就会割伤自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天上不会掉馅饼,其实都是陷阱,人为何自投罗网,因为利令智昏。

曾经碰到一个老人家,眉飞色舞地说起自己买的一个投资产品很赚钱,我当时就劝他赶紧撤出来。无奈交浅忌言深,人家不信啊。后来不久,果然暴雷,老人家心痛万分。

不贪小便宜,不会吃大亏。

与诸君共勉。

▽ 关注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

北山读书

楚怀王客死他乡,第二年也有一位一代英主,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他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资治通鉴名将们的生死恨(资治通鉴有意思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