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彩霞

1971年1月19日,受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邀请,林语堂前去赴宴,饭未吃完,噩耗传来——清洁工打扫房间时发现,女儿林如斯吊在铁窗上,已经没了气息。

桌上,一杯水还是温的。

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她说:“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上天给了她惊世才华、又沐浴着亲情长大,可一场错误的感情,就足以令她窒息而亡。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1)

林如斯

01

1923年,林语堂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眼看着妻子廖翠凤产期临近,他和她商量:“凤,我们还是回家去吧,否则阿苔将要成为德国人了。”

“阿苔”,是他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取的乳名。不久,他们回到厦门。那年5月6日,女儿林如斯出生。

彼时社会,重男轻女,林语堂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女儿和儿子一样好!”

带着妻女,他去北京大学任职。三年后,次女林太乙出生。

家有两个女儿,欢乐不断。教书之余,林语堂最喜欢陪她们玩耍。

有时是和她们一起在地上打滚,有时是教她们面对面骑在沙发背上,用枕头互相斗打,看谁先被打下来。然后,一家人哈哈大笑。

更多的时候,则是为女儿们读书、讲故事,给她们文学上的启发。

转眼,林如斯7岁了,看到父亲经常伏案写作,她跃跃欲试:“我也有话要说。”

于是,林语堂便鼓励她学习写作。谁料,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出手就让人眼前一亮,从此成为《西风》杂志年龄最小的作者。

也是那年,林语堂的第三个女儿出生。有三朵金花陪伴着,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笔下也幽默风趣,作品受到美国《亚洲》杂志青睐。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2)

林语堂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女儿

在《亚洲》杂志创办人赛珍珠的督促下,林语堂完成了《吾国吾民》一书。很意外地,这本书在国外引起轰动,他决定赴美专心写作。

1936年8月,全家登上邮轮。在船上,他对女儿们说:

“我们在外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外国人的文化与我们的不同,你可以学他们的长处,但绝对不要因为他们笑你与他们不同,而觉得自卑,因为我们的文明比他们悠久而优美。无论如何,看见外国人不要怕,有话直说,这样他们才会尊敬你。”

到纽约定居后,林如斯脱下旗袍,开始接受西方教育。13岁的她已懂得时尚,从服装到发式,打扮得非常时髦。

然而,只要回到家中,她接受的,依然是父亲的传统教育,写汉字,读汉语书,背诵古诗词。

写日记也是雷打不动,16岁时,林如斯和妹妹太乙合作的日记选《吾家》出版,虽然只是生活琐事,读来却妙趣横生。

赛珍珠特意为此书作序,她说:“这些文章,完全出于她们自己的手笔,没有成人替她们修改、润饰。”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3)

《吾家》

《吾家》面市后深受好评,国内出版社也争相出版。随着林如斯写的《赛珍珠传》在《西风》杂志刊出,才女的名声不胫而走。

也是16岁那年,林如斯为父亲写的《京华烟云》撰写了评论。

作为见证人和第一读者,她从小说的诞生、哲学意义,和对社会的贡献写起,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不俗才情跃然纸上。

在结尾处,她写道:“《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一言成谶。早慧的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短暂的人生中,自己竟真的成了“小丑”。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4)

02

国内战火不断,身在海外,林语堂心系着祖国。在他影响下,爱国情愫也在林如斯心里扎下了根。

热血在沸腾,她渴望去救国救民。

1940年,林语堂决定回国参加抗战,在兴奋中,17岁的林如斯写下《决定回国》:

“三年来,同胞们在受痛苦,在打仗,同时,我们在国外却奢侈地享受着。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不管如何我都要回国,到重庆去呀!”

回到重庆后,他们经受着战争的洗礼。空袭不断,跑警报成为家常便饭,能和受难的祖国民众在一起,林如斯倍感自豪。

在文中,她记录了自己的乐观心态:

“知道这么多同胞和我同在,我感到坚定和快乐,躲在洞内并不是耻辱,反而是光荣,在黑暗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光。

炸掉了城墙又怎样?你炸任你炸,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精神头。正如那一处重庆轰炸后的标语:愈炸愈强。”

可是战争无休无止,随处都能看到断垣残壁,同胞惨死。

苦闷之余,林语堂认为,与其什么也做不了,不如去国外做宣传,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5)

林语堂

三个月后,他带着一家人返美。临行前,蒋介石夫妇特意为他们饯行。当蒋介石问几个孩子:“回国以来最喜欢什么?”

林如斯率先回答:“我最佩服我们的空军!”

她曾亲眼目睹中国空军击落日机,对英雄的飞行员崇拜不已。

对于去美国,她表示抗拒,甚至想要留下来,和同胞一起“穿草鞋,吃糙米,赴国难”。

带着满腹的不情愿,林如斯回到美国继续读书。在重庆的种种经常浮现眼前,怀着美好希冀,她完成了《重庆破晓》一书。

这是她出版的第二本书,这年,她只有18岁。在书中,她这样描述居住过的北碚:

经过每次轰炸后,北碚愈显得英俊了,废墟仅只增加她的气概,这就像某一种典型的妇人,素装还比盛装来得美。北碚不仅是美丽的,还是勇敢的、强健的和不可战胜的!

以清丽的文笔,新奇的比喻,林如斯写出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祖国的消息时时牵动着她的心,宋美龄访美时,她特意到车站迎接,送上鲜花。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6)

林如斯(左二)为宋美龄送花

1943年,林如斯从学校毕业,她只身一人,迫不及待踏上回国路。

在战时昆明,她先是在战地医院做护士,昆明筹建中国第一所血库时,精通英语的她,又到中国红十字总会担任了秘书。

在工作中,林如斯结识了青年医生汪凯熙,爱国情怀成为红线,他们彼此生出了好感。

汪凯熙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对这个青年才俊,林语堂非常满意。

双方家长约定,等抗战胜利后,就让他们去美国完婚。

谁能料到呢,就在大家满怀期待时,一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订婚前一天,林如斯与人私奔了。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7)

林如斯

03

一向乖巧懂事的林如斯,竟做出如此出格之事,林语堂夫妇颜面扫地,羞愧难当。他们暗自祈祷,希望女儿能够幡然悔悟。

然而,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林如斯的私奔对象叫狄克,是一位美国同学的哥哥,他是个小混混,中学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

逃到波士顿后,林如斯背着父母和他结了婚。她的世界,充满浪漫主义,而现实,冰冷无比。

很快,狄克就露出了真面目,不仅游手好闲,还酗酒和家暴。

婚姻成为噩梦,煎熬近十年,林如斯终于离了婚。那年,她32岁。

人生最美好的十年,她却才华俱废,健康受损。她无法原谅自己,长久的情感折磨,加上自责和内疚,她患上了抑郁症。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8)

林如斯与两个妹妹

幸好,父母对她的爱一如既往。为了让她走出不幸,林语堂带着一家人去欧洲游历,他不断地开导林如斯:

“你还年轻,离婚不是天大的悲剧,让这一页翻过去吧!”

“你回美国后找份工作,你不是喜欢诗吗?可以试着翻译唐诗呀!”

可是,伤痛不肯离去,林如斯住进了医院。

此后,她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又变回了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在出版公司工作,编译《唐诗选译》,把中国古典文学介绍到国外。

而坏的时候,她连家人都不认识,屡次进出精神病院。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9)

《唐诗选译》

出院后,林语堂忧心如焚,他不敢让林如斯离开自己的视线。

在纽约时,他把房间的墙壁打通,以便随时观察她;到台北后,走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

可是不幸还是来了。

1971年1月19日,林语堂去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安排的宴会,独自留在房间的林如斯,趁人不备,结束了自己48岁的生命。

突然遭此巨大打击,林语堂夫妇几近崩溃,当二女儿和三女儿从香港赶来时,他们扑进两个女儿怀里,悲恸大哭。

白发人送黑发人,哀痛加速了林语堂的衰老,他记忆力下降,步履蹒跚;

而廖翠凤,精神涣散一蹶不振,经常一个人呢喃自语:“我活着干什么?我活着干什么?”

在痛苦中,林语堂写下《念如斯》:

“东方西子,饮尽欧风美雨,不忘故乡情,只愿归去。

犹忆抗战军兴,年华正少,脱妆改服笑盈盈,效力疆场三寒暑。

误陷尘缘,许身驵侩。惜花变作摧花人,乱红抛落离人泪。

离人泪,可消失。心头事,忘不得。

往事堪哀强欢笑,娇眼含情默默,欲开还闭。

夜茫茫何是归宿,不如化作孤鸿飞去。”

寥寥几行诗,再现林如斯的哀婉人生。大悲之下,林语堂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1976年3月,一代文学大师溘然长逝。

另一个世界里,他的“阿苔”,依旧活泼灵动,聪慧如斯。

和小混混谈恋爱(和小混混私奔后屡被家暴)(10)

《念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