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称温国

设于春秋

数千年县史更迭荣兴

因名家辈出而耀古今

以太极拳而闻中外

是为人杰地灵

一脉文化、四大怀药、多处古迹

厚土丰仓,耕国之粮库

路通南北,踞省之枢纽

秀色成景,绘城之画廊

是为物华天宝

传承千年历史 温养一方厚土

历史名城:夏称温国,春秋设温县,诞生了卜子夏、司马懿、郭熙等历史名人。

太极圣地:陈氏太极拳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

文化名城:境内十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河文化、司马文化、太极文化、怀药文化、姓氏文化在此交汇。

帝王之乡:司马昭在此修建晋王城,司马炎促民族一统建立了晋朝。

院士之乡:曾涌现出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院士、“甲骨文之父”董作宾,当代两院院士王光远、王梦恕、李同保、张统一、郭东明。

提起温县,很多人想到的是太极拳故里和铁棍山药之乡。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豫北平原的温县,出了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即便在历史上,温县也以名人辈出著称,比如《论语》的“总编辑”子夏、西晋王朝的创立者司马懿家族、晚清三代帝师李棠阶等等。这是一块怎样神奇的土地?

在我国,院士是终身荣誉,是最高学术称号。

当代,温县却陆陆续续地出了五位两院院士。

王光远 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1)

王光远,1924年3月生,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

王梦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2)

王梦恕,1939年12月生,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人。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研究生院毕业。1990年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7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2月和1995年分别荣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及“詹天佑大奖”;1995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12月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后连续两届当选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获人事部“科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他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撰写专著编著九部,发表论文90余篇,培养博士、博士后20多名。

李同保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3)

李同保,1942年10月生,温县祥云镇李肇村人。大学文化,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光辐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领域知名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负责研制的高照度标准获1975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光度基准和光通量副基准项目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用硅光电二极管自检技术实现400—900NM光谱辐射绝对测量项目获198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30多篇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光辐射计量界的重视并有较大的影响。

张统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4)

张统一,1949年生,温县番田镇南孟村人。材料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张统一研究的领域是材料力学。他研究的“压电材料”能将电能和动力互相转换,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东明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5)

郭东明1959年生,温县黄庄镇徐吕村人。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9年1月14日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他毕业于林肇高中(温县八中),我国恢复高考后,郭东明考取了大连理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后又在该校攻读硕士和博士。2002年1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2011年12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2011年12月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家是伟大的先驱者。

这话一点也不错。

有没有忘记,我们小时候也是想成为科学家的。

温县有科学家,也有甲骨文专家。

河南这片土地产生过甲骨文

咋可能培育不出

一个河南籍的甲骨文专家?

在电视剧里,司马懿是四朝元老,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之后,又开始辅佐小皇帝曹芳。

清朝,温县又出了一个“元老人物”李棠阶,他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不但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作过官,还给三代帝王当老师。

李棠阶为官清正,百姓都尊其为李青天。据说他去世的时候,子孙打开他的账本看时,竟然只有三两银子。

而他的著作太多了,光日记就留了十六卷,再加上诗文集什么的,怎么着也算得上著作等身了。他的作品,都藏在河南省图书和新乡市图书馆里。

和李棠阶一样,在民国时期,温县又出了一位大学者,他叫董作宾。

董作宾 ,民国时期“甲骨文之父”。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6)

董作宾(公元1895—1963年),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温县董杨门村。他一生主要从事甲骨文考古与研究,曾主持试掘安阳殷墟,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最大。包括“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他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48年,董作宾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说起董作宾,外行人大多数人是不熟悉的,但与他同名的人,相信你们一定知道: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和这三位一起被称为“甲骨四堂”。

董作宾授业于民国著名教育家张嘉谋。

1917年春,董作宾跟随张嘉谋去开封,在张家管书房兼办家务。后经张嘉谋先生的指导和引荐考入开封育才馆读书,初步接触到甲骨文,从此他便与甲骨文结缘并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

1922年,他应张嘉谋先生之约只身来到北京求学,吃住在张先生家里。张先生知道他学过篆刻,又有一笔好字,便托人为他介绍了一个誊写讲义稿的差事。

这其间董作宾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旭生,徐先生发现他聪明,又忠厚老实,还能吃苦,便介绍他入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空余时间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进行摹印、研究。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习甲骨文。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逐渐引起重视,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聘董作宾为编辑员,主持安阳小屯遗址的发掘工作。

1931年春第三次殷墟发掘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在小屯驻地欢迎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长的傅斯年先生视察。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7)

1931年春第三次殷墟发掘时,李济(左二)、董作宾(左一)、梁思永(右一)在小屯驻地欢迎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长的傅斯年先生(右二)视察。

“七七事变”前夕,董作宾先后主持或参与殷墟发掘工作10余次,收获2.49万个甲骨片,特别是1929年12月12日发掘的“大龟四版”,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

很难想象,董作宾等人在抗战时候,流离失所,还一直带着甲骨,纵贯半个中国,终使“国宝”平安。1948年,董作宾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司马懿不是温县第一个名人,

700年前,已经有人在搞出版行业了。

这个温县人叫卜商。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可是,他的老师名气很大,他的老师叫孔子,他经常被称呼为“子夏”,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8)

他编了一本书,专门记录老师的言行,就是我们熟知的《论语》。换句话说,子夏是《论语》这本书的总编辑。

而回顾子夏的一生,其实是很悲惨的。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仍然刻苦求学,在师从孔子之后,被孔子保荐后当了个小官,孔子去世后,想另起炉灶,创造新的学派,失败了。

温县什么出名(温县咋恁厉害)(9)

而后,丧子,失明,最后还是很穷。但掩盖不了子夏闪闪发光的品质。他不屑于出仕改变自己,性格直爽勇敢,孔子在与子夏,子路在一起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好。

如果没有他这样踽踽独行、专注学术的人,现在的人们,是很难看到《论语》的。

文人、学者、科学家,

从古到今,

温县都是一块风水宝地,

你说,温县厉害不?

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