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李白敬其人品,赞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斯人远去,王维想念他,泣曰:“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南望鹿门山,白居易临风怅惘:“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他就是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拜谒难成,科举不第,求仕不得,布衣终生,但是,他却凭其人品和才华,吸引了一众诗坛大佬,人中翘楚。

纵观孟浩然生平,一生都在求仕和归隐两者之间徘徊,一方面想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方面又放不下他的山水田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也许是因为求之不得,从他的诗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得到他对仕途的渴望。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但是,《自洛之越》这首诗,却在极度的忧愤中写出了不含任何杂念的真心归隐之意,是其彼时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1)

诗文简译:

从开始启蒙读书到现在,忙忙碌碌,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看看如今的自己,一事无成,既无文名也没武功。

科举落第,旅居京城,四处拜谒达官显贵,却一无所得,实在是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就决定到吴越一带寻山问水。

深深地作揖拜别送行的友人,我将要荡一叶扁舟去泛游太湖,从此只管享受杯中的美酒,不再计较世上的功名。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2)

诗文赏析:

9岁读书习剑,20岁形成了自己的诗风,23岁隐居鹿门,24岁送好友应考进士,而后的10年时间,才华横溢的孟浩然都在漫游和拜谒公卿中度过,以求得到引荐进入仕途,可现实残酷,并未如他所愿。

唐开元十五年,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进士不第,心有不甘的他留在长安四处拜谒达官显贵,以期得到荐举,可是,大半年的时间却是毫无头绪。

说来也是怪他运气不好,好不容易有了面见唐玄宗的机会,却又在匆忙之中因“不才明主弃”之句,得罪了皇帝,被放归襄阳。

这首《自洛之越》就是他辞别洛阳好友时所作,“”即洛阳,“”是往和到之意,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此时的他的确是放弃了仕途之念,而这首诗也是他摒弃俗念不论功名决心归隐的见证。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3)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诗的首联写生平,首句回顾过往,次句述说当下,从9岁开蒙到40岁参加科考,四十岁的自己如今即无文名也无武功,“三十”是举其成数,“遑遑”是忙碌的样子。

本以为三十年的苦心造诣,终会换来得偿所愿,大展宏图,却不料在求仕的路上,屡屡碰壁,满腹才华无处可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时光弹指过,而自己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仕途的大门再次向他关闭,此刻的他,除了愤懑,还有满心的不甘。

颔联是倒装句,先写果后写因,“风尘厌洛京”是因,科考落第后,他并未返回家乡,而是留在京城继续寻求出仕之道,但是,大半年的时光过去了,依旧一事无成。

因为求仕无门,厌倦了在京城四处拜谒的生活,所以想要“山水寻吴越”,这句是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唯有山水才可以抚慰诗人内心的孤寂,“吴越”是指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4)

颈联写告别和行程,“长揖谢公卿”是其气概,好好地告别,不卑不亢,并不因为失意落魄而灰心丧气,然后“扁舟泛湖海”,挥一挥手,就此别过,潇洒坦荡,“公卿”是达官贵人,“长揖”是作揖之意。

尾联写去意已决,是归隐的态度,“且了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这一句化用晋时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句,既然不能如愿进入仕途,那就抛却功名之心,归隐山水田园,醉心山水,诗酒自娱,用心过好余生吧。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满腹牢骚,自怨自艾,诗人实在是意难平,可事已至此,又实在无能为力,只好收起功名之心,抛却一切俗念,心甘情愿地做一个了无牵挂的隐士,只有如此,才能平复这满心的不甘,因为时事所迫,所以归隐的干净利落。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5)

写在后面:

29岁,拜谒荆州长史张说,以求得到引荐,36岁,旅居洛阳三年,只为有机会面圣,40岁,进士考试落第,44岁,西游长安,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献张九龄,无果,45岁,再次进京求仕,依旧失望而归。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他的求仕之路极为坎坷,从25岁辞亲远游开始,遍谒公卿名流,虽才华满腹,却未得到荐举,唯一的一次科考还铩羽而归,这对于踌躇满志的他来讲,的确是不小的打击。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先贤流芳千古,自己默默无闻,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那一方舞台。

江山依旧,人事短暂,年华虚度,岁月匆匆,怎不令人感伤?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孟浩然写尽了他无可奈何的人生际遇。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仕途失意,却成就了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先行者,他清淡自然的诗风,给彼时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对后世的诗歌发展影响极大。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徜徉在如此美丽的山水田园中,也足以抚慰人生的失意,和那“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愤懑和不甘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表示孟浩然归隐的诗(科举落第求仕无门)(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