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公众号免费(粉丝过万纪念特稿)(1)

著文源于心,推敲见真章。笔者先后在国企、民企、国家部委、中央机关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干货分享,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欢迎持续关注“公文姓公”。

引子

从4月26日重启头条号至今日,粉丝由7000 涨至12000 ,累计阅读量100万 ,算不上爆粉和爆款,但对于一个单打独斗的自媒体特别是相对冷门的公文类创作者来说,绝对是莫大的荣誉与鼓励。

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希望我不止分享实实在在的干货,隔三差五也写一些经验交流类的文章。先前之所以不写这类文章,主要想着虽然自己有多年公文写作经历,但离所谓的经验还差之甚远,况且头条上藏龙卧虎,高人比比皆是,就不班门弄斧了。架不住粉丝的盛情难却,加上这段时间我也想对自己的公文写作生涯做些反思,于是就遂了粉丝的愿,并在微头条上作了预告,承诺会陆续推出一些经验交流的文章。

特码此文,以示纪念,感谢粉丝的厚爱,致敬我的公文写作之路。

公文写作的公众号免费(粉丝过万纪念特稿)(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否则你肯定熬不过孤灯夜下的苦

公文写作是一件苦差事,熬夜费脑是家常便饭。笔者自认为最心酸的一次,是一个人在办公室熬了三天三夜,那种孤灯夜下冷板凳的艰辛唯有自知。大学毕业至今,笔者换了好几家单位,有国企、民企,也有国家部委、中央机关,但是对文字的热爱始终如一,这也是能够支撑我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我喜欢那种将杂乱无章素材摆布成赏心悦目文字的感觉,享受文字华丽变身的过程。

所以我跟他们说,要想写好公文,首要的就是兴趣和真投入,当然应付公文差事的另当别论。只有把文字当做朋友,才能朋友满天下,你需要的时候才能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没有几个人认为写公文是快乐的,大多是因为工作需要而不得不应付。在内容过剩的互联网时代,天下文章一大抄,复制粘贴编辑成了写公文的灵丹妙药。这种情形下,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公文写作的公众号免费(粉丝过万纪念特稿)(3)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推还是敲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很多人问我,怎样才能写好公文?坦白地讲,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虽然公文写作也是有一定章法的,体例、格式、文种都有明确的规范,但是需要考虑的人为因素也不少,比如写讲话稿就要考虑领导的个人风格,风格这东西是没有固定范式的,千人千面、不好把握,既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领悟能力,也需要和领导在工作中不断磨合。公文写作跟起草者自身的知识储备、阅历经验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些词别人用起来得心应手,看着很舒服和恰如其分,自己就是想不起来,也不知道如何用。再说好的标准,怎样才算好?笔者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好与不好没有统一的标准,都写出政府工作报告那种水平也不现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文为事服务。

笔者始终认为,没有一篇好文稿是写出来的,大都经历七分甚至十分、无数次的修改。讲话稿特别是年终总结讲话是我修改版本最多的文稿类型,不同的领导不同的风格,同一领导不同时期风格也不同,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改七八次的都是再正常不过了,最多的一次改过十二稿,几乎崩溃。网上流传的“打死不改稿”“最终稿之修改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咬文嚼字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对于精益求精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反复推敲的故事每天都应该发生。

公文写作的公众号免费(粉丝过万纪念特稿)(4)

功夫在平时,没有积累一切都是空谈

作为文字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急稿,比如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要报材料、临时会议或者接待的讲话稿,等等。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肯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笔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早上八点领导接待来宾,七点的时候告诉我准备一个简单的讲话稿,好在自己平时有积累,框架和素材都是现成的,换个角度就行了,所以很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稿子。再比如年终讲话,我一般都是年初的时候就开始按照年度工作要点构思框架、积累素材,等到年底的时候基本上都成熟定型了,再补充一些财务数据即可。

笔者始终认为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大量的占有资料、有章法的积累素材才能使自己有足够下锅的米,根据菜单变着花样做饭也不是难事。积累也是有技巧的,我专门建了一个“撮要记事”的文件夹,将平时常用的素材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的专题,按时间顺序及时补充完善,用的时候直接拿来用就行,很是实用。当然,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包括素材的取舍、分类,都需要不断的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公文写作的公众号免费(粉丝过万纪念特稿)(5)

结语

归结起来,我的公文写作观就是三点:感兴趣、常推敲、重积累。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公文写作技巧,我只是想把一些真实的想法分享给大家,也仅仅是一家之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至于是否合理或者受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始终认为,自己钟情于文字,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更是爱好加持下的不懈坚持,其中艰辛和乐趣,唯有自知。经常有人拿我渐渐稀疏的头发开玩笑,要送我头套。我总是笑着回答,要什么头套,待我半秃之日,便是光头之时,清清爽爽,将文字进行到底。

从事文字工作十五年来,已记不清多少次独自一个在办公室过夜了,吞下过多少孤灯夜下的寂寞?已记不清自己的电脑里存了多少最终稿、打死不改稿,重复过多少推与敲的故事?但我始终坚持,出手的文稿代表自己的水平,是脸面和荣耀,必须是自己认为的精品中的精品,否则就毫不犹豫地废掉。

所以,只要有人问我,如何写好公文?我始终这样回答,一是执著的兴趣,二是不断的积累,熬不过孤灯夜下的苦,就尝不到赏心悦目的甜。

后续笔者将陆续推出年终讲话、会议纪要等方面的专题文章,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