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手机不能“硬来”靠手机隔离盒不如正确使用手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远离手机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如何远离手机瘾(半数网民想远离手机)

如何远离手机瘾

戒手机不能“硬来”

靠手机隔离盒不如正确使用手机

本报记者 燕声

如今,我们与手机相伴的时间几乎超过了与亲人相守的时间。手机带给了我们便利,但也让我们变得焦虑、孤独。一份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有五成网民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有需求就有市场,近日,不少人花百元左右下单手机隔离盒,想借此戒掉手机。此招真的管用吗?

产品解决不了手机成瘾问题

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一项针对40多万青少年的全球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的电子屏幕时间超过两小时就会影响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的屏幕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他们会出现多种躯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症状,不管是否进行身体活动。心理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易怒、紧张和睡眠困难,躯体症状包括头痛、腹痛、背痛和头晕。

另外,根据英国脊椎医学协会的调查研究,由于沉迷于手机,在年轻人中背痛等一系列背部问题的数量急剧上升,长时间观看手机,会让脊椎承受过多的压力。由于当前的科技生活方式,16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有45%的人存在背痛,较上一年增加了60%。曲颈在手机上打字被称为“短信综合征”。手机不仅让你背痛,还有一些智能手机相关的疾病会影响你的躯体、智力和心理健康。

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成了很多人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正因为如此,戒手机成了一门生意。以“戒手机”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检索,有大量“手机隔离盒”相关产品,售价在百元左右。这些“手机隔离盒”形状大小如同大号充电宝,颜色多样。

在评论区,有些买家评价说,使用了“手机隔离盒”后自律性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有特别多一部分买家则表示,“没什么用”“很鸡肋”。一位买家留言称,“用完了三次紧急打开权限,后来有一次忍不住想玩,直接用螺丝刀撬开了。”由此看来,产品不一定能左右行动。

手机成瘾,“病”在内心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针对2014年—2020年全球24个国家约3.5万人的手机使用报告,并公布了成瘾性排名,不出意料,中国位列第一。因为玩手机,导致一些人的工作和学习进度大打折扣,这是受人体大脑内分泌多巴胺影响的缘故。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每当我们刷微博、短视频等时,会不断地出现各种有趣、新奇的消息、视频,让我们即刻兴奋起来,这样会不断地刺激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和激动,从而使我们不停地把手机刷下去。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使人陷入了“刺激—愉悦—愉悦强化—成瘾”的消极循环中。

虽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关于精神障碍的官方手册,并未正式认定过度使用手机或屏幕是一种成瘾表现,但是,成瘾问题专家、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安娜·伦布克博士说:“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专家认识到,人们可能对智能手机成瘾。”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第二,社会功能受损。如果一个人离不开手机,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就已经是得了病。

用对手机,能让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

那么,手机成瘾能不能戒掉?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市场营销和心理学教授亚当·奥尔特博士说,减少手机使用频率,确实有办法能做到这一点。

特定时间内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在一天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任何地方都避免使用所有电子产品,不只是手机。决定戒断多久取决于个人的使用程度。例如,一般人可能从戒断24小时开始,而屏幕依赖更严重的人可能需要戒断更长时间。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彻底戒断并不现实。

每天都与手机保持距离。在每周找一天或几天规定有一段时间绝对不用手机,例如下班后这段时间。再比如,把手机留在其他房间,绝不带进卧室,或者吃饭的时候把所有人的手机都装进一个盒子,远离餐桌。

让手机变得不那么吸引人。可以调低屏幕亮度或者关闭消息提示。奥尔特建议定期改变手机里应用软件图标的位置、删除特定类型的应用软件(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软件)。

选择有用的软件。使用那些能让你的生活更丰富、能产生价值或增加意义、或者有助于办公的应用软件。

最后,最重要的是问问盯着屏幕的自己:现在我能干点别的什么事吗?我能做些什么对自己更有益处的事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