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家乡文化#

家乡,是对出生地和成长地的一个称谓;也可叫做“故乡”或者“故土”。

一,“大窑文化”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

“大窑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在距今约几十万年到一万年的这个时间段;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

在察右中旗义发泉,距今约七千到八千年左右,有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活动场景,因此考古学家发现了“细石器”遗址,这便是“大窑文化”的新发现和新的佐证。

二,“仰韶文化”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

“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发现了距今约5500~6000年左右的,古石器或者古石器制品;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

这一时段,被考古界学家称为“仰韶文化”;

三,“察哈尔文化”

“察哈尔文化”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集草原游牧民族历史特色和现代社会的系列文化;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5)

“火祭”是察哈尔文化中的第一个项目,新春伊始代表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的红红火火;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6)

“祭敖包”,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草原儿女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往昔的“敖包”,挂起五彩缤纷的彩旗,摆上祭祀“长生天,腾格里”的物品,按部就班的以顺时针方向,边走边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7)

“那达慕”,是草原游牧民族传承下的一项娱乐与竞技,体育和旅游的区域性运动会;比如,“搏克”和“套马杆”等等;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8)

“祝酒歌”,当听到祝酒歌响起来的时候,主人家呈递给你的那碗飘香的马奶酒;寓意着主人家对远客的祝福,这时需要你右手中指,指肚点沾酒滴于额头正中(不忘初心);食指指尖轻沾酒滴,弹向苍天(敬天);无名指指尖轻沾酒滴,滴向大地(重地),这样以表示对主人家的尊重。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9)

“迎宾曲”,唱响的时候,穿着“察哈尔服饰”的迎宾姑娘们,双手拉起“蓝色的哈达”,右手还托着一碗银盅的马奶酒,欢迎你远方的朋友,美丽的草原欢迎你!

四,“二人台”文化

“二人台”,是九十年代左右,乌兰察布地区民间的一种“戏曲”表演,用民间通俗易懂的娱乐表演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0)

二人台的流程:

(一)场地,也就是戏台;

(二)乐器

1,扬琴

2,鼓

3,鑔

4,笛子(萧)

5,快板

6,扇子

(三)道具

1,一女一男(一旦一丑)各几套戏服

2,化妆品

3,西瓜霜(金嗓子喉宝)

(四)戏份曲目

1,“十二月花神”

2,民俗“双日子”

3,“打金钱”

4,“走西口”等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1)

五,“炸油糕”文化:

炸油糕的流程:

(一)油糕的原材料;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2)

1,黍子,俗称“黄米”;九六年前,在乌兰察布盟地区,“清水河县”的黍子,制成糕面是最好的原材料;

现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黍子制成的糕面较好;

2,“黍子”的种植;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3)

“黍子”,有五个品种:

(1)红黍子 成品糕面最好 炸糕油润

(2)青黍子

(3)白黍子

(4)灰黍子

(5) 黑黍子

“黍子”种植地的选用

(1)莜麦茬子地,种植出的黍子,制成的糕面,出品的炸油糕 较油润;

(2)菜籽茬子地,出品的炸油糕,较僵硬;

3,“黍子”的收割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4)

在没有“大型联合收割机”,“脱谷机”和“拖拉机”前,只能手动“镰刀”来收割黍子,然后捆起来叫做“个子”;当经过晚秋秋风和艳阳天的吹拂和炎热双重作用下,半湿黍子成为干黍子;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5)

在用牛马板车拉回到场面,解开“个子”的“枖子”,用“铡草刀”把黍个子的穗子和秸秆分离;再把黍穗子铺设在场面内,经过牛马套拉“碌碡”进行“碾压”,这其实是给黍子去皮(外壳),这样经过“扬场”,再经过“大网(竹)筛”和“细网(竹)筛”,这时候我们会看到“黄瞪瞪”的“黄米”,“黍子”。

4 ,糕面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6)

“糕面”,是黍子(黄米)经过“过水”,也就是清洗浮土和浸润(发粉);当发好粉后,进行“磨粉”这便是“糕面”

(二)蒸糕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7)

把“糕面”再一次拌水,能够握在手中,几乎不散落,这叫作“粉面”;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8)

烧开大锅水前,把粉好的糕面依次均匀地铺设一厚层在盛有“笼布”的笼屉中;锅水大开(不要加的太满,满则会溢到笼屉底上,这样会造成底层的糕面瞬间“烀底”,会影响水蒸气不能够继续上升蒸熟糕面)后,把装有糕面的笼屉放置在锅上开始“上气”,当大气穿过糕面时,再把剩余的糕面依次均匀的覆盖在第一层上,依次类推,直到所有糕面变熟,这叫作“和气(生财)”,这时“蒸糕”完成;

(三)採糕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19)

“採糕”,把刚蒸熟的笼糕,放置在预备好的,刷过“食用油”的“案板”上;同时,放一小盆凉水,边採糕边轻沾凉水,直至把蒸糕採的均匀,这时应该说“採透了”,“採匀了”“採和了”,这个时候的“糕”,叫作“素糕”;

通常人们这个时候,会在大糕团上,深按一下小坑,放入一些“食用油(菜籽油最好)”,然后再在大糕团上搓揉几个油卷,沾一菜籽油,品尝一下“素糕”的味道。

(四)开剂包馅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0)

如果是包豆纱馅的要费一些时间,普通直接开剂,按的“圆扁”就好;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1)

如果黍子的质量较好,那么即使按扁,它也会有“反弹”的时候,所以要使一点儿劲。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2)

(五)炸油糕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3)

把包馅的素糕和片糕放置在“笼屉或者竹篾”上,依次下入滚烫的油锅中,素糕炸至金黄色,立即用筷子捞进“漏勺”中,再放入瓷盆内或者不秀钢盆内。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4)

炸油糕(黄瞪瞪金灿灿)装盘,再配上砂糖,即可享用!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5)

(六)这是乌兰察布地区,尤其是农家招待亲朋们的最高礼仪!

这就是饮食文化中的“炸油糕”的故事。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6)

“黍子”,在我们村南,南坡上种植过;我和母亲聊天,母亲说:“应该是在八一年左右,咱们村包产到户,分了田地;在八五年你老舅舅从前旗给拿来红黍种子,你姥爷和姥姥就种植在南坡的旱田(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退耕还林。)里”;“秋收后,你二姨陪同你四(服头)襟子回娘家(前旗大什号)把黍子给“輲了”(就是去外壳),再把黄米带回来,加工成“糕面”。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7)

上边一张和这一张图片,是刚从葵花(垄眼)地里拔出来的“黍子成苗”,看来“黍子”是春天的沙尘暴风刮来的。

“咱们村子种植的黍子,加工的糕面,油炸糕,金灿灿的也很好吃,就是稍劲道一些,没有前旗和清水河的润和”。

六,“莜面”系列文化(内蒙古老三件宝之一)

我提供几张图片吧,在我创作《立夏》的一片文章中已经论述了,在这里就不多言了。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8)

莜面鱼鱼,“细水长流”;莜面顿顿,“实实在在”;莜面窝窝,“圆圆满满”;莜面条条,“曲艺人生”。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29)

莜面鱼仁,“快乐幸福”。

七,“土豆”文化(内蒙古老三件宝之一)

同样也提供几张图片吧,在我创作《谷雨》的一文有相关内容;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0)

一颗黄土豆和两颗红土豆;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1)

一盘尖椒土豆丝;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2)

一盘新鲜的土豆粉条;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3)

一碗土豆泥;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4)

一份炸薯条;

八,“老陈醋”文化

“老陈醋”是一个名词,也一个故事的开始,更是“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

“老陈醋”的制作流程: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的农村,醋的制作如下:

(一)备料

1,高粱、小麦、大麦、黄米和小米;

用“升”、“斗”、“簸萁”、“箥箩”来称量和筛选;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5)

这是两只“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6)

这是一具“斗”;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7)

这是一个“大箥箩”;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8)

这是一个大“大簸萁”;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39)

这是一个“大眼网筛”;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0)

这是一个“细眼网筛”;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1)

2,醋曲;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2)

3,麸皮和糠皮;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3)

4,食用盐和红干辣椒;

5,中型水缸3~4只,小瓮(带底部边缘,食指粗细的漏控)只,大缸一只;

6,新鲜的“枳棘”一小束,胶皮手套一副(九十年代很少用)。

(二)滴醋的流程

第一步,窝曲:“大麦”加工成细颗粒状,和科水搅拌均匀,用手挽成“球”状,放入瓷盆内;再铺设一层秸秆,用“红浇泥”把盆口封住,倒扣在炕头上,让其自然发酵,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通常叫做“窝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去制醋加工厂购买“醋曲”。

第二步,开花:把高粱,小麦、大麦、黄米(醋甜酸)和小米(醋尖酸)依次各自浸泡和煮熟,直至颗粒“开花”;

第三步,发家:把以上煮熟开花的“五粮”和“窝曲(醋曲)”放入3~4个中型水缸中,加凉开水;每天早晚各一次搅拌均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般都在“三月三”这一天开始,通常俗称“发楬(发家)子”;

第四步,匀和:把发好的楬子,加入适量的麸皮和糠皮各一半的量,再加上少量的醋曲搅拌均匀,多半干,湿且不渗水;然后在其上面把新鲜的“小麦秸秆”铺设一层,让其自然发酵。这一天应该在农历的“四月四”,俗称“搅拌(匀和)”;

搅拌时,需要在“大箥箩”内,进行拌匀;

第五步,防酸:因为天气变热,一天需要搅拌2~3次左右;如果发的太过,需要熬“小米”粥来降酸(火)气。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4)

第六步,升发后压仓:把搅拌均匀混合的“醋原料”,放置在一个大缸中,这个时候其颜色有黄、灰、白和褐色经过两次发酵,变成了“红褐色”;同时,也不会再次发酵了,只须撒上少量食用盐再次搅拌均匀,表面再铺设一层干红辣椒,放置一块大石头压实即可;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5)

第七步,滴醋(露):把制作好带漏控的小瓮中(提前把“枳棘”切成8厘米左右的长段,插入漏控内较紧凑一些为宜),接着把已经备好的热开水倒入小瓮内,淹没原醋料,也叫作“醋真”(放置小瓮内量的6成满为宜,并且压制严实为好;)3厘米为宜;然后,在放置小瓮的下面前,找一个小桶来,接取“头淋醋”,这时候的醋比较好,颜色和味道都俱佳。

第八步,老陈醋:把经过三次的滴醋液,统一混合在一起,放置于一个带盖儿的大坛子或者大型水缸内;最好把水缸放在避光恒温的空气流通的房间内,经过数个“春、夏、秋、冬”,便是“老陈醋”了,这时即便房屋外,也可闻到飘逸地“醋香”

我老家上次做醋的时间,是在1996年的春天;邻村家大爷家去年做的醋,今年还在使用中,就是保鲜难一些,醋夜面上容易生“白破”,也许是见了荤性油质有关系。

在2015年的8月份,我和蔬菜店主(大叔)聊天,他和我说:“2001年,从老家金盆乡来到呼市做生意;离开老家的时候,储存了两大缸醋,现在要是保存完好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十五年)老陈醋了”。

七,“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可缺失的思想文化之一;

(一),“相敬如宾”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家族的必备成因;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6)

当一对夫妇,能够“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成为新时代下的“模范家庭”,也就是“最美家庭”的榜样;同时,也是整个家族的楷模,更是整个社会生活形态的标杆;

(二)食不语

在一个大的家族(家庭)一起搭伙过日子,尤其是在饭桌上,吃饭是不让讲话的;一是因为我们只一张嘴,吃饭的时候,说话会有口水溅于饭菜上面;二是怕吃饭和说话的同时,气体走差,饭粒被带进支气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7)

当然,饭后茶余期间,那就的畅所欲言了;不然,大家会把你当成一个“焖葫芦”;

(三)言行一致,诚信为本;

言行一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道德思想修养”;这在一个家族中,是不可或缺的硬性要求;

比如,涉及到“黄、赌、赌”以及特别严重事件的家族成员,通常是要逐出家族(族谱)的。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8)

“诚信为本”,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的根,不论是在何处何种情况下,都是把“双面利刃”促使着我们,在每时每刻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人在做,天在看”,虽然是老话,但是,的确是几千来人类对热爱生活的验证,并且它永不过时;

(四)和邻睦友,勤俭持家;

1,和邻睦友,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市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的美(49)

2,勤俭持家,就是说一个人或者家庭(家族)勤奋劳动,励志拼搏;兢兢业业的务实,去干一些正当行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作诗词一首:

《乌兰察布的美》一

冀乾全

乌兰察布,

那红色的山崖;

乌兰察布,

金雕翱翔的地方;

乌兰察布,

那菁菁的草原,

是神州家园;

曾经的乌拉特,

水草丰美,

是鸿雁的故乡;

曾经的固阳,

高甸春坤山,

和那一望无际的红脑包草原,

还有哪明蹬山麓金界壕;

曾经的白云鄂博,

稀土之都;

曾经的达安明,

敖伦木伦,

乌兰察布的布岩画,

百灵庙抗日第一枪,

还有那希拉穆仁草原;

曾经的托克托,

火力发电,

黄河鲤鱼;

曾经的土默特,

红色革命的楷模;

曾经的清水河

是那小米之乡,

乌兰木伦和老牛湾;

曾经的盘山武川,

今天的莜面大王;

曾经的和林格尔,

南天门和天鹅湖,

还有那黄金纬度的牧场;

曾经的苏尼特,

羊糕似白天朵朵

查干淖尔;

曾经的二连浩特,

国门扎门乌德,

恐龙之乡;

乌兰察布,

风采依旧;

三省闻鸡的兴和,

天然氧吧的苏木山;

化德,

锡乌张三市间,

黄羊滩生态园,

有宝的,

二登图遗迹;

商都,

内蒙西芹第一村,

口里要发财,

雁门关外,

七星台,

是金土豆之乡;

塞外丰镇,

曾经的商贸客栈;

漠南美食,

“丰镇月饼”;

察右后旗,

羊的海洋,

乌兰哈达火山群;

四子王旗,

杜尔伯特王爷府;

吉祥的格根塔拉草原,

神舟家园;

卓资熏鸡,

塞北一绝,

红石崖,

还有那红召九龙湾;

凉城的镜子,

美丽的岱海,

南有马头山,

北有蛮汉山;

察右中旗,

燕麦之都;

辉腾锡勒高甸草原,

黄花沟,

白桦林;

亚洲第一风力发电机群,

九十九泉映日月,

草原红参的家乡;

察右前旗 ,

赵北长城,

仰韶庙子沟;

乌兰察布,

酸奶之都;

乌兰察布,

草原皮都;

乌兰察布,

美丽休闲的避暑圣地;

乌兰察布,

草原云谷;

乌兰察布,

你看那雄壮的老虎山。

乌兰察布,

奋飞的金雕,

复兴的集宁,

草原的枢纽;

乌兰察布,

历经岁月的沧桑;

乌兰察布,

走在(中华盛世)小康的大道上;

本文原创,相关图片来至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