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汉语中的「董」和「董事」

在现代汉语中,「董」字除了用作姓氏,如汉代的董卓、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就是用于「董事」「董事长」「董事会」一词,也即:公司股东的代表机构和决策、监督机构和机构成员的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章·第三节: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公司设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一般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任期由章程规定,最长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董」下面只有「董事、董事长、董事会」三个词条: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1)

注1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董」只组成一个词「董事」,「董事」衍生出「董事长、董事会」,(「校董」则是「学校董事」的缩写)。

所以,「董」几乎是一个专用字。

「董事」一词很常见,但好像并不好理解,下面我们讨论汉字「董」的字源演变历史,以及「董事」一词词源来历。


二、「董」与「董事」溯源

要理解「董事」我们先要理解汉字「董」为何意。

汉字「董」是一个形声字,从「艸」,「重」声(上古无舌上音,「重、董」双声叠韵,上古音读音相同)。

从造字意图来看,「董」字应该表示植物。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注》中认为:

「董」是「蕫」的异体,「重、童」古音两通,作为音符经常通用。比如:「鐘」和「鍾」,「衝」和「」

《说文》:蕫,鼎蕫也。从艸,童聲。杜林曰:藕根。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2)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3)

引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说文》释「蕫」有两种意思:「鼎蕫」和「藕根」。

「鼎蕫」也就是「薡蕫」,也就是「长苞香蒲」,叶片可编织蓆子、蒲包。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4)

薡蕫

在汉魏出土文献中「董、蕫」二字互为异体通用: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5)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6)

注2

比如:清代学者王煦在《说文五翼》考证「董」姓在汉印中做从「童」的「蕫」,到东汉的时候洛阳童谣中唱「董卓」之「董」为「千里草」: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7)

注2

清人王筠的《说文句读》也提到了这一点:汉代「蕫」变为「董」,王力先生的《古汉语字典》(页1099)也引用这种说法: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8)

综上可见「董、蕫」互为异体,本义表示一种植物,或是「藕根」,或是「薡蕫」,也表示姓氏。

在先秦经典中,「董、督」音近得以通假,表示「监督、督正、固」等意义,经典《尔雅》训「董」为「督,正也」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9)

同注2

在南北朝的字典中的《玉篇》中训「董」为「藕根」和「正也」。

董与什么字相同(咬文嚼字董)(10)

明}代字书《字彙補》又言:

「董正」之「董」,读若「督】。

可见「董、蕫」互为异体字,本义表示「植物」,也表示「姓氏」,假借表示「监督、守正、督正」。

后来渐渐职务分工,「蕫」专门表示其本义「植物」,「董」则专门表示「姓氏」,以及假借义「监督、守正」。

这在文字学当中叫做「异体字分工」。【注3】

比如:

  • 「雅、鸦」本来为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但是因为假借「雅」表示「高雅」,所以,「雅、鸦」就是职务分工,不在为异体字。
  • 「茶、荼」本为一字,先秦都表示苦味植物,汉代以后,茶叶从蜀中传入中原,「茶」专门表示「茶叶」,「荼」则专门表示「苦味」,引申表示「痛苦」。

现代我们知道了,「董」与「督」音近通假,也就很容易理解「董事」一词的意义。

「董事」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表示「主持事物」:

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以至属材能而董事,分什伍以庀徒,已略具于科条,可粗施于士吏。」

明代何景明所言「董事者,正其得失」

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列国采风者,具其美恶;董事者,正其得失。」
三、结论

综上考证,我们可以下结论:

「董」是「蕫」在汉代演变出的异体字,本义表示「植物」和「姓氏」。

后来,「董」被借用表示「督」、「姓氏」这两个意义,「董、蕫」也就分化为两个字。

跟「雅、鸦」「茶、荼」的分化模式一样。

所以,「董事」也就是「督事」:主持事物,监督执行,正其得失,使其不发生偏差。

--------------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 (0).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页311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1987),《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湖北辞书出版社,页3513(蕫)3464(董)
  3. 裘锡圭(2014),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修订版,页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