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1)

直到1990年代,在欧洲与美国的高中历史课本中仍然有这么一段历史描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落后的波兰骑兵手持长矛冲向德军的坦克。这种描述,直到2019年在中国有关二战的历史讲座中也屡见不鲜。

1939 年,波兰骑兵真的手举长矛与德国坦克作战吗?事实上,这段历史并没有我们读到的那么简单。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段曲折而有趣的历史片段。

波兰骑兵,演绎历史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闪电战。正当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坦克群隆隆地碾压东欧平原所向披靡时,在波兰北部前线一个叫克罗扬蒂的小村庄外面正埋伏着一支德军的先头部队。这支以国防军为主的德军步兵部队正在迅速集结准备长驱直入。

9月1日,当这支德国精锐部队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作战区域时并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暗中侦察的波兰第18波美拉尼亚乌兰骑兵团的侦察兵们发现了。

波兰侦察兵火速回到团部向指挥官报告了敌情。当时指挥第18波美拉尼亚乌兰骑兵团的指挥官是马斯塔莱上校。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2)

马斯塔莱上校

马斯塔莱上校是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苏战争的老兵。他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坚定并且有为国捐躯、宁死不屈的气概。

当马斯塔莱上校得知德国军队埋伏在村外立足未稳时,当即决定用两个中队约250名骑兵向埋伏的德军出击。骑兵团第 1 中队首先奉命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第1中队为了彰显波兰骑兵的英勇,决定在长矛上绑上波兰国旗冲向敌阵。

在世界军事历史上,拥有强大骑兵的国家并不算少,而波兰也算是其中之一。这主要是波兰拥有历史悠久的轻骑兵,而骑兵部队当时甚至可以成为波兰的国家骄傲。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3)

手持长矛的波兰骑兵

就这样,拥有强烈荣誉感的波兰骑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奋不顾身地高举长矛及旗帜潮水般扑向德军阵地。由于德军步兵并未完全进入阵地,也未构筑起依托工事,因此当森林中冲出呼啸呐喊的波兰骑兵部队时,德军士兵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个个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德军在村外的第一道防线随即迅速崩溃。

德军在村里的部队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看到大批德军奔逃,也随大流向外撤离,因此部署在克罗扬蒂附近的德军队伍大有土崩瓦解之势。马斯塔莱上校出其不意的战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

正当波兰人准备乘胜追击溃退的德国步兵时,突然从溃退的德军部队方向传来隆隆的声响,并且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原来,德军的后续装甲部队恰巧赶到。德国的坦克及装甲车成群地加入了战斗。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4)

二战中的德军坦克

德军坦克发射了密集的炮弹与子弹迎面而来,冒进追击的波兰骑兵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死伤一片,战场上的局势瞬间逆转。暴露在坦克群面前的波兰骑兵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被德军肆意蹂躏屠杀。第一中队指挥官因为冲在最前,很快就被德军枪杀。随后亲自率队增援的马斯塔莱上校也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被德军坦克的炮弹炸死。共有约400名波兰官兵死伤,整个骑兵团也因群龙无首而丧失了战斗力退出了战场。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5)

二战中被俘的波兰士兵

战事至此,本来也就结束了。那么,原本是一次简单而小规模的拉锯战后来为何成为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战例呢。

德意记者,改写历史

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突袭,但是波兰骑兵的气势仍然令德军部队感到震惊。波兰人舍身忘死的冲锋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自信而傲慢的德国军官也不得不调整作战计划。因此,他们当天终止了所有的进攻计划。

同时,在打扫战场时德军发现波兰士兵的长矛和马匹,突然意识到可以从中做些文章。于是德军的宣传机构决定利用这次战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报道和宣传。

第二天,德军指挥部特意邀请了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战地记者到前线战场撰写报道。德军将波兰骑兵成堆的尸体和他们使用过的马匹和长矛堆放在德军的坦克面前,极力烘托德军对波兰军队优势碾压的假象。

德军指挥部的巧妙设计果然奏效了。一名意大利记者因德罗·蒙塔内利在考察完战场后在当天的新闻报道中详细描绘了波兰人用长矛和军刀向德国坦克冲锋的脆弱而原始的行为。这份报道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对克罗扬蒂小村战役最早的报道。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6)

二战中被整编的波兰士兵

这份报道很快又被同去德国的记者添油加醋一番以后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战地新闻报道。纳粹的宣传机器也借此大肆发挥,进一步宣传并嘲笑波兰军队的不堪一击,而且发出信号认为,所有类似波兰骑兵的举动在强悍的德国坦克面前简直是愚蠢的自杀行为。一句话,抵抗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迎来屠杀,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在战场上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作为当事的另一方波兰军队是怎么回应德军的谣言的呢?他们是否有站出来批驳谣言并澄清事实呢?

阴差阳错的是,当时的波兰居然接受了德国以及意大利的新闻报道,默认了事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波兰人面对德意的不实宣传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默认新闻报道,并且希望波兰骑兵舍生忘死、勇敢挑战德军坦克的英勇气概能激励全国甚至全世界反抗德国纳粹的精神与决心。

你看看,当文化出现差异时,很多事物的发展会变得如此复杂而耐人寻味。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7)

二战时在欧洲的随军记者

不过,波兰人想用苦肉计,想用骑兵团的牺牲换来全世界的同情、激发同盟国抵抗纳粹德国的意图却首先“迷惑”了苏联并换来了“战斗民族”对波兰的一通冷嘲热讽。苏联因此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宣传中一直把这场战斗当做标准案例,讽刺波兰军官瞎指挥、草菅人命、浪费士兵生命的愚蠢行为。苏联和波兰之所以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在类似事件上双方产生的“误解”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

波兰人非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招来笑话,同时还让这么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案例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这真是犹如哑巴吃紧黄连有苦说不出。而波兰的这段历史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8)

乌兰骑兵团士兵

其实历史上的这支波兰骑兵留下过照片。大家注意看上图,这名波兰士兵当时身背35型反坦克步枪、工兵铲等装备显示出波兰骑兵这个兵种在二战初始并不“原始”。虽然图中的这套装备仍然难以抵御汹涌而入的德军坦克部队,但是他们至少并不象鸡蛋碰石头那么不堪一击。

以讹传讹,谣言延续

同样,这样一场误会同时还在不断误导着很多人的情绪与笔墨。这件事不仅在军事及历史领域一直以讹传讹地延续着,而且波及到了文化艺术领域。全世界很多著名的作家、浪漫的诗人都曾陷入到这场假象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而浪费了很多笔墨与情感。

这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他在1959年发表的著名小说《铁皮鼓》中就狂赞了一把拿着长矛冲向德国坦克的波兰骑兵。君特·格拉斯满怀深情地写道:

啊,英勇的骑兵……

他们视死如归地亲吻死亡,仿佛死亡是一位淑女;

日落洒在他们的背影之上,多么浪漫的色彩,

在他们前面的是德国坦克,克虏伯和哈尔巴赫的种马,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高贵的骏马。

但偏爱死亡的古怪骑士潘基肖用红白相间的三角旗挂在长矛之上,

你们这些骑着战马高贵的波兰人,

你们面对的不是钢铁洪流,

在你们这群高贵的波兰骑兵面前,坦克只是风车或羊群.........

1980年,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被搬上银幕,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9)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铁皮鼓》剧照

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可见,这段有关波兰骑兵的谣言还部分被写进了诺贝尔文学奖。

也许人们还有疑问:一位德国作家怎么会被波兰骑兵的事迹所感动?如果你知道这位格拉斯的生平,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因为,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于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10)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实,不光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如此“以讹传讹“,即使是像威廉·夏勒那般著名的新闻分析家与世界现代史学家在他著名的犹如教科书般的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中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至于众多著名的二战纪录片中的有关这段历史的误传更是俯拾皆是,很多观众与读者直至今天仍然在受着这种误导。

二战时期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的一段谣言)(11)

二战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

今天,通过本文对基本事实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造成这种误导的来龙去脉。二战初期,虽然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许多国家仍然保留骑兵部队,但都已经在逐步过渡到机械化部队,只不过进程不一。虽然波兰骑兵的改进显得更缓慢一些,但是就拿第 18 波美拉尼亚乌兰骑兵团来说,他们并不会愚蠢到用长矛与坦克作战。那天清晨或者傍晚,波兰骑兵使用长矛冲向德军完全是为了悬挂波兰国旗,并且他们误认为对手只是一群立足未稳的德国步兵。事情就这么简单。

因此总结一下这个谣言之所以能流传这么无非有四个原因
  1. 波兰骑兵的一次精神战术缔造了一个“故事”
  2. 德意法西斯国家宣传机器加工制造了谣言
  3. 波兰默认“谣言”,并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宣传
  4. 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肾上腺素的推波助澜下强化了“谣言”的真实性。

而如果你有耐心读到这里,无疑可以拥有一个机会看清这段历史。#谣零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