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部分

爬山虎的脚教资面试说课稿(面试说课17学员音频示范认识更大的数)(1)

爬山虎的脚教资面试说课稿(面试说课17学员音频示范认识更大的数)(2)

02

教案部分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图片,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并提问:这些数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你们认识吗?从而引出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2、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教师带领学生数数,并向学生提出: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万是多少?学生回答 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拨计数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提出问题:10个十万是多少呢?当十万位遇到满十了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万位满十要向百万位进1。随后教师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进而认识“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引导学生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师提出疑问,一百万是一万的多少倍?一千万呢?一亿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百万是一万的一百倍,一千万是一万的一千倍,一亿是一万的一万倍。教师再次提问:在拨珠子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满十进一。

活动二: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探讨,进而知道每一级有4个计数单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的计数习惯是从右边起每4个计数单位称为一级。接着提问学生,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不同,总结得出:数位表示的是数的位置,计数单位是用来计量数的单位。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巩固练习

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一练。

4、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选做题和必做题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资面试说课稿(面试说课17学员音频示范认识更大的数)(3)

03

说课稿件

《认识更大的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更大的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更大的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前面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介绍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的概念。同时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能为后面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运用作铺垫。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的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的简单数方面的问题。本节课程的内容虽然是较为抽象的,不过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理解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较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迁移类比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在动手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新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在学法上我着重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观察比较、迁移类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图片,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汇报,预设学生发现了人大约有十二万根头发,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三十八万四千千米。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并提问:这些数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发现这些数比之前遇到的数更大,继续提问:生活中这样的大数你们认识吗?从而引出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倍感亲切,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数数,并向学生提出: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万是多少?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基础,不难回忆起: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接着提问学生,认识大数需要用什么工具帮忙?从而引起学生对计数器的重视。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拨计数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先从十万位开始拨,一颗一颗地增加,直到拨到九十万,再增加一颗。提出问题:10个十万是多少呢?当十万位遇到满十了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万位满十要向百万位进1。随后教师组织4人为一小组拨计数器,并分别提问:10个一百万相当于多少?10个一千万呢?10个亿,10个十亿呢?进而带领学生认识千万、亿、十亿等大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此时指出像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并进行提问:这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什么?组织同桌之间交流,预设学生认识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随后教师追问学生:那一百万是一万的多少倍?一千万呢?一亿呢?预设学生认识到一百万是一万的一百倍,一千万是一万的一千倍,一亿是一万的一万倍。最后提醒学生拨珠子时要注意满十进一。

活动二: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随后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引导学生发现有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带领学生总结,从右边起每4个计数单位为一级 ,然后提问:那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区别是怎样的呢?预设学生多了一个位字。教师补充完善:数位表示的是数的位置,而计数单位是用来计量数的单位。随后教师提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并引导学生意识到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都不同。

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迁移、类比、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迁移能力。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设计一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加上课本后的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逐步深化。

4、课堂小结

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我会让学生来说一说,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然后由我来补充,总结出本节课的要点。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为了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我将布置一类必做题和一类探究题,其中探究题是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帮助其拓展思维,培养兴趣。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板书设计如下,简洁明了。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倾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