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律的形成离不开押韵和平仄(四声)的发展,虽然韵不是诗与生俱来拥有的,却是其拥有后不可或缺的。一首韵律和谐的诗,有着节奏铿锵的音乐之美,又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无押韵,难成诗。若非诗人技巧高超或情之所至,寻常不押韵的诗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么,我们老说押韵,真的了解韵吗?是真熟还是假熟?可知它的学问几深?韵之历史发展与门道缠缠绕绕,难以一文道尽,因此贰流将不定期在新栏目“知韵”奉上押韵的相关知识,以期和它真熟起来。本期“知韵”且带看官摸摸门边理概念。

押韵和协韵有什么区别(韵别老喊着押我)(1)

“韵”字曾写作“均”,本意如《说文解字》所讲,指的是和谐的声音。古代因声调不同而分不同的韵部,现代的韵就简单得多,主要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介音(主要是普通话语音里的“i、u、ü”)以外的部分。“韵”最本质的词组应是音韵、声韵,后渐渐延伸出其他含义并被应用于美学领域。所谓“舍声言韵,自晋人始”,盛行名士风流的魏晋时期,“韵”成为表现人物审美形象的概念。最典型的例子是《世说新语》在记录人物品行时,大量使用“韵”字,“风韵”、“天韵”、“性韵”……变着花样得用“韵”夸人。到了宋代,“韵”被大家们(苏轼、黄庭坚等人)推崇到了极致,愈加抽象化,成为了艺术作品的最高审美要求,最好是平淡中的意蕴悠长,用范温的话就是“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这一时期,“韵”即“韵味”。

中国古代诗歌在不同诗体对于押韵的要求不同,大致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松,格律自由,字数篇幅不限。在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还产生过“永明体”。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并逐渐形成了新诗体——“永明体”,谢朓是这一诗体的代表性人物。“永命体”介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是近体诗的先声。到了唐朝,诗歌格律渐成体系,近体诗发展并迎来了黄金时代。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格律诗对字数、句子数量、押韵和平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字数上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根据句数多少划分绝句和律诗。在用韵上要求一韵到底,除首句外都是押偶数句的韵且不能用邻韵,韵脚字不能重复。平仄上要求“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等等。这些都是一首格律诗基本的自我修养,其挑剔程度,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是个处女座。

押韵和协韵有什么区别(韵别老喊着押我)(2)

为了方便写诗用韵,古人将字分韵编排成书供诗人们“审音辩韵、查检押韵用字”,也就是韵书(其实就是字典啦)。古代韵书主要有三种编排方式:

押韵和协韵有什么区别(韵别老喊着押我)(3)

押韵和协韵有什么区别(韵别老喊着押我)(4)

古人作诗需要借助韵书来检查押韵,到了现代则方便得多,今人若有闲兴作古诗,想检查用韵如何,直接上传到诗词爱好者们所制作的各种格律检查网站即可。至于哪些网站好用可推,诸君可自行发掘,或者贰流择日再谈。

————————————

韵君,你的水,太深了。

押韵和协韵有什么区别(韵别老喊着押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