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批准郑州大学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这是目前郑大获批的第三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也是河南省信息学科唯一获批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由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徐明亮教授担任主任。

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教育部正式通知)(1)

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教育部正式通知)(2)

徐明亮,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工业软件,重要领域关键装备系统与软件研制。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以及企业重大横向等其它各类项目30余项,在本领域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件,提出虚实融合智能、人机协同稳健决策等创新理论,研制了航保作业指控系统、新型非视域成像仪器、工业智能质检服务平台等多套自主软件与装备,获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教育部正式通知)(3)

研究中心内部环境

智能集群系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在国防、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等重要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郑州大学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根据国家重大需求、河南产业发展需要和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开展重大需求驱动和多学科交叉会聚的有组织科研,重点开展智能集群协同感知、集群行为控制优化、集群系统数字孪生和智能集群系统应用等方向共性关键技术的体系化研究攻关和工程化集成应用开发。

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教育部正式通知)(4)

实验室工作设备

郑州大学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学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进行建设。郑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与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合署一体化建设、师资人才相互双聘共享。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陈国良院士、邬江兴院士、王恩东院士、樊会涛院士、彭寿院士等领军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93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 国家人才具体指挥 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领域重点任务等国家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重大横向120余项,“十三五”期间获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3亿元,取得了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形成了纵向、横向、军工科研三足鼎立的良好发展态势。(数据截至2022年3月)

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教育部正式通知)(5)

团队设备

郑州大学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与相关头部科技企业、大型央企驻豫单位深度合作,形成以“科学家 企业家、学科 企业、研究中心 产业园、高校团队 企业团队”为特色的新型科技创新联合体,将为郑大信息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今后,中心将站位世界一流、服务国家需求,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力度,强力推动有组织科研,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