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路北端西侧,东接秣陵路,西交罗廊巷,这里有条小街名叫侯家桥。

侯家,侯家,这里是否曾有一方高门大户姓侯?

确实这里住过许多显赫人物,不过他们并不姓侯。

南京秦淮河定淮门桥哪年建(发现南京侯家桥)(1)

候驾

其实,侯家桥本名候驾桥。

明洪武年间建汉西门城墙时,明太祖朱元璋来视察明城墙工程进度,负责监工的军政要员曾在此候驾,因而得名。

南京城建成后,不少军役、民夫就留居于此。其中有几个大户均姓侯,“候驾”与“侯家”音近,故“候驾桥”被误传为“侯家桥”。据《客座赘语》记载:“铁塔寺仓(明虎贲左卫仓)前桥,俗名‘侯家’。故老言,本名‘候驾’。”

侯家桥地名最早可追溯到六朝东吴。

▲ 东晋建康地图,运渎所在地,侯家桥(候驾桥)也不远

宋朝《建康志》载:“斗门桥西有华藏院,院有此君亭。王半山安石有诗。又半山于铁塔寺西作书院,名箨龙轩,疑即此。准诸径直,亦在斗门桥西也。”清陈作霖写《运渎桥道小志》更是把此地数百年间的沧桑变化交代的一清二楚:“候驾西华藏庵,杨吴之报先寺也。宋为报恩禅院。荆公筑舍,轩名箨友。丛篠幽篁,地偏心远。明宣德间,创为接众禅林。……粤逆之乱,枭獍窟居。天地清夷,鞠为茂草。(杨逆秀清初入城,踞为伪府,为韦逆昌辉所毁。)”

豪 宅

太平天国时期,侯家桥成为南京城中炙手可热的地段。原因很简单,东王杨秀清在这里盖了一座豪华的王府。

1853年3月19日,东王杨秀清由水西门乘轿入南京后,在聚宝门内清江宁藩署(今瞻园)住了三天,然后就搬去了前明故宫驻防城、后清江宁将军署里。

南京秦淮河定淮门桥哪年建(发现南京侯家桥)(2)

▲做过东王府的瞻园

清顺治年间,清廷将明初的宫室改建为八旗兵的驻防城,又在午门外新建江宁将军署,在其东南建江宁都统署。据《江宁府志》载,将军署内有大小官员125人,炮手等大小甲兵4660名。将军署建筑豪华,加之有景色宜人的花园,因此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宁时,曾以将军署作行宫。

东王杨秀清选中将军署做东王府后,“尽收入署外隙地”,又放宽围墙,扩大王府范围,并在内兴造一座五层高楼,名义上是了望东郊外敌军虚实,其实大约也存了显摆的心。

南京秦淮河定淮门桥哪年建(发现南京侯家桥)(3)

▲杨秀清铸造的太平天国钱币

后来因为王府邻近孝陵卫的清江南大营,不断受到炮火的袭击,再加上“二手房”住得始终没那么舒服,东王决定将王府再迁他处。东王部属先选定聚宝门内上江考棚,还决定将邢家花园连成一个整体。动工不久,东王亲来一看,很不满意,急令移地别处。最后,选定了汉西门内地势较高的黄泥岗上虎贲仓前街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

东王府址既定,东王命男女千人往明故宫拆运砖石,大兴土木,“凡黄泥岗一带并南首罗廊巷等处民房,皆被拆毁”。据史料判断,东王府北至虎贲仓,今汉中路西段;南至侯家桥、华藏庵、罗廊巷、牌楼巷;西至石鼓路西,汉西门大街、堂子街边口;东至汉中路东端,黄鹂巷,约有六七里范围。东王又将不远的龙蟠里“惜阴书院”,改为别墅,也是东王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东王曾由此到清凉山看戏。

南京秦淮河定淮门桥哪年建(发现南京侯家桥)(4)

▲龙蟠里,惜阴书院旧址

东王府下属有六部尚书72人,承宣24人,仆射32人,参护(牌刀手)1600人,主持东王府生活起居和仪仗等。东王府共有典官和差役等人员3557人,可能大多住在东王府内及其附近,直接为东王服务。

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专在东王府头门接发文书,住于侯家桥原清廷南澳厅同知易长华宅。东殿吏部二尚书侯谦芳、天官正丞相曾水源与李寿春同住。东殿吏部三尚书侯淑钱,住东王府之西的汉西门大街。还有金陵女子代东王批签公文的东殿女簿书傅善祥,以及许多书手均住于东王府内。

南京秦淮河定淮门桥哪年建(发现南京侯家桥)(5)

与杨秀清同是侯家桥邻居的曾水源,后被杨杀死,葬于挹江门寡妇山

1856年9月,东王被杀,东王府被焚毁。

风云更迭,侯家桥再一次出名,是在清末民初。

清宣统二年(1910年)左右《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全图》显示晚清“军械所”位置在堂子街与罗廊巷交界,即今环宇轩小区、南京工艺装备厂旧址、罗廊巷2号小区位置。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设陆军部,陆军部下设的军械局也曾位于此。当时侯家桥与军械局后街、局后街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