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导读:

春秋战国历史是中国史乃至人类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时代,军事、政治、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里有百家争鸣、合纵连横,以及各式各样的改革和变法;著作有论语、孙子兵法;著名的战役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许多人都成为了传奇,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孙子、商鞅、吴起、白起等。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

春秋和战国

那么如此乱世,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正文

一、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中华文明在春秋战国之前,也是大一统的王朝,夏朝、商朝、西周。之所以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离不开一个天子人物,他就是周幽王。正是周幽王的乱治,开启了春秋战国大乱时代。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2)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没有了“天下共主”,原来靠周王室的中央权威维系的大一统政治秩序失效了。在权威主义的管理模式中,一切都由最高权威规定和裁决,被管理的各国横向间缺乏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方式,也缺乏协商共事能力。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3)

西周分封制

因此,一旦权威倒塌,天下立刻一片混乱。不再有共同的标准和原则,不再有有效的协调机制。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遵守的都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你争我夺,互相大打出手。史家说“春秋无义战”。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4)

春秋战国军队

据统计,春秋时代弑君36位,亡国52次,大小征战不计其数;战国时代的大小战争约有222次。各国的百姓生活在战争不断的动荡中,当然非常痛苦。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5)

战国兼并战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黄金年代。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导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接连出现。百家争鸣,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绚烂夺目的思想井喷。他们留下的著作,被后世的中国人视为永恒的经典和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

二、为什么乱世会成为黄金时代呢?

恰恰是因为“乱”,春秋战国时代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兼并战争。东周开始的时候,天下有几百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有大有小,明面上尊奉周天子为君,实际上各自为政,分化成一个个小的王国,除了朝贡以外,几乎财政、军事、税收等都是独立的。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6)

诸侯国

西周前期,虽然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然而过分的稳定和过于严格的礼仪约束,也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同时,小国寡民导致各国交往频率不高。除了周公,西周前期并没有出现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7)

周公

春秋时代的中国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是因为列国竞争的环境,使得春秋时代的空气远比西周时代更为自由。多极的政治格局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使各国统治者急于延揽人才,因此对人才不得不特别尊重。许多底层人士可以以智慧和知识为资本,抗礼王侯,主宰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8)

战国七雄

因此,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士人能够活得顶天立地的为数不多的时代之一,他们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每以君王的师友身份自居,将自己所学之“道”置于权势之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点,以儒家最为突出。孔子周游列国,不留恋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黄金时代来临,百家争鸣,活力迸发

更为重要的是,春秋之后,经济发展,城市大量出现,各国交往越来越频繁,知识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可以四处流动,从贵族、士人到普通农民,人人都拥有逃亡的自由,或者说是“用脚投票”的自由。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9)

孔子

孟子远比孔子更锋芒毕露。孟子性格外向,感情丰富,行事张扬。他自负到公然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特别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与国君交谈之际,也毫无奴颜媚态,“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0)

孟子

代表中下层劳动者利益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如果说自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儒家学说广为流行的话。那么,到战国中期就是“孔墨显学”并行天下。墨子出身贫贱,史籍中称其为“贱人”、“鄙人”。从《墨子》一书中看出,他不仅是个思想家,还是个社会活动家。他组织了我国最早的学术社团,加人的人大多是“耕稼树艺”、“纺绩织经”的人。可见其信徒多系直接从事劳作的下层群众,尤以手工业者为多。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1)

墨子

墨家学说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消费,企图以“普遍的爱停止战乱取得太平”,同时又尊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这些思想典型地映现出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文化性格。秦汉之后曾作为显学的墨家学说逐渐衰落。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2)

韩非子

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李悝著《法经》,商鞅实行“法治”,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至韩非集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之大成,建构成完备的法家理论。法家也是战国时的“显学”,后来成为秦王朝统治天下的政治理论。汉代以后,儒学独尊,但法家学说仍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作用。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3)

邹衍

以邹衍为重要代表人物的阴阳家,其特点是“深观阴阳消息”。所谓阴阳消息,即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阴阳家认为阴阳的矛盾双方互为消长,一生一灭,构成自然界与社会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基本方式。运用阴阳消长模式来论证社会人事是阴阳家的一大创造,而从时间、空间的流转变化中去把握世界则是阴阳家别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所说:“周既不纲,权力四散,游士学者,各称道其所自得以横行于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故仲尼干七十二君,墨翟来往大江南北,荀卿所谓‘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

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如此乱世)(14)

百家争鸣

言论之自由。至是而极……岂所谓‘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者耶?”

所以,自由释放活力,交流迸发智慧。

各派学者相互启发、相互攻讦,知识产生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

结语

历史的规律说明,大思想家和大艺术家往往都诞生于乱世,乱世往往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也就是历史的必然!

连中国人自己都说,“乱世出英雄”。

这里是新锐历史,欢迎关注和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