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皆假,别指望卖过假茶的商家会突然良心发现。他们是另一种赌徒。

这两天,坊间在盛传东莞某茶贩子因淘到“88青”一夜暴富的神话。

说是某茶贩子前不久去广西办事,路过一间茶店,进去蹭茶时竟遇到了大名鼎鼎的“88青”。趁着老板不在,茶贩子以“极低的价格”从店员手上买下了整件货。回来后一转手,立马就换了路虎车,发达了……讲述者眉飞色舞,仿佛暴富的捷径就在眼前。

这么赶巧遇到的好事,真跟古玩界的“捡漏”有一比。相信了,就等着被收缴智商税吧。

永远卖不完的“88青”,真伪原本就无定论。芳村或是东莞的玩家,动辄就是整件货倒腾,还犯得着舍近求远去广西淘货?茶贩子究竟有多高的鉴赏能力,一眼就能分辨出“88青”真伪?既然是“88青”,店员难道可以轻易做主、不经老板同意就“贱卖”?倒腾回来东莞,居然那么轻易就能找到下家接手,而且还是天价?

“88青”、捡漏、天价、路虎……一连串跌宕起伏的“巧合”串联到一起,若非“古董局中局”,那一定是人间奇迹,茶贩子祖坟上冒青烟了。

餐馆橱窗的仿真“土鸡”,孰真孰假?

投机的潜规则是“出门概不退换”。这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交易都在门内完成,不存在售后服务一说;二是买对买错、买贵买贱后果自负,交易行为等同于赌博,愿赌服输,愿者上钩。打着各种旗号的普洱茶投机行为,尽管脚本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这一潜规则运行。

既然如此,用作投机筹码的茶品与消费领域的茶品,显然根本不在一个价值体系:前者被层层虚假的价格泡沫裹挟,性价比趋于无穷小,基本不具备茶的实用功能;后者遵从市场规律,价格更贴近于价值,性价比趋于平衡,品饮价值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忽然想起上个月朋友圈流传的又一桩神话。茶商甲看到茶商乙晒出的“土鸡沱”,由此展开了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对话:

茶商甲:老板,你这个土鸡坨一个多少钱?茶商乙:这比较贵,一个差不多12茶商甲:便宜点,11发两个给我试一试,好喝拿几件给我,我做十几年茶了,量很大。(微信转账22元)茶商乙:老板我说的是一个12万,不是12块

……

古董局中局一路开挂(古董局中局茶贩子捡漏)(1)

(图据朋友圈)

看到没,两个人的思维根本就不在一个价值体系——“我当你做兄弟,你却想睡我”,12万与12块的万倍落差,正是投机品与消费品的落差,谁是那个傻子?

从这个点上延伸开来,以投机、爆炒为要务的茶商,会老老实实把心思放在消费领域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在树底下捡到过死兔子,哪还有心思种田?

古董局中局一路开挂(古董局中局茶贩子捡漏)(2)

投机无好茶,投机是投机者的投机。站在消费领域,货真价实与否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一位茶商朋友所言:“一家店,如果有一款以上假茶,整个店的茶都值得怀疑。因为卖真茶和卖假茶的是两个渠道和体系。卖真茶的店铺,除非看走眼,否则不可能出现假茶。”真与假,原本水火不容。茶商的底线一旦突破,往下出溜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一假皆假,别指望卖过假茶的商家会突然良心发现。他们是另一种赌徒。

投机与消费,真茶与假茶,渠道不同,体系不同。不找“赌徒”买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文:老茶鬼(茶业独立评论员)2019.11.2

古董局中局一路开挂(古董局中局茶贩子捡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