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d by 李丽

photo 北京卫视

从《夫妻那些事》到《我儿是奇葩》,两次深入采访汪俊导演,会发觉和他聊天是件愉快的事情。他能言善道,还有问必答,作为学院派导演,既能聊电影本体、个人情怀这种高大上的话题,也能侃拍摄花絮、幕后插曲这些接地气的故事。他爆料宋丹丹拍戏不爱用剧本,却极欣赏她的才华;他自曝与赵宝刚黄磊的趣闻;他吐槽当下的环境根本拍不出《星星》……针对圈内现状他有态度有观点,最重要的是他敢想敢说,不藏着掖着,说者一吐为快,听者酣畅淋漓。


我和我的男闺密

今年汪俊过生日时,晒出一条微博“感谢黄小厨为俺庆生,黄小厨手艺逆天了”。对方也同时回应“闺密生日快乐!此刻我们俩二人世界”。这黄小厨就是厨艺不俗的演员黄磊,好友生日亲自下厨,看得出两人私交甚好,可谓现实版男闺密。

汪俊影视剧片段(导演汪俊真善美过时了)(1)

汪俊和他的“好闺密”黄磊

早在之前采访时汪俊就聊到过他与黄磊的关系,两人同样是学院派,共同语言比较多,聊天时甚至可以扯到符号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话题,因为有诸多相通之处,互视为知己。反观黄磊这几年,为数不多的几部戏,也几乎都是与汪俊合作,透着关系非同寻常。

如今,两人再度合作的新戏《我爱男闺蜜》开播在即,剧中黄磊饰演陈数的男闺密,看得出这是汪俊为他量身打造。“虽然是男闺密,但他不娘,不装,不会给人压力,你跟他什么都说,他也不会给你说出去,有亲和力又能侃,还有点书卷气,生活中的黄磊就这样,他特别符合这个人物唠唠叨叨的特质。”

黄磊身为北电的老师,汪导深知自己的“闺密”演技深厚且有想法有主张,所以很放心让他“操心”剧组的大事小情,带动其他演员。拍摄《夫妻那些事》时,黄磊陈数第一次合作,陈数不免有点“端着”,于是“调教”的工作就由黄老师负责完成。他常把两人“拴”在一起找感觉。尤其是拍床戏时溜溜在床上待了一天。黄磊倒是很放松,常常“动手动脚”,终于把陈数带入戏了。此番再次联手,两人默契度提升很多,即兴的小感觉小火花层出不穷,喜剧的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信任基于了解,汪俊坦言《夫妻》与《男闺蜜》中这两个角色如果不是黄磊来演,也许就没这么有意思了,所以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拍戏是件很幸福的事儿。

当然他并不止黄磊一个闺密,著名导演赵宝刚是汪俊的另一位 “男闺密”,赵导可谓是他走上电视剧导演之路的领路人。

不得不说,导演汪俊的前身是演员汪俊,曾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任话剧演员,原本是被力捧的台柱子,却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命运。

1985年,他被团里推荐去拍摄一部电视剧,导演想找的是“高仓健”,来的却是“奶油小生”,戏没拍成是小,自尊心受不了是大,汪俊决心改做导演,自己掌控命运。回到团里,他立马买来许国璋英语,每天听六个小时,大约一年半后,如愿考上中戏导演系研究生。

“外人很难想象我当时的状态,听了一年半录音,我甚至都爱上那个讲英语的老师。男人有时候就是需要逼自己的。人的命运就像从山上滚下来的小石子,遇上个树叉就发生了改变。关键就那几步。”

“遭遇”赵宝刚,汪俊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机。

那时,身为正宗的学院派,戏剧才是高大上的,电视剧还是不入流的艺术。但因前妻加盟《渴望》,前去探班的汪俊与赵宝刚相识,偏巧两人还住同一幢楼,从此结缘。此后,汪俊离婚,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都“长”在赵家,便顺理成章地结识了王朔、冯小刚、郑晓龙一干人等。

“我天天听他们讲故事。受他们熏陶,他们都非常聪明,特别能说,而且他们是一群敢想敢干的人。”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播出后,汪俊第一次意识到电视剧也可以如此之美,当戏剧沦为没落贵族之后,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思量。2000年开始,他与赵宝刚合作了《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等戏,真正投身电视圈。

“我发现搞电视剧不需要太多的哲学、美学的基础,否则反而禁锢太多,会束手束脚。创作的东西与知识多少没有太多关系,重要的是才气与想象力。赵导就是典型的感觉好,这就足够了。”

《浮华背后》、新《四世同堂》、《苍穹之昴》、《夫妻那些事》、《我的儿子是奇葩》、《我爱男闺蜜》,他开始了自己风生水起的电视剧导演生涯。

当导演很忙,但因为都曾当过演员,赵宝刚与汪俊相约要互相串戏过戏瘾,于是就有了赵宝刚版的冠小荷(汪俊执导新版四世同堂),汪俊饰演的左永邦(赵宝刚执导男人帮)。六度合作,20余年交情,汪俊与赵宝刚、黄磊上演着现实版的“男人帮”,持续着他们的“闺密”情谊。

汪俊影视剧片段(导演汪俊真善美过时了)(2)


好剧不“奇葩”

汪俊自称人缘不错,不仅拥有男闺密,女闺密自然也“可以有”。有时拍戏找演员,制片方搞不定时他会亲自上阵,据说,宋丹丹就是被他“骗”来的。

拍摄《我的儿子是奇葩》时,他有意邀请她出演佟大为的妈妈,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60年代支缓三线去了湖南,却改不掉北京人的范儿,性格强势还有点“轴”的角色。但片方三顾茅庐未能成功。刚刚参演完《美丽的契约》,身心疲惫的宋丹丹不想接戏。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带了一瓶好酒去她家,两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聊了一晚上,也喝了一晚上,在微熏的状态下终于签约成功。聊起这个故事,汪俊有点小得意,“性情中人有时更需要用性情的方式搞定”。

该剧播出正酣时,宋丹丹祸从口出,一句“演戏不用按剧本拍”,引出与编剧的口水之战。作为好友及合作伙伴,导演眼中的宋丹丹不是“奇葩”是“奇才”,而且500年才出一个。

“丹丹拍戏不拘泥于剧本,但他尊重导演,她会问清楚这场戏需要的是什么,交待好剧情后,她能够自然,真实地生活在那个情境当中。我经常说她特别聪明,有时候我没想明白的情节,跟她一说,就能特别准确地表达出来。经常是一场戏拍完,我们在现场喊,丹丹牛B,世界第一。”

和其他导演不太一样,汪俊的片单中并没有固定的风格,无论是当年与赵宝刚共同谱写《别了,温哥华》的凄美异国之恋,还是《苍穹之昴》中以中国晚清为背景、清宫为舞台,讲述穷苦小子经历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抑或在《夫妻那些事》里大胆描绘“丁克”一族的欢喜哀愁,他试图以不同题材去按压时代的脉门,通过不同故事诠释创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理解。

“我很喜欢看到人们生活中的小瑕疵,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这个特别有意思。从我的角度讲,真善美的刘惠芳已经过时了,那是人的底色,就不要再去突出这个了。戏要有生活,又要有时尚感,老老实实地拍,镜头应该是平视的。”

于是在五十几个剧本中,他选择了《我的儿子是奇葩》。

“‘奇葩’是个偏中性词,在剧中它特指某人,说明有点儿另类、滑稽、有些无厘头。”

一个用心良苦的儿子,一个“逼儿子”的妈妈,为了满足妈妈四处炫耀的虚荣心,儿子开始编织一个个善意的谎言……这样一对极致的母子,让汪俊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中国式母子关系,以爱的名义相互折磨。

“孝顺父母,关心子女,原本无可厚非。长辈希望子女早日成才有出息、早点结婚生孩子,也天经地义。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背后,却有着诸多的不合谐,逼婚,攀比,折射出父辈们晚年生活的空虚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子女,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支点。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要求可能给子女带来的巨大压力,甚至造成不愉快或悲剧,这种中国式的伦理关系值得反思。作为现代人,孩子长大有独立人格和独立的意识,父母应该放手让他们选择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的儿子是奇葩》恰恰是现下的生活写照,生活虽然琐碎,却并不是一地鸡毛,透过现象解析本质,用幽默和诙谐告诉你通过沟通能获得理解。

尽管是家庭剧,尽管故事并不陌生,他却极力使剧的内涵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两代人之间不要成为彼此的枷锁,给予对方理解、给予独立空间和自由。

什么才是好剧?“好剧并不奇葩,它有收视,有现实感,有话题性,真实,不雷人。” 汪俊如是说。


投身“公民喜剧”

从赵宝刚的偶像剧出发,但此后的若干年,汪俊却再未触碰“偶像”。“不是不想碰,而是这条路走不通。”最近十年,国产剧经历了最为严格的审查,警匪、反腐、穿越题材相继被禁,只能在生活、古装、谍战剧中寻找感觉。路越走越窄,陈词滥调中又哪里出得来偶像?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火,带动的经济效益难以估算,正好成为两国影视环境最鲜明的对比。“人家可以从星星来,我们可以吗?如同百米赛跑,人家插着翅膀,后边还带着一马达,我们戴着镣铐还得背两百斤大米,跑得过人家什么?现在的影视环境太差了,如果有宽松的氛围,我相信国内三流编剧都能写出这样的剧。”

电视剧是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它要紧按时代脉络。即使是类似的故事,也会有不同时代不同视角的呈现方式。

在汪俊的意识里,电视剧拼的就是对生活的敏感度、洞察力以及创作者的价值观。社会不断前行,有些观念代表主流价值观,有些则代表未来价值观,文化创作者有时候更需超前一步。世界这么大,能带给观众经历、感受、见识的剧才会有人关注。呼吁广电总局把路子开一开,将空间扩大,创作者才有平等机会与海外剧竞争。

虽然电视剧的现状并不美好,但还不能失去创造美好的信念。于是从《夫妻那些事》后,汪俊没有急于乘胜追击,有意将风格转向“公民喜剧”。以一年一部戏的节奏接拍了《我的儿子是奇葩》及《我爱男闺蜜》,尤其是后者,铁三角再度联手(汪俊、黄磊、陈数),延袭《夫妻》的小资情调,讲述精英阶层的有趣故事。

“中国不断城市化,有独立人格、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阶层成为社会中坚,但却缺少中产文化。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接地气并保持现实主义,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更多深层的问题,树立公民意识,这样的戏能左右社会价值观,毕竟精英阶层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主体,使社会稳定,是发展的趋势。这是观众需要的,也是我接下来要继续的。”


(实习生王玮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