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分析

_李兵

恩施是湖北省重要的马铃薯产区之一,近年来受气候环境影响,马铃薯一直处于单产偏低、效益不高的状态,给农民造成很大困扰。对此,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覆膜种植技术是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产物,具备增产增量的效果。运用这一技术,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恩施州地区具备种植马铃薯的适宜环境,如今随着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逐步推广,与露地地膜覆盖马铃薯单产相比,增产超过25.7%。同时地膜覆盖马铃薯薯块大、商品性能属于一类,上市早、效益较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1 马铃薯春种地膜覆盖栽培的优点

1.1 提高地温

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与未盖地膜露地相比,覆盖地膜后温度可以提高0.4~7.4 ℃,10 cm地温可以上升0.8~5.2 ℃,后期上升1.2 ℃。温度的上升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有助于块茎的膨大。

1.2 保墒保肥

地膜覆盖有助于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降低土壤养分的挥发和淋溶,大大提高种植马铃薯地块的肥力。

1.3 抑制杂草生长

地膜覆盖后可免除中耕锄草,但需要用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一些杂草,也会由于覆膜导致地表高温闷热而被烤死,这种灭草方法省工省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土壤养分的消耗量。

2 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的应用条件

2.1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在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马铃薯增产的重要条件。应选择存在该品种特征、脱毒、无病虫害、薯块完整的种薯。春马铃薯需要选取疫病抗性优良、丰产的早熟品种。要保证无疫性,防止其他新的病虫害。恩施以种植“米拉”及湖北马铃薯系列品种为主,当前适宜恩施种植的常用马铃薯品种有云薯304、丽薯13号、川芋薯10号、川凉芋1号,这些品种的产量均超过2 000 kg/亩,与湖北马铃薯10号相比增产37%以上,且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为恩施地区配套栽培技术奠定基础 。

2.2 合理选择种植地和化肥

马铃薯种植应选择土质松软的土壤,由于马铃薯的根部较为粗壮,种植时需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因此,要避免与茄科作物一同种植。要选择质地较细的泥土覆盖种膜。马铃薯对化肥比较敏感,肥料充足时,马铃薯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在马铃薯种植之前,要确保给予充足的基肥,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不宜追肥。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目前,主要使用的肥料为三元复合肥和钾肥。

2.3 选择适宜的气候种植

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应避免受到骤冻,尤其在马铃薯出芽期。后期要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0 ℃左右,这是因为马铃薯畏寒畏炎热。每年的3—4月开始种植,这时的温度较适宜马铃薯生长。另外,要避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病菌感染,确保幼苗齐全健壮。种膜覆盖泥土的厚度应控制在15 cm左右,同时为了避免马铃薯田出现积水现象,要做好排水措施。

2.4 种薯催芽

一般使用赤霉素对种薯进行浸泡,同时切块。单个质量小于50 g的种薯通常采取浸泡催芽,浸泡10 min左右。较大的种薯通常在播种前2 d切块 ,以便于催芽。注意切块前要对所用刀具进行消毒。每块质量需要超过30 g,要确保切块的均匀性,同时每块需保留1个以上的健全芽眼。

为了防止薯块刀口感染病菌,需要用滑石粉、石膏粉与甲基托布津混合药剂进行拌种,经摊晾后装入筐中实施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85%左右,用潮湿的布料盖住。当芽超过2 mm、成浓绿的壮芽时即可播种。

2.5 播种与覆膜

春马铃薯最佳的播种时间通常为2月上旬,并且在土壤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为最佳。春马铃薯科学密植能够实现增产,基于实际的气候以及生产环境、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产量、种植管理等对密度进行合理调整,严格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通常5 500株/亩为最佳密度。播种深度保持在10~12 cm,株距为26 cm,主茎数为2.6万个/亩左右。春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进行覆盖,与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可使表层土壤温度提高3 ℃,实现早出苗10 d,可有效抑制杂草,使马铃薯增产20%。地膜覆盖在提高土温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早播、早出苗,保持土壤水分,有助于抗旱保苗 。盖膜方法包括播种后盖膜、出苗后破膜引苗、盖膜后播种和起垄后铺膜。

3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强化管理

3.1 施肥

全生育期需要一次性施足基肥,并在耕地的过程中进行撒施翻压。通常施腐熟农家肥45 t/hm 2 左右,复合肥为1 500 kg/hm 2 ,其中配方肥在45%以下。为了避免地下害虫的出现,垄心肥需要融入3%辛硫磷颗粒剂50 kg/hm 2 左右。

3.2 喷洒除草剂

在实施覆膜种植技术中,除草工作是一项必要的环节。可使用除草剂进行均匀喷洒,一般选择浓度为60%的乙草胺或浓度为3%的敌杀死药液。若土壤较为干旱,可在喷洒除草剂前补充适量的水分,这样能保证除草剂充分发挥作用,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喷洒除草剂后要及时覆膜,然后在周围用泥土压实。

3.3 放苗

覆膜20 h后便会出苗,要根据实际出苗情况进行切膜,应采用较小切口的切割方式以便封口。覆膜期间应利用泥土做好封口工作,并定期检查 。在出芽期应避免虫害,后期应注意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危害。

3.4 合理浇水

覆膜种植期间应注意控制浇水量。为了确保土壤通透性,马铃薯幼苗期和增长期水分要适量,无需过多灌溉,生长后期也要注意排水。

4 覆膜种植技术的增产原因

4.1 改善马铃薯的土壤环境

覆膜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主要是因为改善了马铃薯的土壤环境。对于干旱地区,缺水情况经常出现,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在应用覆膜种植技术后,土壤土质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主要是通过限制局部土壤环境促进马铃薯的营养吸收,可以一直保持马铃薯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露地马铃薯栽培时,由于昼夜温差较大,马铃薯生长所需的热量会被清晨和夜晚的冷空气消耗,不利于块茎膨大,影响马铃薯生长。而应用覆膜种植技术后,马铃薯的生长环境与外界隔绝,避免了土壤内热量的流失 。此外,覆膜种植技术还使水分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促进马铃薯的增产。

种植技巧为马铃薯高产做准备(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分析)(1)

4.2 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覆膜种植技术改善了马铃薯生长的环境,使土壤的土质、温度、水分得到保证,大大提高马铃薯的养分吸收能力,使根茎更加发达,半径增大、质量增加。满足了众多生长条件,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可见,覆膜种植技术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生长时间,改善土质和土壤通透性。覆盖地膜后,有利于增加土壤内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有机质分解速度,使土壤的养分得到提高。此外,覆膜后还避免了外界环境对马铃薯根茎的损伤和影响,如雨水的冲击导致马铃薯腐烂等,确保马铃薯健康的生长。

4.3 创造经济效益

应用覆膜种植技术后,土壤的温度和地表温度升高,对杂草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从而使土壤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同时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流失。据相关研究,使用覆膜种植技术后,马铃薯的增产幅度可达20%左右。此外,虫害造成的减产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覆膜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解决了因干旱缺水造成的生长不良问题,使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以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覆膜种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对此,广大种植人员应广泛应用覆膜种植技术,全程追踪马铃薯的生长情况,使该技术不断优化,实现规范种植,以取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