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一个傍晚,闷热了几天的村庄终于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

不远处的公路上,一名衣衫破旧的妇女正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牵着另一个孩子冒着滂沱的大雨,小心翼翼地踩着泥泞前进着……突然,一名衣着朴素的青年冲进雨里,脱下外套撑在头顶为她们遮住了风雨。

在妇女连声的道谢中,这名青年了解到这位妇女是要带着孩子去往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只见青年毫不犹豫把外套披在了浑身湿透的妇女身上,自己则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一头扎进了风雨。这一走,就是足足几个小时。

将妇女儿童平安送回家后,这家人对青年很是感激,表示一定要请他吃顿饭以示感谢,而青年只是连连摆手,直言中国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转身便又消失在雨幕之中。

这名衣着朴素的青年,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时代楷模——雷锋同志。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当时官方没有对外公开雷锋去世时的细节,直至41年后,现场调查员才缓缓讲出了雷锋同志牺牲的细节……听后令人心疼。

那么,现场调查员究竟说了什么?雷锋同志牺牲的细节,又有哪些?


雷锋同志出生于1940年湖南长沙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家庭非常贫苦,祖辈世世代代以给地主种田为生。而在黑暗的旧社会,这样贫苦的家庭比比皆是。

由于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他的家人相继去世。在1947年雷锋的弟弟饿死家中后,雷锋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在家族中老人的拉扯下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时间来到1949年湖南解放之际,一日,雷锋和村里的其他小朋友一样,好奇地趴在村头,看着步伐整齐地解放军战士路过村庄。出于对军队的向往,雷锋主动找上了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说出了自己想参军的愿望。

那时的雷锋不过9岁,本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眼里却满是沧桑和执拗,解放军连长看着眼前瘦巴巴的小孩,蹲下了身子,然后将自己的钢笔放在雷锋的手心。他一字一句地告诉雷锋:现在你还小,应当先去学习文化知识,等年龄大些后再加入军队来保家卫国。

雷锋死死地捏着钢笔,重重地点了点头。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2)

1950年的盛夏,雷锋作为当地的儿童团团长,被乡政府党支部送进了小学读书。雷锋一直牢牢记着当年那位连长的话,对于此次学习机会更是倍加珍惜。雷锋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也被党支部看在眼里,1954年,雷锋顺利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1956年,雷锋顺利结束了自己的小学生涯,被党组织派往生产队负责收了三个月公粮。随后,雷锋被调到安庆乡政府负责通信工作。

1957年2月8日,雷锋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成功加入中国共青团。那时的雷锋兴奋极了,觉得自己又离参军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1959年,雷锋在这一年的征兵活动中表达出了积极参军的坚定决心,可谁知,他的申请书却像石沉大海了一般。这究竟是为何?一心向往军队的雷锋因何原因被部队拒之门外?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3)

原来,由于雷锋在孩童时期生活艰苦,常常吃不饱饭的雷锋错过了自己的发育期,这导致19岁的雷锋只有不到一米六的身高。那时征兵是有身高标准的,也因此,他的体检不合格。

雷锋虽被拒绝却并不认命,他每天都去军营门口报道,十分坚定。

雷锋的这份执着打动了接兵参谋戴明章,戴明章将雷锋的情况汇报给了工兵团团长吴海山。吴海山对于雷锋的行为同样动容,他当即允许戴明章可以将雷锋带回部队。

就这样,雷锋在这年入伍征兵的最后一天,终于如愿入伍。

1960年3月,在结束了为期3月的新兵训练后,大家被派往了各个岗位,雷锋则被派到了运输部门当驾驶员。11月,雷锋的入党申请被运输连党支部签署同意,雷锋正式加入我党。

在运输连工作期间,雷锋同志的表现在全团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在训练之余,不但为战友们缝补衣物,更是将自己的积蓄尽数捐给了有需要的人。在别人劝他为自己考虑的时候,雷锋同志只是笑着说:他比我更需要……

1960年8月,雷锋同志参加了上寺水库抢险救灾任务,谁也不知道这个身材不高的小伙究竟是用怎样的毅力,带病整整七天却没有放下手头的抢险工作。等被大众发现时,雷锋的双手早已血肉模糊……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4)


实际上,雷锋同志乐于助人的故事,不仅仅流传在连队内部,团里也知道了运输连有这样一个名叫雷锋的好同志。

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的吕清,也同样注意到了雷锋。在得知雷锋的事迹后,吕清很是动容,于是在某次开会时,吕清提出了宣传学习雷锋先进典型的工作计划。

谁知这个计划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很多阻力。首先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雷锋同志虽然做了许多好人好事,但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必要特意摘出来去做宣传。

而吕清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只有从小事中才更能看到一个人的品质。面对阻力吕清并不气馁,对其他工作者提出的质疑进行一一调查、一一回复。为了确保雷锋同志的事迹属实,吕清甚至派调研组到连队与被雷锋帮助的人家里去暗访。

在确定雷锋的先进事迹完全属实后,吕清与党委班子成员商量后,当即拍板在工程兵内部大力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

在当地党委班子的大力推进下,雷锋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光辉典型。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5)

随着雷锋知名度的提高,部队不但兴起了请雷锋作报告的风气,每天更是有大量的人民群众来看望雷锋同志。雷锋同志的精神就这样越传越远,他不骄不躁、乐于助人的态度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民群众……

据雷锋同志的战友记载,一次,雷锋同志在外出作报告的途中,帮助一位遗失了钱包、车票且带着孩子的大娘。当时,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为这位大娘买了票,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后,便转身离去了。

那位丢了车票的大娘在雷锋身后高声问到:“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我到家后给你寄车票钱!”雷锋只是说自己叫解放军,家就在中国。

而这样的行为,也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做好事不留名”的正能量风潮。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6)

由于雷锋帮助过太多太多的人,所以那时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虽然一火车的好事有夸张的成分在,但从侧面可以看出雷锋所做的好事之多。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向全国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而此后每年的3月5日,就成了“学雷锋纪念日。”毛主席的号召让雷锋同志的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全国掀起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新热潮,一时之间,雷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杆人物。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7)


可谁知在1962年的一天,却传出了雷锋同志因公殉职的惊天噩耗。而接下来在对雷锋同志遗物的整理中,雷锋生前的日记本所记载的内容,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雷锋因公殉职后,当地党委班子在对其遗物进行登记时,偶然发现了雷锋留下的笔记本。在所有的笔记本中,其中6本日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众所周知,日记是非常私人的内容,甚至于一个人的日记往往反应着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而这6本雷锋日记里,记载着大量雷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诸多随想体会。

其所蕴含的雷锋精神,是雷锋给人民大众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时官方并未公开雷锋牺牲时的细节,直至41年后,参与事故调查的调查员石宝光才含泪说出了其中的细节......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8)

将时间拉回1962年。

1962年8月15日这天,在运输连队工作的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同去洗车。

那时候的路不像如今这般宽广开阔,而是狭窄逼仄的。这样的道路,平时过人过小车没有问题,但过大型一点的运输车的话,多多少少是有些困难的。于是在走到狭窄小路时,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则下车指挥。

谁知这一下车,便是永别。

在雷锋的指挥下,乔安山驾驶着运输车稳步行驶,谁知车在行驶时挂住了一根晾衣服的铁丝。由于车的拉力,这条铁丝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固定铁丝的木头桩子被狠狠地弹出...

而雷锋所站的位置,正是木桩弹出的方向。因为毫无防备,那木头桩子直直地击中在雷锋的太阳穴,雷锋当场便昏死了过去。后抢救无效牺牲....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9)

雷锋之死事关重大,雷锋所在部队的上级部门很快行动起来,他们派遣了两名调查员前往事故现场,紧急调查雷锋同志牺牲的真正原因。这两名调查员中,就有史宝光。

接到命令的史宝光和同事张峻,很快抵达了雷锋牺牲的事故现场。而与他们一同来到的,还有当事人乔安山。听完乔安山的讲述,两人便开始了对现场的调查。

在检查现场时,他们发现了一些极为关键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确定了雷锋的牺牲确实是一场意外。那么两人发现了什么呢?

原来两人在现场着重检查了木桩,在木桩上发现了和车轮后胎上如出一辙的黑色橡胶沫, 且桩子底部也如同乔安山所交代的那样,是连着用作晾衣服的铁丝。

经过对周边地形的排查,两人模拟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车辆在行驶中由于高低不平的路面,无意间挂住了一根晾衣服的铁丝。由于车的拉力,这条铁丝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固定铁丝的木头桩子被狠狠地弹出,从而击中了雷锋同志。而这些细节直到41年后,才被调查员史宝光缓缓讲出……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0)

此外,虽然经过组织的调查认定,确定了雷锋同志的死确实是个意外,但雷锋所在连队与乔安山还是承受了莫多的指责。尤其是乔安山,作为雷锋形影不离的好友,更是自责悲痛,难以自拔。

此后,乔安山向周围人隐瞒了自己雷锋好友的身份,开始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他帮助他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哪怕倾其所有,也无怨无悔。

虽然经过组织的调查认定,确定了雷锋同志的死确实是个意外,但是雷锋同志所在的连队与乔安山还是承受了莫多的指责。尤其是乔安山同志,作为雷锋同志形影不离的好友,更是自责悲痛,难以自拔。

乔安山与雷锋的初次相遇,是在1959年的8月。那时,两人一同居住在鞍钢弓长岭矿的集体宿舍里。乔安山性格火爆,和集体宿舍中的很多人都有矛盾,可唯独对温和的雷锋,乔安山是怎么也生不起气来。

在雷锋的劝说和引导下,其他人逐渐看到了乔安山隐藏在火爆脾气下的,是一颗格外柔软善良的心,大家的相处这才再次融洽起来。

乔安山对雷锋很是喜欢,脾气截然不同的两人就这样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1)

1959年底,也就是雷锋同志选择积极报名参军之时,乔安山参军是犹疑的。他一方面舍不得和雷锋分开,一方面则是并不想失去自己的这份工资。实际上,乔安山的家庭并不宽裕,就依靠自己的工资来补贴家用。

但在雷锋的劝说下,乔安山与雷锋的友谊超越了这份稳定的工资,两人一同成为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来到部队之后的雷锋,更是对乔安山照顾良多。1961年下旬雷锋被调走时,雷锋也没有忘记向组织申请带着乔安山

根据组织的安排,雷锋与乔安山作为一组负责每次出车,两人深厚的情感溢于言表。甚至于雷锋还记得乔安山参军前的顾虑,在每个月的月底,雷锋都会给乔安山家里寄钱过去。而这直到乔安山的母亲来部队探亲时,乔安山才知此事……

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乔安山对于雷锋的死更是愧疚不已。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2)

在雷锋去世后,乔安山便向周围人隐瞒了自己雷锋好友的身份,开始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他开始帮助他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哪怕倾其所有,也无怨无悔。


随着乔安山帮助的人越来越多,“活雷锋”的封号也随之越传越远。对于这个称号,乔安山心里五味杂陈。对此,内心愧疚的乔安山极力隐藏,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直至一个人的上门,让乔安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那么,来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让执拗的乔安山改变想法的呢?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3)

1955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雷锋与乔安山之间的深厚情谊。身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的王兴东,敏锐地感受到了两人的故事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于是,他孤身一人来到了乔安山的家。

对于王兴东的到来,乔安山并没有给予回应,也强硬拒绝了王兴东想拍一部有关“两人情感和自己这些年来所作所为电影”的请求。面对这样执拗的乔安山,王兴东直言:“如果你不站出来,未来知道雷锋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王兴东的这句话打动了乔安山,乔安山最终同意了电影的拍摄。

1996年,这部名叫《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看着大街小巷有越来越多的人提起雷锋,乔安山禁不住湿了眼眶。

雷锋牺牲前的事迹简介20字(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14)

雷锋精神就这样时代传承,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

雷锋同志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标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依旧响彻耳边,雷锋同志的音容笑貌也依旧在我们的脑海中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