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代诗人余秀华,近来关于她的很热乎的话题莫过于她和一位90后男生的恋情其实在余秀华去年9月22号发的一首诗作中就似乎有些端倪,谁知那几行诗语竟然成真了——两人已经公布了许多亲密的画面和视频作为一名诗词文学爱好者,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读起来令心灵热乎,能感动我们的的作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余秀华最美爱情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余秀华最美爱情诗(余秀华一首诗早就提到了她的九零后男友)

余秀华最美爱情诗

  说起当代诗人余秀华,近来关于她的很热乎的话题莫过于她和一位90后男生的恋情。其实在余秀华去年9月22号发的一首诗作中就似乎有些端倪,谁知那几行诗语竟然成真了——两人已经公布了许多亲密的画面和视频。作为一名诗词文学爱好者,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读起来令心灵热乎,能感动我们的的作品。

今天白马君就和诗友们分享一下余秀华的这首作品。

  《和先发在巢湖边吹风》

      余秀华 / 诗

那一刻我想,死的时候要远离巢湖,远离合肥

远离我湖北的横店 //

被你注视过的湖水是淹不死我的,被你仰望过的天空

埋不掉我 //

这么多年,我把身体里的盐都炒给自己吃了

这么多年我视线模糊却眸子清澈 //

湖边的芦苇摇晃,腥味浓稠

我这拖泥带水的一生啊。那些扑到岸边的浪

都退回为水了 //

那个下午的湖边还有许多人,我们看见了

我们看见的 //

是我们心底所爱的。他们叠加成无数镜子

铺到我的墓地 //

你给我这清晰而模糊的路途,我给你的亦如此

怎么点都点不破,怎么哭都哭不碎 //

这单薄的,苦不堪言的一辈子

像破船,划不走,沉不下

像湖面上的黑云,不能化身为雨 //

天那,如果我还能爱上别人,比如我和你开玩笑的90后

我会带他到你面前

请你送他上天堂,请你送我下地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诗人也有自己的同好圈子。比如当代女诗人余秀华。我们在她的作品里就能常读到一些诗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名字,比如在《与李安源同游玄武湖》中的画家兼文学院院长的李安源,在《致雷平阳》中的云南诗人雷平阳。白马君今天分享的余秀华的一首题为《和先发在巢湖边吹风》作品里,也有一位安徽诗人陈先发,是安徽省文联主席,新华社安徽总编辑。今年3月陈先发又刚刚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虽然称不上执牛耳者,也算得上当代诗坛的一位权重诗人。

  陈先发是1967年的人,余秀华生于1976年。两人都是当下知名的诗人,相约于巢湖边吹风散步,或因才华相互倾慕,或因文人相重而言投意合,可谓情谊不浅。诗里的巢湖在安徽的中部,南襟长江,是一片风景不错的地方。在这潮湿的湖畔漫㱑,作为一位曾经坎坷的女诗人,余秀华对这位长自己八九岁的同好倾诉着对生活和感情上的困惑,宛如对自己的兄长一般。这些倾诉在《和先发在巢湖边吹风》一诗里得以体现。 

  这首诗以两行或三行为一节,总共九节。诗的第一节先从二人在巢湖边吹风的一时感受写起:“那一刻我想,死的时候要远离巢湖,远离合肥 / 远离我湖北的横店 ”。生死大事,女诗人带着敬畏侃侃而写。为何大去之时要远离那三个地方?诗的第二节作答:“被你注视过的湖水是淹不死我的,被你仰望过的天空 / 埋不掉我”。

  这巢湖是两人曾经一起游历过的地方;合肥市是诗人陈先发工作生活之地;湖北的横店村是余秀华打小生活到快半辈子的地方。这三地是两位诗友因交往而彼此熟悉乃至结交甚密的地方,一想到这地方就自然地想起了友人。更让女诗人感动的是如兄长一般对待开导自己的那位诗人,他注视过的湖水充满了上善之心,他仰望过的天空充满了慈爱之意,终久能让女诗人好好地活下去,过下去,暖着她的心走下去。这鼓励和慈悲之心的力量无疑是大爱无疆。这两节从侧面委婉地体现出她对诗友陈先发的敬重和感谢。人世间的真心莫过于此。

  诗的第三节和第四节以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写自己的状况。女诗人以盐来隐喻曲折坎坷生活对自己人生造成百味陈杂。一位倔强的女诗人从不指望谁能替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咸酸苦辣:“这么多年,我把身体里的盐都炒给自己吃了”。最能了解她的人是她自己,她心思清明,尽管看不清未来:“这么多年我视线模糊却眸子清澈”。

  接着女诗人触景生情,感叹人生:“湖边的芦苇摇晃,腥味浓稠 / 我这拖泥带水的一生啊。那些扑到岸边的浪 / 都退回为水了”。这一节同样是在以所见即所得的方法,借水中的苇子写自己。那些苇子和自己一样混在那浓浓的泥水腥味里,并且都有着拖泥带水的不堪。这三行诗意先是由实入虚,再化虚为实,虚实相间,手法娴熟。这是余秀华比起一些另类诗人在技巧上高妙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同样能感叹她在她的作品里说呈现出的观物触情、令人心动的独特才华和风格。

  第五节与第六节写二人在湖边吹风时的所见。在湖边这众多的人里与诗人彼此相熟的唯有诗友陈先发,而这就够了。谁还能令女诗人高看一眼呢,一般人还真不能入她的法眼,不能让她心动,因为她的所见并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皮囊,更在于看得见的那种有趣而带慈爱的灵魂,以此来保护她自己不再受多余的伤害。只有这样的灵魂才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女诗人真实的自己。她祈求这些她喜欢的镜子能铺到她的墓地:“是我们心底所爱的。他们叠加成无数镜子铺到我的墓地”。这一行诗意在求她所爱之人伴她走完余生。

  诗的第七节和第八节由前两节写湖边所见所感转写她和诗友陈先发之间对生活、对人生经验的心得交流,相互勉励。可是,谁是谁人生的指南针呢?哪怕是亲朋好友,也给不了自己清晰的人生方向,因此,诗人写“你给我这清晰而模糊的路途,我给你的亦如此 / 怎么点都点不破,怎么哭都哭不碎”,令我们读后如感同身受一般,真实而又无奈。

  第八节诗句以湖上的乌云和破船来比话她那困苦不堪,孤孤单单的身心:“像破船,划不走,沉不下 / 像湖面上的黑云,不能化身为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高超的诗歌语言驾驭能力——她总是能捕捉到眼前景物与自己生活和人生的共有特质,并以形象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第九节是隐晦之语,也是亮点。这三行写女诗人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告诉诗友陈先发,她爱上了那位90后男生。她想把那小男生介绍给陈先发认识:“天那,如果我还能爱上别人,比如我和你开玩笑的90后 / 我会带他到你面前 / 请你送他上天堂,请你送我下地狱”。虽然是半开玩笑,但女诗人还是情愿一个人受这人间的苦罪,不牵联她那心爱的小男友并祝他快乐。从女诗人的这婉转之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已深陷情网。

  余秀华这首诗感情很真挚,语言也非常生动,与诗意表达相关的诗歌意象的选取十分独到。读完这首诗后特别是最后一节,不禁又对她现在的甜蜜生活浮想联翩。没想到她那迟来的爱是真的。祝她余生幸福,再无苦难。

  关于余秀华这一首诗,文友们怎么看?欢迎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