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11日,一位88岁的湖南老人在北京病逝,两天后,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礼堂,人们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包括周恩来,徐向前,华国锋等人参加了这场追悼会。

在追悼会的会场上,摆放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机构送来的花圈,但最为特殊的要属毛主席送来的花圈了,因为其他人或机构送来的花圈,都是以“同志”或“先生”来称呼逝者,但唯有毛主席送的花圈上却写着:九哥千古,毛泽东敬挽。

为何毛主席要称呼逝者为“九哥”?这位“九哥”又有何来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毛主席与九哥之间的情谊。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

毛主席称呼为九哥的人,名叫王季范。

王季范的母亲与毛主席的母亲是同胞姐妹,出自湖南湘乡县的文氏,人们称毛主席的母亲叫文七妹,称王季范的母亲为文六妹。

1885年,王季范出生在湘乡县,比毛泽东要大八岁,所以成为了毛泽东的表哥,又因为王季范在王家同族中排行第九,所以毛主席便称呼他为“九哥”。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2)

这位九哥除了与毛主席有着非常紧密的血缘关系,而且还对毛主席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毛主席本人就曾多次说道:没有九哥,就没有我的今天。

众所周知,作为一代伟人和导师的毛主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但这位九哥,却是影响了毛主席的一个人。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3)

王季范从小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而且本人聪明好学,思想开阔,因此深受老师器重,后来他还顺利考上了长沙的一所师范学校,成为当时家族中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童年时期的毛泽东经常去外婆家玩耍,便与在外婆家寄读的表哥王季范相熟,毛泽东非常崇拜自己的这位表哥,王季范也对勤学好问的毛泽东非常感兴趣,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干大事。但当时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最初却不愿意让他读那么多书,毛贻昌认为读的书只需要方便记账和打官司就够了。

所以从1902年毛泽东开始念私塾后,毛贻昌便让毛泽东学习珠算,而且时不时让他停学回家务农,或是帮忙照看生意。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4)

到了1910年,毛泽东不愿意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他决心走出韶山,便向父亲提出自己要继续读书。

结果父亲不愿意,毛泽东便请来自己的表哥王季范,还有舅舅、堂叔等人一同劝说父亲。

王季范旁征博引,列举一个人继续读书有哪些好处,听完之后,毛贻昌觉得儿子接着上学也许是件好事,说不定能把家里的生意做大,便同意让毛泽东继续上学。

为了支持表弟上学,王季范还慷慨解囊,自己出钱资助了一笔学费。

这年秋天,毛泽东考上了湘乡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成为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韶山相对闭塞的土地,再也无法束缚毛泽东的脚步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季范等人的帮助,恐怕韶山只会多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中国则少了毛主席,而少了毛主席的近代中国,恐怕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5)

走出韶山的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学习了一年之后,萌生了去往省城长沙念书的想法。

刚好王季范从师范毕业,在湘乡驻省中学教书,在他的帮助下,毛泽东成功来到了驻省中学念书。

接着,王季范又为初来乍到的毛泽东提供住宿,还用自己的工资代偿毛泽东的学费。毛泽东与这位表哥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也懂得了不少读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毛泽东一度投笔从戎,等到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重新开始念书。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6)

不过这一次毛泽东连续换了好几个学校都觉得不合适,最终在1914年,毛泽东选择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巧合的是,他的表哥王季范也受聘到第一师范任教,担任学校学监。

在第一师范,两人既是兄弟,也是师生,毛泽东在表哥的辅导下,阅读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有时候毛泽东写了诗词,还要找表哥先探讨一下。

毛泽东在学校除了学习,也开始投身各种进步活动,对于这些,王季范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1915年,第一师范的校长张干,要求学生从下半年开始缴纳10元学杂费,这一规定遭到了许多学生的不满,毛泽东也强烈反对,于是他组织学生在校内散发传单,批评张干办学无方,贻误青年。

作为校长的张干对此非常生气,打算开除毛泽东等17名学生,这时,王季范和杨昌济等一批老师站了出来,他们联合力保,迫使张干收回了开除毛泽东等人学籍的命令。

毛泽东得以继续在第一师范求学,并顺利完成了学业。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7)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然后投身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中,王季范依然在湖南教书,两人的交集从此也少了许多。

但往来奔波的毛泽东,时不时还会得到王季范的帮助,那是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返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不料行踪泄漏,只能秘密赶往长沙。

王季范为落难的表弟提供了衣服和盘缠,并安排可靠的人帮助他脱险。

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在湖南的毛泽东又专程来向王季范告别,毛泽东只是说自己要出远门,但王季范知道,自己的表弟这是要去探索中国的道路了。两人匆匆话别,从此二十多年未曾再见过面。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8)

这二十多年里,为了支持毛主席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湖南继续专注教育事业的王季范,把自己唯一的儿子王德恒,送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延安学习。

王德恒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完成学业,并且在毛泽民(注:毛泽民是毛主席的弟弟,也就是王德恒的表叔)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王德恒从延安回到长沙执行秘密任务,结果因为身份暴露,王德恒不幸牺牲,年仅30岁。

到了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颇有威望的王季范又联合其他湖南知名人士,力促主政湖南的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最终保得三湘大地免受兵戈之苦。对于表哥王季范做的这一切,毛主席都记在心里。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9)

1950年9月,他专门派人邀请王季范和其他家乡的亲人,到北京做客,时隔二十三年再度相见,毛主席握着王季范的手说道:九哥,终于又见到你了!

第一次重逢时,王季范还为毛主席沏了一杯茶,当时主席身边的人员为了安全考虑,用自带的水和杯子重新沏了一杯,毛主席还是端起王季范准备的茶水喝了起来,然后对大家说道:这是我的表兄,也是我的老师,是家里人,家里人就不用考虑这些事情了。

随后的国庆典礼上,王季范也受邀来到天安门城楼上,与毛主席一同观看了建国之后第一次国庆阅兵。

等到庆典结束,毛主席希望他能留在北京,周恩来总理也劝王季范能出来工作,王季范表示自己年龄大了,已经60多岁了,如果要做什么,最好是个闲差。

于是1950年10月27日的政务院会议上,王季范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为国家建设事业出谋划策。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0)

1952年,王季范举家迁往北京居住,毛主席便经常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一次谈话中,毛主席提及了牺牲多年的王德恒。

尽管革命事业是一定会有人牺牲的,但毛主席还是对此非常愧疚,他对王季范说道:九哥,我对不起你呀,德恒是接到我布置的任务,才从延安返回长沙的,是我没有保护好他。

提及独子王德恒的牺牲,王季范自然是非常悲痛的,不过他知道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做出的牺牲更大,就反过来劝慰主席不要愧疚,王季范说道:德恒以你为榜样,为天下幸福而牺牲,我们为他感到光荣!

但其实毛主席似乎很长时间都难以释怀,毕竟这是自己表哥唯一的儿子,所以主席对王德恒烈士的子女格外照顾,欢迎他们常来自己家中串门。

王季范也遵照毛主席的意思,做客时经常带上自己的孙子孙女。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1)

这时的王季范还经常到民间走动,听取各界的不同声音,然后把这些消息及时地反馈给毛主席,在政务院会议和后来的人大会议上,王季范也经常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议案。

他多次不顾自己六七十岁的身体,四处考察,为中央决策作出自己的贡献,尤其对湖南家乡的教育事业,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王季范更是非常用心,湖南的教育界提及他的名字就赞不绝口。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2)

但人终究都有老去的一天,1972年7月11日凌晨,王季范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八十八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供医学研究。

得知表哥去世后,毛主席黯然伤神,他想起了童年时期一同玩耍的时光,想起了求学时表哥的敦敦教诲,也想起了那些先后故去的亲人们。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3)

7月13日,在为王季范题写的挽联上,毛主席写下了四个字——九哥千古。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4)

内容来源:

梁奎:《毛泽东与“九哥”王季范的深厚情谊》,《文史春秋》2020年第5期

王起华 王丹青:《毛泽东称我爷爷王季范是“教书匠”》,《世纪》2021年第1期

王宇清:《王季范:两次改变毛泽东命运的表兄》,《世纪》2004年第2期

等等

湖南老人过世(湖南一老人去世)(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