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九时许快门先生到访无为斋看望张先生,品上好之沉香,叹上佳之陈年白茶,兴之所致,即兴挥毫,一气呵成,临摹《兰亭集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简要介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简要介绍(部分资料)

简要介绍

9月6日晚九时许快门先生到访无为斋看望张先生,品上好之沉香,叹上佳之陈年白茶,兴之所致,即兴挥毫,一气呵成,临摹《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全文324个字。

若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当今世俗还有如此高人,字如其人,若有缘者能观其雅作定必让快门先生之气魄感染,让其功力深厚而心悦诚服。

雅作完成时,快门先生乖兴而来,尽兴便归去。

不多时又有数人过来鉴赏宝物。众多珍宝,给我最深印象的乃是能欣赏到清代四大书法家,有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乾隆四十九年临宋四大家之一米芾的《天马赋》与《唐人写经》。

《掌中诀》129页有记:

一九九0年元月七日晚,胡师傅写总结:《唐人写经》字迹工整,与书法杂志及《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488页载字迹非常相似,可我裱了半个世纪的字画,未裱过唐人写经,自愧不能断定真伪。

《文征明》西苑诗册,从款、章、纸本年代均无问题,属文征明晚年所书,这次装裱,确实饱了眼福。

《张瑞图》字立轴,从书体、款、章均无问题,张瑞图草书居多,这幅是行书,书法流畅,实属精品。《陈继儒》九如图中堂画,我对陈继儒的书画裱得不多,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敢妄言真伪。

《王文治》字立轴,这幅字不但是真迹亦属精品。《梁山舟》字立轴,这幅字是真迹。《奚冈》山水立轴,关于奚冈的画,我曾裱过多幅,这幅同样是真迹。《张雨森》山水中堂,属于宫廷画家,过去我很少见过。《钱坫》篆书大轴,未见过。《郭尚先》书法大立轴,从纸本年代、款、章等都无问题,属于郭尚先精品。《徐会沣》书法大横披,楷书属馆阁体,在清朝的楷书大致相同,这幅书写比较工整,虽然过去我没有裱过,可以断言不是僞书。《包世臣》对联单只,从字迹上看是包世臣真迹。《周元亮》山水立轴,北京画院画师。《任伯年》花鸟立轴,我的看法,此画是一幅旧画,通过画贩裁去原款再改。一九九0年元月七日晚十时胡献文涂。

我家收藏唐人写经妙法莲华经,明代四大书法家文徵明的西苑诗册。文徵明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征明幼时并不聪慧,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他父辈,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磋,文名日著。四方来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想得到片楮,只字也不可能。一些王公想以宝玩为赠,文征明连封都不打开就退还了他们。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只能望里肃拜,以不能一见文征明为恨,可见他当时名声与身价之高。

还收藏陈继儒九如图,他是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虽然他在士林中声望很高,官场上也很受尊重,但却淡泊名利,绝意仕途,执着地选择隐居著述的人生道路,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看破名利,参透生死的智者。《明史》将他列入《隐逸列传》。

陈继儒一生著述很多,有《眉公全集》行世,《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的个人著述,而是他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成的一本格言集子,成书后即受到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赞誉。我有幸珍藏到陈继儒八十高龄在绢上画的大中堂九如图,松树苍劲,树根部数棵灵芝附和而生,点缀出他的秉性:太古苍松留节操,中天明月照神情。这也许是他有生以来又是八十高龄才画唯一一幅杰作。还有明代张瑞图的行书条幅,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明代福建晋江人,进士及第,殿试第二,官至大学士,魏忠贤生祠的碑文多出于瑞图之手,后来以逆案坐徙,赎为庶民,擅于山水,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的确他走出了一条新路,无论从用笔到结体,行间布白,整体气韵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在书史上存此一页,作品颇受世重,据传说,他的作品挂在屋里,可避火厄!

还有一幅王文治行书条幅,让现在的书法家赏后叹为观止。这幅作品是清末代皇帝宣统,从宫里拿出来为了报答张琴在冯玉祥逼宫时而帮皇族力谏保留其开支,作为酬谢张琴的礼物。

同时,还有王文治在乾隆四十九年时临宋四大书法家米芾的《天马赋》,武汉荣宝斋裱褙师傅,全国劳模胡献文大师装裱后评价,这次装裱的确大饱眼福。王文治1730年至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代杰出书法家,学者,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云南姚安知府,王天才豪纵,少有国士之称,后以诗鸣江浙间,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著述,书法尤工,《昭代尺牍小传》云:梦楼书法秀逸天成,得董华亭神髓,与钱塘梁侍讲齐名,世称梁王。《两般秋雨庵随笔》说:国朝书家,刘石庵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王文治于庚辰科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是为探花,王文治尝自言其诗及书皆有禅理,与刘墉,梁同书,翁方纲并称清代四大书家!

还有一幅梁山舟的行书条幅,梁同书1723年至1815年,字元颖号山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杰出书法家,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内行修饬,杭人称家法者皆曰梁氏,情清约,一冠一服终身不易,不宴客,不受馈赠,著述多种,善诗,梁少学颜柳,中年用米董法,七十以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为当世独绝,负盛名六十年,所书碑版遍寰宇,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于时。《湖海诗传》云:“山舟能诗,尤工书法,东南士大夫碑版及琳宫梵宇题额,有求辄应,而节镇嘱书则累年不报,年逾八秩,而明灯矮纸,犹能运笔,人谓唐欧阳信本,明文衡山之比也,梁擅写大字,许宗彦云:本朝能书(鲜有长于大字者),公作字愈大,结构愈严!

郭尚先,清代杰出书画家,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城厢人,清嘉庆进士,官至四川学政,大理寺卿,工书善画,兼精篆刻,画兰娟洁类似鸥波,尝自跋云:笔势轻爽,却微弱,以求媚者,墨菊也可观,兼善山水,尤精书法,为仁宗所赏识,一时馆阁竞摹效其书,求书者甚多,高丽日本争购之,一日能书数百幅,其书取法于晋唐,楷书端重纯和,行书洒落雅健,其得意之作,足与赵孟俯、董其昌相媲美,兼善八分书,然不多写。郭尚先书“岚漪书屋”匾额一气阿成,还在一种丝茧棉纸上书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鸭头丸帖,千家得意,书闻真迹尚在人间,万金不可购,明神宗所得者乃宋人双勾耳”,一眼观之与鸭头丸帖同出自一人之手!

还有乾隆甲午副贡钱坫的篆书条幅,他工篆书兼铁笔,晚年右体偏枯左手作书画尤妙,他的篆书得益在一次长梦中,他昏睡了六个昼夜,家人以为他昏迷不醒,推他起来的时候,责怪家人不应该把他叫醒,因为李阳冰正在给他传授篆书技法,正要传授要领的时候被你们叫醒,遗恨终身!

我最欣赏于右任用他的标准草书法书文天祥的《正气歌》,于右任草书被世所重,被称为五百年第一家。

一九九一年元月十五日,胡老已经将我家的书画全部装裱完毕,他又对装裱的字画作以评论。《王文治》临米芾(元璋)“天马赋”长卷,确属真、精、新。所谓新是指版本完整无缺。《郭尚先》书“岚漪诗屋”长卷,可说是郭尚先得意之作,属难得之品也。《姜筠》山水轴,师承‘四王’属于精品,可惜受潮太甚,经过漂白,面目虽有好转,但无跟治。《陆润庠》单联,这是我见过陆润庠写得最好的对联,可惜缺了上联,但好幸存有下联。旧拓《杨淮表记》碑帖我过去裱过一些,由于兴趣问题,没有多大注意,无从写出看法。旧拓《司马景妻墓志铭》看法同上。《飞腾谐素志》单联,可惜下联失落,此字书写功底很深,不知何人所写。以上七件,恕我妄加评论。胡献文记于一九九一年元月十五日。

《掌中诀》140页记:28日,我们带着《唐人写经》去北京找中国书协主席启功老先生题跋,因为我从杂志中看到:“启功的书法得益于妙法莲华经”。更敬佩他的人品,书法杂志中刊登了他的《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溢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七十二字,综述一生,可谓精练绝伦。我经过熟人指路,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住的红楼,门口贴着三张告示,右边贴的一张大一点的毛笔字,纸已经变黄了,纸的上角和下角缺了一块,上缺小,下缺大,从右向左竖着写:“上午为启功先生工作时间,不接待客人,请谅解。北京师大中文系,八三.六.卅。”中间的是红头文件,抬头是六个红字“北京师范大学”下面:“告诫”两个字比抬头那六个字稍大一点,下面有四行字,下角就是圆公章,中间有个五星。左边贴的一张也是竖着用毛笔写的只有红头文件的五分之二大,上写:“启功上午工作,恕不会客”。四个小字:“不必敲门。”这是启功先生书的,因为熟人告诉我,启功先生为人特别好,没有架子,下午去你可以敲门,我整理了一下衣领,笔直地站好,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我母亲教我,紧张的时候,就用左手拨三下头发,从额头往后拨,然后咽三下口水,心就定了,做完以后,真的精神焕发,我用左手背有节奏地敲了三下,很快门开了,一位五十出头的妇女站在眼前,我急了又忘记称呼,就直接问:“启功先生在家吗?”妇女说:“参加五.一座谈会去了。”我告诉她,是谁谁介绍来的,说明来历,她就引我坐下,倒茶给我们喝,她知道我在想什么,就自我介绍:“我是启功的侄女。他近来身体不大好,会又多,客人也不少,我来照顾他几天。”我听到启功先生身体不好,喝了一杯茶就向大姐辞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