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佑儿童医院

“暑假期间,门诊中性早熟的患儿几乎天天都能碰上!”

西安天佑儿童医院业务院长、内分泌专家闫晓莉提醒家长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由着孩子挑食偏食,结果让孩子发生性早熟,骨龄远远跑在了年龄的前面。

1、7岁女孩性早熟,胸部似“小馒头”

闫院长提到近日接诊的一个7岁女孩婷婷(化名),就是一例典型的性早熟。婷婷身高1.3米,很胖,乳房发育就像一个小小的“馒头”,阴道也出现了分泌物。

据悉,婷婷出生时就是个巨大儿,两三岁起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家对这个孙女是百般疼爱,而疼爱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一个劲吃。婷婷也是个小吃货。

平日饮食,非饮料不喝,无肉不欢,爷爷奶奶也从来不会说半个不字。父母虽然觉得女儿有点胖,要注意,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8月初,婷婷的妈妈给女儿买了几件夏装,婷婷开开心心地试新衣时,妈妈发现不对了,怎么女儿不光胖,胸部也鼓起来了?担心之余,妈妈将婷婷带到了我院内分泌门诊。

闫院长诊断婷婷为假性性早熟,需要调整饮食,同时辅以药物调理,一个月后还将根据复诊的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2、53万儿童性早熟,不要以为离你孩子很远

2018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逐年飙升,全国约有53万名孩子确诊性早熟。

乳房发育早熟的症状(7岁女孩胸部发育似)(1)

还有更多孩子因为“没有察觉”而未被确诊。容易察觉的是有明显“性早熟”特征的孩子,比如5岁的孩子长胡子,6岁的孩子乳房发育等等。

然而临床上见到更多的是一些“并不明显的信号”,比如儿童身高猛长和一些行为表现。这些情况家长不知道是跟性早熟相关,错过了调整的时机。一旦形成真性性早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 生长速度。3岁到青春期之间的孩子,通常每年长4-7cm,青春期每年增长8-12cm。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身高增长速度加快,那么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家长不要过度追求孩子的身高,一下长得很高不见得都是好事!

◆ 对异性好奇。对自己身体和异性身体都有很大的好奇,总想去尝试有关性的事情。

◆ 出现自卑心理。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经常使孩子感到不安、害羞和紧张。

如果有出现以上现象,爸妈一定要留心观察孩子是否发生性早熟,并及早就诊检查。

3、防治儿童性早熟,关键在于早发现

一般来说,女孩子在9-11岁,男孩子在11-13岁的时候,会迎来蹿长期。

如果女孩子9岁之前,男孩子11岁之前,就表现出“长势惊人”的情况,一年能长10多厘米,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截,或者出现第二性征,那么家长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多半是性早熟的表现。

专家表示:发现孩子有性早熟迹象,一定尽早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当一个性早熟的孩子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一般会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要进行体格检查,去评判其身高发育水平。如果是女孩,还需评判她的乳房发育水平。

再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1、骨龄检查,检查孩子的骨龄有没有提前;

2、B超检查,用B超检查卵巢、子宫有没有发育;

3、性激素检查,检查孩子体内激素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

4、GNR激发试验,用于确诊孩子患的是中枢性的性早熟还是外周性的性早熟。

因为性早熟原因很多,需要及时发现并查找病因,才能准确干预,防止性早熟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发现过晚,骨骺过早闭合,那么将失去生长机会,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4、孩子性早熟,家长应该怎么做?

担心之余我们不禁会问,那我们该如何预防“性早熟”呢?

1. 科学饮食

很多时候,性早熟是我们一口一口“补”出来的。

就像文首提到的婷婷,平时就爱吃荤菜,尤其是一些高热量的肉类,还喜欢将饮料当水喝。

未发现异常时,家长也没有重视饮食的合理性,以为孩子就是胖点也没什么,可健康隐患往往就在这样不经意间埋下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曾明确指出:

儿童饮食应口味清淡,低脂低钠,多选瓜果蔬菜,饮奶多饮水,避免高脂、高蛋白以及含糖饮料。

也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孩子能获得全面营养、构建良好的饮食行为。

2. 多陪孩子运动

当然,不只是要控制摄入,还得鼓励孩子多运动,避免能量堆积、脂肪过剩,引起肥胖。

而且,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体重,确保孩子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在正常区间内。

3. 少用塑料制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注意一些看不见的伤害:

今年上半年,杭州一位8岁女孩发生早熟,经医生检查发现,引起早熟的竟然是孩子的塑料饭盒!

这是因为,塑料饭盒含有的塑化剂和双酚A类物质,长期接触会影响内分泌。

乳房发育早熟的症状(7岁女孩胸部发育似)(2)

而这些有害物质还可能藏在孩子的塑料包书膜、香味橡皮、塑料水杯中……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买东西时,尽量不要选择含有双酚A类的塑料制品,对于文具类,也少买带有香味的三无产品。

4.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晚上都是抱着手机入睡。有时孩子睡着了,屏幕还在亮着。

殊不知,在人造光源下暴露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性早熟。

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好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睡眠的习惯。

5. 关注孩子心理状况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钻进孩子的眼中。

若经常受这些侵袭,会刺激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甚至会导致发育提前启动,促进性腺激素分泌,从而诱发性早熟。

因此,我们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遇到问题及时疏导。

专家建议:

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有任何闪失我们都承受不起。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能做的唯有尊重发育规律、科学抚育,不让我们的无知,过早地“催熟”了孩子。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