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我华北军区第3兵团围攻张家口,打响了平津战役的第一枪。

张家口是“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西撤的必经之路,收到消息后,傅作义急令麾下的王牌部队35军前去解围。

然而,傅作义的反应皆在我军的预料之中,围攻张家口是假,围困35军才是真

虽然围困35军的计划出了很多意外,但在我军将士舍身忘死的补救下,终是成功将35军围困于新保安。

麾下王牌被围,顿时让傅作义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哪怕意识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亦难以做出壮士断腕的决定

随着东野入关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傅作义所部及其指挥的国民党嫡系部队彻底失去了西撤和南逃之路。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

(傅作义)

虽然局势一片大好,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北平和天津作为大城市,不仅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着数十万国民党军队镇守。

一旦处理不好,将对解放全中国的进程造成深远影响。

就在大家就先攻北平还是先取天津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时。

一位神秘的老人找到了毛泽东,并递上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道:“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

最终,中央采纳了老人的建议,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到30个小时就拿下了天津。

其后,北平也在一片欢腾中和平解放。

那么,这位献策的神秘老人究竟是何方高人呢?毛主席为什么会采纳他的建议呢?

四处奔波,助主席脱险潇湘

这位老人,名叫符定一。

1877年12月12日,符定一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

符定一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爱,上天也没有辜负他对学习的热忱。

1903年,符定一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五年后,符定一从京师大学堂毕业,被清廷授予中书省中书,奏奖为举人。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2)

(京师大学堂)

清朝末年,清廷为推进君主立宪制,于1910年9月成立资政院,以为今后组建议会培养议员。

资政院除总裁和副总裁外,还下设有秘书厅,由秘书长及秘书共200人组成。

学识渊博的符定一被清廷看中,成了资政院的第一批秘书。

辛亥革命后,符定一返回家乡创办学校,开启了他教书育人的事业。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开启了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

腐朽的清廷虽然走向了末路,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君权思想依旧如一根无形的铁索,牢牢禁锢着人们的灵魂。

中国想要浴火重生,还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彻底变革。

最终成功引领这场变革的,就是1921年7月23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党的一大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党支部。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的事业在湖南发展得非常顺利。

除了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外,毛泽东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了10次工人罢工运动。

在此期间,他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日后的中国革命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4)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随着革命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地军阀再也坐不住了。

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赵恒锡亲自下令逮捕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正在老家韶山养病,并不知道一张针对他的大网已经拉开。

就在毛泽东危在旦夕的时候,名闻全国的大文学家符定一回乡探亲,正好路过长沙。

作为当时德高望重的名人,符定一刚到长沙就受到热情接待。

许是知道符定一与毛泽东关系匪浅,一位友人把符定一接到家中后,就从长袖里取出来一封印有绝密字样的信函。

符定一不动声色地接过信函,里面的内容让他内心一紧,这赫然是一张针对毛泽东的逮捕令。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5)

(符定一)

看到此,符定一再也顾不上和友人聚餐,他知道要想为毛泽东化解这一劫,就必须要和时间进行赛跑。

他先联系到了在省政府担任秘书长的表兄,从表兄口中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和具体的行动时间。

当得知抓捕行动被定在当天晚上时,符定一更是心急如焚。

他看着自己的表兄,认真地说道:“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

但他的表兄表示自己也没办法,毕竟这是省长亲自下的命令。

但他还是向符定一给出了承诺,会想办法取消今晚的行动,尽力拖延行动的时间。

得到表兄的承诺后,符定一不敢耽搁时间,带着随行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韶山。

毛泽东看到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故人,惊喜不已。

然而,符一定没有给主席叙旧的时间。

他把逮捕令拿出来,三言两语解释了现在的形势,接着从包里取出20块大洋递给毛泽东,让毛泽东马上跟着自己离开湖南。

毛泽东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就跟着符定一一行离开了。

有着符定一打掩护,毛泽东顺利地来到火车站。

看着火车轰隆隆地远去,符定一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符定一为什么会拼了命地帮助毛泽东呢?他和毛泽东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兴办学校,伯乐遇见千里马

1912年年初,随着民国的建立,前清的资政院终结了它的历史使命。

而符定一没有继续留在北京,而是选择回到湖南老家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中学

对于新时代,他既怀着憧憬之情,又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虑。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6)

(湖南省第一中学 现长沙市第一中学 )

历来改朝换代,无不伴随着剧烈的动荡与混乱。

更遑论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要推翻的是持续了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与习俗。

中国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自己的教育工作又将如何展开?

带着这些疑问,他决定以“教育”作为招生考题,看看自己的第一批学员将如何看待这个新时代。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7)

(符定一)

考试结束后,一篇名为《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的试卷文章引起了符定一的兴趣!他一连看了几遍,看到精彩之处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说:“好”。

末了,意犹未尽的他特别想见一见文章的作者

于是毛泽东应邀而至,但初次相见,毛泽东的形象让符定一大吃一惊!

在他想来,能写出如此大气且有深度的文章,一定是一个神采飞扬的翩翩公子。

但毛泽东内敛的气质和一身农家青年的衣装打扮,打破了他的固有认知。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8)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不过符定一终究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与外在的形象相比,他更在意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一番寒暄后,他开始和毛泽东谈起了历史,不时还扔出几个问题来考校毛泽东。

毛泽东对这些问题都做了精彩的回答,一问一答间,两人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广。

从历史谈到当下,再谈到未来。

说得兴起,符定一也不再把毛泽东当成一个学生,而是看作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向他问起了治国兴邦之策。

毛泽东也没有顾虑,从经济、民生、文化的角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得符定一热血澎湃。

眼看天色渐晚,两人才结束了一天的交谈。

临别之时,符定一郑重地拍着毛泽东地肩膀,勉励道:

毛泽东同学,希望你再学校好好学习,要永远保持你现在的劲头。未来中国革命的担子,或许不久后就要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言罢,符定一从书架上取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套《资治通鉴》赠与毛泽东。

这本书,毛泽东看了不下13遍。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9)

(手不释卷的毛主席)

之后的日子里,师生二人常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符定一也经常会根据毛泽东的阅读习惯,赠与一些藏书给他。

在符定一的影响下,毛泽东越发的热衷研究中国历史

这为他日后开辟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来,毛泽东接受了符定一的建议,考入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大学。

而此时的符定一,业已被推举为国会议员,定居北平。

毛泽东从师大毕业后,也来到了北平,并第一时间拜访恩师。

之后毛泽东经人推介,在北京大学谋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符定一依旧每月给毛泽东5块大洋,以支持他继续深造。

毛泽东也经常抽时间来看望恩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深厚。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0)

(北大图书馆旧照)

师生无间,符老献策定平津

1946年,一行人的到来让符定一取得了和毛泽东的联系。

这行人是以叶剑英为首的延安代表,他们秘密来到这里的任务之一,就是与符定一取得联系。

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私下联系共产党被人举报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1)

(叶剑英)

但符定一并不把国民党的威胁放在心上,在收到叶剑英的邀请后,符定一当晚就来到了中共驻北平的代表处。

出于隐蔽需要,北平驻处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

看到这里,符定一坚持拉着大家到自家的四合院居住。

不仅为党员们解决生活问题,还亲自担任“警卫员”,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掩护

同年6月,延安方面发来电报,邀请符定一及家人到访延安。符定一就带着女儿向延安出发。

久别重逢,激动的不仅是符老,毛主席也同样非常期待与恩师的见面。

当符老一行来到延安时,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早已等候多时。

众人见面后,由毛主席亲自为恩师主持了接待会。

之后的几天里,毛主席陪同恩师参观了延安的风土人情。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2)

(毛主席与符定一)

看着农民脸上灿烂的笑容,看着战士们坚定的眼神,符老仿佛看到了30多年前那个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农家少年。

转眼经年,少年构想的未来成了现实。

站在这片黄土覆盖的土地上,他感受到了滚滚大势正如大日东升般迎面而来。

三个月后,符老离开延安,返回北平。

回到北平后,符老开始积极走动,向文学界分享在延安的所见所闻

国民党为了遏制共产党的影响力,早就把“边区”围得水泄不通了,彻底封锁了关于共产党的消息。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3)

(北平一角)

为此,国民党不惜冒着得罪文学界的风险,下令逮捕了符老。

在狱中,国民党特务软硬兼施,企图逼符老就范,让他说毛主席的坏话。

但面对国民党的鬼蜮伎俩,符老根本不屑一顾。

他找狱警要了一支笔,在墙面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师生无间”。

国民党的特务看了纷纷沉默,他们知道这就是符老对他们所作所为的回应。

与此同时,延安也收到了符老被捕的消息。

毛主席亲自指示叶剑英同志,立即开展营救活动。

于是中共地下党纷纷出动,第二天就联系了上百位有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

随着事情的发酵,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符老这边也是个硬骨头,让国民党当局无计可施。

虽然国民党当局想要尽快平息此事,愿意放人,当符老却不想就这么放过国民党。

出狱后,符老一连给蒋介石写了几封信,不仅给蒋介石写,他还给北平市长写。

在信中,他痛批蒋介石: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4)

(蒋介石)

毛泽东是我的学生,我去看望我的学生有什么问题?你蒋介石还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呢,很多共产党人都是你的学生。如果这也是罪,是不是要先治你蒋介石的罪。

短短几句,就把蒋介石怼得回不了话。

最后,只能由北平市市长亲自登门道歉,才稍稍平息了符老的怒火。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胜阶段。

符定一在毛主席的邀请下,来到了西柏坡。

见面后,符定一递给了毛主席一张纸。

纸上写道:“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

看着这短短十二字,毛主席心中感叹,自己还未开口,恩师却已知晓了自己的所思所虑。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5)

(1948年逃离北平城的人们)

毛主席邀请符老参加军事会议。

这次的会议非同寻常,讨论的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华北战场,甚至能影响到全国的战事。

目前,大家所争论的焦点,就是先打北平还是先打天津

支持先北平后天津的人,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分析的。

首先,天津的守将陈长捷是一个视荣誉高于生命的人,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

其次,天津城里还有着20万国民党的中央军,皆是精锐,非常难以对付。

最后,天津的地形也非常利于防守,加上陈长捷修筑的一些列守备工事,足以让人失去进攻的欲望。

先打天津,胜负委实难料。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6)

(陈长捷)

而反观北平的傅作义,则无死斗之心。

从开战之前就开始谋后路的做法,到交战时让女儿联系共产党议和,再到其王牌被围于新保安。

失去王牌的傅作义集团,想要凭借剩下的游兵散勇防守四处漏风的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先打北平,难度将直线下降。

等到北平战事一了,则天津就成了孤城,取之不难。

符老静静的听着将领们的论述,轮到他发言时,他才缓缓起身。

他从北平的历史、文化将起,讲到了历史上哪些因战乱被破坏的古迹和遗失的文物。

我就是一个搞教育的,连怎么拿枪都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文化一旦遭到损害,那可是要用数十年,甚至百十年来弥补。这个方面的问题,你们可曾想过。

符老讲完,全场鸦雀无声。

会后,毛主席亲自把符老送回了住处。

迎着符老的眼神,毛主席承诺一定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符老没有等待多久,就收到了毛主席传来的消息。

中央军委做出了最终决定:先武功天津卫,再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城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7)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14日10时,解放军在刘亚楼将军的指挥下,向天津发动了总攻。

短短29个小时,天津被成功解放。

就在天津解放的第二天,傅作义派人商讨和平交接北平的事宜。

31日,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城,受到全城百姓的热烈欢迎

北平城内的文物古迹,也得以保全。

后记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邀请符老来主持文史馆的工作。

一开始,符老是拒绝的。

担心年老体衰,病痛缠身的自己会搞砸了这份工作。

但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诚邀下,符老最终还是应下了这份差事,成了新中国第一人文史馆的馆长

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一老头塞纸条给毛泽东)(18)

(中国文史馆)

彼时,新中国百端待兴,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很难做到面面具顾。

而在文史馆工作的人,大多是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老人。

没有年轻人在身旁帮衬,让这些老人工作起来非常吃力。

有时组织上缺人手,甚至还会面对无人前来送饭的窘境。

符老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主席写了份详细的报告。

主席收到后,非常重视,立马安排人来为这些老人解决了生活问题。

在工作中,符老非常认真,遇到不合理的事,往往直言不讳。

毛主席也时常在人面前提起符老,称符老就是自己工作中的一面镜子。

1958年5月3日,符老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