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长安萨摩多罗第一次出场(热血长安萨摩多罗浅析)(1)

近日,超级网剧《热血长安》第一季播出,大唐盛世、帝都长安、热血少年、诡谲案件,每一个要素都吸引着观众,名侦探萨摩多罗已经深入人心。

《热血长安》故事剧情紧凑,人物个性鲜明,唐味浓厚。萨摩多罗是《热血长安》探案小组的核心人物,他展现的推理技巧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他能通过观察与推理瞬间得知一个陌生人的生平来历,他能探查到细微的蛛丝马迹从而使扑朔迷离的案情水落石出。

萨摩多罗的魅力并非只在于他神奇的推理能力,更在于他是个十分真实的人物。他有着人文精神最纯粹的闪光:富有正义感、思维敏捷、博学多才、智谋过人;也有着最平凡朴实的人物设定:栖身于凡舍打零工,玩世不恭、贪财爱吃、大大咧咧。但这些表象下又掩藏着济世为民的理想和不为人知的身世。这不禁令人思考,活泼如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山河日月?

一、这个神探有点厉害

萨摩多罗由具有鲜肉颜值、老戏骨灵魂的徐海乔饰演,是侦探小队的灵魂人物,以一个神话式的形象出现。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神话故事的定义为“神话故事叙述神或超人,叙述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人们通常经历的时代中所出现的非凡事件或环境。”萨摩多罗的神话性在于他赋予这个形象以高度的科学理性和深度的人文感性。

1.高超的推理能力。

萨摩多罗是祖籍伽蓝的西域人,虽然只是凡舍的一名店小二设定,但身世神秘的他一出场就是福尔摩斯演绎法的节奏,凭借精确的观察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看穿一众小伙伴的真实身份。推理是侦探的基本技能,《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萨摩多罗第一次见黄三炮时,故意一个趔趄跌倒在黄三炮身上,实则是为了取下他的簪子,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其身上证明身份的关键线索,并凭借这根刻着黄字的簪子,判断出他是黄家人,足见其推理能力。

凡舍店里走进来两个波斯旅客,萨摩多罗从他二人走路姿势判断出他们常年夜行,并细致入微地发现赵匡国的衣服面料来自波斯,便与这两个神秘的波斯旅客联系了起来。从杜侍郎平日有汗蒸的习惯,便大胆推测下毒方法。《灵猫抱怨》中萨摩离开苏阳明处时被鱼刺扎到,当即判断有猫的存在。

萨摩多罗推理的高超之处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直觉、顿悟,使他能通过细小的线索穿透事物的本质。可以说,他高超的推理能力构成了《热血长安》案情的传奇、惊险特点。由25位编剧创作的剧本故事复杂而神秘,萨摩多罗在办案过程中所冒的种种风险,以及他的大智大勇、无所不能、神秘莫测,成就了一个神奇的人物。

2.渊博的科学知识。

《热血长安》每集一个案件,每个故事的展开,总是能够紧紧吸引住观众,情节的生动曲折使观众就像剧中的小伙伴黄三炮一样充满了惊讶与迷糊,而萨摩多罗在开始办案时似乎早已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

剧集往往是随着一个谣言,一句传说,或者一桩命案开始,而这些谣言、传说及命案的叙述总是投下某种诡异而不可名状的恐怖阴影。如《诈尸中元》中的诈尸;如《灵猫抱怨》中类似被猛兽撕碎,并且被悬挂高树的尸体;《死亡古塔》深山雨夜幽森古塔上坠落的人;《地狱古井》中午夜口渴难耐猝死的男人;《恶鬼才子》灵堂上忽而飘下的寿衣及冥纸和排位上突然显现的文字……萨摩多罗经常在月光朦胧中,和紫苏、李郅、黄三炮、双叶等行走在阴森森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迷津似的街上,他们的对手又往往是极其狡猾、危险的人,但萨摩多罗总能出奇制胜,这离不开他渊博的知识。

他知道茶道中用卵石净化井水中的泥土气;知道苏宅槐树的树龄;知道茶具中的花生碎屑可能致敏;知道南竹嫂在念的是祈福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知道乳汁遇热会显字;知道来自西域的冰蟾丝……作者赋予了他许多超出常人的能力,所有的问题只有他能解决,他用丰富渊博的知识,根据细微的线索,经过周密的思考,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案情大白,而这些又都是长安各界都为之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案件,例如金库案。

萨摩多罗形象的内核是以科学理性为理论基础的。科学理性是由科学精神(求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科学方法(实证、推理)和科学知识所组成。萨摩多罗在办案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了这种科学理性,他破案的过程基本上是“从事实的结果找出原因再经过精密的分析和推断而破案。”

在《哲学辞典》一书中,实证主义被解释为:实证主义标榜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思辨,主张要依据“确实的”事实,“实证”,就是指“确实”,“精确”。在简明不列颠全书中,实证主义的基本论断是:“1、一切关于事实的知识都是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2、在事实的领域之外,则是逻辑和纯数学知识,也就是关于观念关系或纯形式的科学,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观察和经验为证的原则,所以它必然是反形而上学的和反神学的。”《热血长安》很多看似鬼神作祟的剧情最终都是人为,恰恰体现了这种实证主义思维。

3.共生死的团队意识

与福尔摩斯等西方侦探独来独往、天马行空,偶尔配备一两个助手不同,热血长安侦探小分队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群体意识、集体观念。一个优秀的侦探往往善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集中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快捷的侦破案件,萨摩多罗就是这样的侦探。

热血长安一开始就疑案四起,大理寺成立调查组,集结了智绝长安、善于观察推理的破案顾问萨摩多罗、移动书阁上官紫苏姑娘 、勇悍果断的公孙四娘 、九代仵作医学鬼才谭双叶 、铁面无私大理寺少卿李郅和义薄云天武力值超群的黄三炮。

萨摩多罗与侦探小组中的复杂人物关系,是案件人物网络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对侦探与罪犯形象的刻画,对作品内涵的充实与深化,对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强化起着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在设计这些人物形象时,往往一个新奇的构思,一次巧妙的安排,可使满盘皆活,全篇生辉。在调查逐步深入过程中,一个个故事有血有肉,环环相扣,热血少年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突破恶势力的高压,最终查明真相、破获全案。

侦探故事的创作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设谜的艺术,每一集的开篇都设置一个谜,由萨摩带着观众去破解。为了不使观众过早地看破谜底,在不损害罪犯形象刻画的基础上,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罪犯形象的塑造还是愈隐蔽愈好,罪犯是谁是侦探小说最大的谜。而“破案的萨摩多罗又是谁”这个问题则使得整部作品的情节起伏跌宕,扑朔迷离,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二、这个神探有点痞帅

不可否认,萨摩多罗是一个市井英雄,机智、幽默、神奇,简直就是大唐盛世时代长安街头无所不能的神明,可他毕竟不是神,正是缺陷才让他如此完美。

1.长安第一小混混

他是朴实可爱的小吃货。对郊游,萨摩多罗的理解是:“郊游不是应该地上铺一块布,然后躺着吃东西吗?为什么一天到晚都在走路啊”,对三餐,萨摩多罗又说:“我一天没吃东西了……早饭午饭算吃的吗?那是正餐,那根本就不算!”

他是狡猾偷懒的店小二。对四娘来说,萨摩多罗就是一个好吃偷懒的小伙计,需要时时斗智斗勇镇住他,一不留神就溜走了,一不在意,就在偷懒了。对客人来说,他会看人下菜碟,见机行事收取小费。

他是不折不扣的小财迷。因为500文跟着侦探团去破案,古塔凶险,却在看到李郅拿出一串钱后,马上又积极起来,立刻赶往案发现场;再后来多了许多讨价还价,“四十文!”“二十文!”“三十文!”“成交!”,据说,三十文等于六元钱。萨摩这个“财迷”,染上了一抹“萌”的色彩。

他还是个真理至上、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神探。萨摩多罗并没有老老实实遵守法律。他手法极快,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间换掉三炮的黄家簪子。双叶认为他“做贼没问题,干正事儿不行”,四娘说:“你要是敢伸手,就把你爪子剁了”,萨摩:“真把我当贼啦”,四娘:“难道不是吗”,萨摩多罗也没有反驳。他也会和李郅特别强调“这可不算是我偷的”。四娘:“他们是官我们是贼,永远不能为盟!” 几次三番让他离官差远点。他会和黄三炮一起偷了李福海的尸体,会去波斯人的房间找线索时顺走了同款戒指。可见他不一定是贼,但一定会偷,而且手法极快,技艺高超。整个人物的设定非常丰满,似乎在他眼中,法律并非金科玉律,自己心中的日月才是唯一的正义。

2.掩不住的赤子之心

萨摩多罗这个市井小混混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仔细品味却发现,吊儿郎当只是他的表象,他不羁的外表下有着细腻的纯良,看似随意的言行中蕴含着不凡的气度。他聪慧狡黠又谙于世俗,在他的冷静而睿智的目光中,一切罪恶都无处遁形。他的内里是一个勇敢真实、善良热情的,有着赤子之心的人。

在《灵猫报怨》中,萨摩多罗一行人问过线索后,他低头看着那个在母亲身前的孩子,笑着蹲下来,拿出自己最宝贝的零食送给孩子。萨摩的人设是吃货,是一个嗜吃如命的人,他愿意拿出零食和一个陌生的孩子分享,还是在已经问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以后,这不是功利地交换信息,而是我很喜欢你,给你我最喜欢的糖,是一份对弱小孩童的庇护,更是一份人文关怀。这样淳朴天真的心态让人不由感叹他的内心是究竟有多么柔软与善良。萨摩对孩童露出的笑容里也许有着他对自己童年时期的怀念,也许有着他难以忘怀和割舍的记忆,让人不禁思索,他经历的是怎样的童年。

与思考机器不同,萨摩多罗有着明显的缺点,他会好吃懒做,会被误导,会把凡舍搞得乱七八糟,正因为这样,他才是一个这样可敬可爱,讨人喜欢,真实可感的家伙,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高尚的灵魂,让人不由得相信大唐历史上也许真的有这样一个鲜活可爱的神探出没在长安街头。

三、这个神探有点神秘

萨摩多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是剧集推进过程中一个越来越大的谜团,他虽表面看似粗俗,实际言谈举止皆合乎礼仪,见识过人。他虽看似快乐无忧,但在种种细节表情中显露,他的眉宇间仿佛担负着一种无上深沉。

1.隐约可见神色凄徨

萨摩多罗身为伽蓝国人,身世成迷,独在异乡为异客,此中辛酸悲苦自是不需多言,定然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往事,因此总是在微笑背后流露出无言的悲楚。

李郅为他挡刀之时,他在屋顶偷听了一席话后,仰起头,抬起手,接了雨滴,是发现下雨了,但他当时眼中仿佛有水光,这个动作又似乎是眼中含泪的时候故意仰头想止住其中泪水。

四娘说“他们是官我们是贼”,可见四娘对他的底细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他对四娘也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在四娘走后,他发了一小会儿呆,神情很落寞,却又随即做了一个鬼脸,像是捡起了自己强大的伪装,又仿佛是激励自己,跳脱出一种不愿过多沦陷进去的深渊。

四娘问他为了个案子服毒,值得吗,命没了怎么办?短时间内的忧郁沉思,又被随后的揉鼻子动作打断,他满不在乎地说:“我记得你们中原有句老话吧,叫做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四娘的推心置腹,他也是强颜欢笑混了过去。

在《恶鬼才子》中,萨摩多罗听完秀才苏邱的母亲不惜代价给儿子报仇的自叙后,悄然落泪了,乍一看,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想来,他的伽蓝身世,他的凄惶神色,加之时而微皱的眉头,不早已给这个看似无忧无虑的人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忧愁吗,人总是会在与自己相通的事件或相似的经历中找到共鸣,这行泪定注定是他身世的巨大伏笔。

他是一个十分矛盾又高度统一的人物,一方面表现得吊儿郎当,另一方面却对周围人事物,甚至整个社会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忠义与慈悲。这市井气息浓重的混混表象,正是一种强而有力的盾牌和无懈可击的伪装。这更加重了他内里的忠义与慈悲,高度结合,合而为一。无论在大街小巷的阴影中隐藏着多么肮脏的罪恶,他都能勇敢地面对真实。他始终都在同罪恶作着不懈的斗争,也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2.不易信赖他人的封闭内心

《诈尸中元》中李郅为他挡刀后,萨摩多罗在窗口徘徊,低头沉思、咬唇、握手等动作都体现出他的纠结。萨摩来李郅所应是因为放心不下李郅的伤势,或者他想探究为何李郅愿意救对他而言是一个陌生人的自己。

他彼时彼刻的心态应该是有感谢,但又没有从心里接纳、信任这个团队,这也许就是他深夜来探查李郅伤势,却不露面的原因。他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进去后说什么,是说感谢,还是说以后会为他两肋插刀,但这些都不符合萨摩多罗这个鲜活的设定。一方面,他有着那种相比较说出来,更愿意直接去做的潇洒。另一方面,他还有着一颗防备之心,或是这一剑刺中了他深埋心底许久的秘密。所以他很矛盾,只是躲在屋顶,抱膝而坐,抱膝这个姿势是一种有所思状,人在紧张、害怕、孤单无助的时候就会想拥抱自己,寻找安全感。萨摩多罗的这个姿势足见其长年都处于孤寂无助的状态中。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又到底背负着什么,导致他对人有如此多的不信任。萨摩多罗也许曾遭人背叛,这和他身为异族却流落长安应该有很大关。他在长安的日子不好过,这样一个聪慧敏捷的少年,却只是隐身酒店做小二,许是累了吧,对人性、对自己的人生也失去了过多的执着,也或者,他在习惯性地逃避着什么,是他的身世还是他心底的重担?不得而知。

当他在听到李郅说“如果我不挡的话,萨摩就没命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更何况我已经答应要罩着他”之后,缓缓松开了原先抱紧自己的手臂,这个姿势暗示了萨摩多罗已经开始慢慢打开心扉,接纳这个团队,最起码,他开始认为这是一个跟他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所瓜葛的团队了。

这在《灵猫报怨》中,他请紫苏查礼部刘渊、吴飒将军、峰姓商人,告诉李郅自己要去丰沁酒馆查访,就能看得出来。不再是上一集《诈尸中元》中,明明早已发觉赵匡国手轻,推断出他没死的时候,不愿告知这个团队的那个萨摩了。他曾经发现波斯人有问题,甚至已经发现了毒药,但他选择摆摊叫卖,混淆视听,即便是李郅、黄三炮当面问询,他也是插科打诨,顾左右而言他,不会告知团队中其他人哪里发现了问题。而此事过后,他愿意和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查访思路,这样小小的细节,足以看到萨摩已经在慢慢打开他的心扉,他在打心底地接受这个团队,并成为这个侦探小队的灵魂。

3.异常熟悉贵族高层情况

特别有意思的是,萨摩多罗对唐王朝和周边小国贵族高层情况都很了解,而这种了解的程度绝不是一般百姓能够达到的。

萨摩多罗一出场就推测出李郅是外省调入京中办案的,又断言诈尸事件涉及兵部,三司都把这个案子往外推,可见他足够了解当朝情势,政治敏感性很高。

他知道豹子是礼部侍郎刘渊索要的胡氏贡品,《死亡古井》中能够一眼就看出李妻的镯子款式纹样出自皇家,足以证明他对各族宫廷物件颇为了解,对朝政权利划分也有深刻认识,对当时的贵族文化多有涉猎。

萨摩多罗说过和谭双叶父亲有几面之缘,很是敬佩。谭父是因谋反罪被流放,可见谭父是接近大唐权力中心的人物,想见萨摩多罗以前也多次接触涉及权利高层的案件。

写到这里,不禁大胆猜测,他在宣威大将军府或许是故意偷吃贡品点心的。因为大将军府之前截杀波斯商团,府中必有波斯宝物。以萨摩多罗的眼力,第一,他不可能看不出这是御赐点心;第二,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一些波斯物件东西不可能出现在将军府,因此故意偷吃,以求被驱逐,能够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但这仅仅是猜测,毕竟萨摩多罗的贪吃人设也是有极大可能做出这种荒唐事的。但随着故事的推进,即便他有心回避,却仍旧一步一步被牵扯到了皇族权利斗争的漩涡中。《鬼谷阴司》一案,死者涉及朝中大员,案情又有关宫廷密辛,牵出旧时战事隐情。这样的案子,他以一介草民的身份介入,实在是冒着极大的危险,万一弄巧成拙可是很容易丢去性命的。

那么,萨摩多罗为何对这些情况如此熟悉呢?他藏身长安闹市酒楼,化身店小二究竟有什么苦衷呢?他是背负着家族的重任还是不可言说的使命?不管是哪种,这个包袱绝对是重担千斤。

4.对上官紫苏和李郅态度淡然

仔细看这个小团体,李郅属于宫廷贵族,官拜大理寺少卿,上官紫苏父亲应该是当朝大员,此二人的社会地位明显不同。

公孙四娘身为酒店老板娘,暗恋李郅,对李郅很是温柔,对上官紫苏也很客气;谭双叶作为技术型人才,医学院女学霸,对尸体的兴趣远大于对人类,对这两人也是很尊重;黄三炮是李郅下属,听命李郅,又心仪上官紫苏,对这二人也很是关心维护。反观萨摩多罗,他应该是早先就看出来他们一行人的身份,也只是略微客气了一下便引入店中布茶,后来为李郅所救,想的也是还个人情,对李郅也是朋友之谊较多,这种朋友之谊和他与他和黄三炮之间也无甚区别,对上官姑娘更是平等相看,直接请上官姑娘查阅资料。

从萨摩多罗对身份差距悬殊之人能够如此淡然处之,大胆推测他本身亦是出身伽蓝名门。特别是在《缝头复活》一集中他念道:“伽罗圣殿,唯勇者居之;圣火清凉,唯勇者浴之。”萨摩多罗极有可能出自伽蓝皇族,他流落长安很有可能是内部权力斗争的悲剧。当然,“伽蓝”本就是佛教用语,来自于梵语的“samghārama”, 再从“圣火”这样的字眼中,不难猜测萨摩多罗属于伽蓝,又似乎与皇族息息相关的某种宗教成分有关,与之相关的线索越多,越是期待后面的剧情。

5.潜在的寻死意识

萨摩多罗似乎一直有一种潜在的寻死意识。潜在的意思是他不主动寻死,但是在危险面前,特别是在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时候,他的表现似乎是在期待死亡的降临。

《诈尸中元》中赵匡国提刀刺向杀他的时候,赵匡国先前服药诈死,本身虽有武功,但也不是什么高手,加之刚刚苏醒,速度应该不会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但是萨摩的表情很耐人寻味,是皱着眉头、闭着双眼后退两步,靠在门上,仿佛是在等死。李郅为他挡下一刀后,萨摩睁眼后,没有一丝激动的情绪流露,既没有查看为他挡刀的李郅的伤势,也没有庆幸自己逃出生天,一直呆呆地站立良久,直到所有人都离开,甚至在他的眼中能够察觉到一丝悲凉与一种叫做回忆的痛。

《灵猫报怨》中萨摩多罗为了引诱苏阳明出手借“豹”杀人,和李郅、黄三炮都喝下毒茶,他明明可以不喝、或者是把毒茶吐出来,但他直接把茶喝了。他明明猜测到苏阳明会对他下手,还一个人假借出恭为由,去了厕所,让他有机会下手。作为团队的智囊,这样涉险的事情应该由武力值高强的人做,他的以身犯险明显又是一种潜在的寻死意识,即便他以“还人情”的说辞搪塞过去。

这样的潜意识一定与他的经历有关,一个外表大大咧咧、乐观开朗、嬉笑眉间的人,究竟背负着什么?明明一身才气逼人,破案的名声可以登上朝中大员“戴公”的推荐榜单,却大隐隐于市,匿身酒楼做店小二,到底隐瞒着什么?明明重情重义却表现得贪财好利,明明是富贵出身却一直处于意识饥饿的状态,甚至面对死亡都有一种释然的情绪,缘起缘灭从何讲起?

他必有一段痛苦难以言说的过去,他必有一个饱受命运枷锁束缚的人生。

结语

不得不说徐海乔的演绎是相当出彩的,看过徐海乔演倜傥多情的皇帝、纨绔爱娇的富家公子、抑郁多思的病态少年,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有他独到的见解,但相对萨摩多罗来说,以上这几个角色的层次都显得浅了一些。

有人说萨摩多罗是吃货设定,不。有人说萨摩多罗是不被感情困扰的洒脱设定,不。有人说,萨摩多罗是贪财设定,不。有人说萨摩多罗是市井小民设定,不。透过萨摩多罗的层层表象,能感受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家国情怀。

正如观众可以跟着嬉笑街头的他笑得开怀,也希望能够给那个历经生死关头伫立不动的萨摩多罗一个拥抱一样;正如能够因为萨摩多罗贪吃的举动爆笑,又能因为这样一个常年吃不饱的人辛酸良久一样;正如能够因为萨摩多罗把事情用金钱来讨价还价而觉得单纯无忧,却又被他脸颊的一行泪撩动心弦一样。这是个层次很深的角色。

徐海乔在一段访谈中透露,萨摩多罗是伽蓝一族的遗孤,全族被灭,靠打工断案为生,流落长安形似小混混。这样看来,他或许正是伽蓝皇族的后人,他背负着的正是灭族的悲恸。

萨摩多罗也许不想复国,但是灭族的仇恨还在,亲人被杀的痛苦还在,这也解释了他始终黯然神伤,听了苏邱母亲为子报仇的事后伤情落泪;也解释了他为何对人看似亲密,实则疏离;也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对死亡有种莫名的期待,因为死去便是解脱。这样一个少年,背负了太多,内心的沉重可想而知。

人生忽如寄,一转眼就已到了尽头。面对灭族的悲痛,是仇恨、不甘还是愤懑?也许对萨摩多罗而言,活着才是最可贵,所以他贪财、贪吃。但命运以痛吻他,他依旧报之以歌,他在长安街头,以小混混的姿态活着,在唐王朝陷入危机的时刻,他用自己的力量,和侦探小队一起击碎了黑伽罗的阴谋,除了那份不变的热血豪情,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温热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徐海乔说萨摩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永远不会为感情所愁的萨摩多罗”。不论以后发生什么,还是希望岁月能够抚平萨摩多罗眉宇间的悲伤,可以让他这样一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活下去。

徐海乔每一次的演绎都能够让角色渗透入自己的四肢百骸,他用眉间的嬉笑,演绎着萨摩多罗一生的欢乐与悲恸,歌颂着萨摩多罗一腔热血里的家国情怀与山河日月。

凡舍岁月不知老,雨未停,煎茶试新叶,看透光阴杯中交叠。

长安夜雨水如烟,珠帘下,沾衣不堪觉,歌尽伽蓝山河日月。

(感谢徐海乔全球粉丝后援会供稿 作者解嘉 编辑L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