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居民失业率3.9%

按年升0.3个百分点

月薪中位数持平

全国失业率激增(去年居民失业率3.9)(1)

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年就业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失业率为2.9%,本地居民失业率为3.9%,按年分别升0.4及0.3个百分点。就业不足率升0.6个百分点至4.1%。劳动力参与率(69%)及本地居民劳动力参与率为(62.8%),按年分别跌1.5及0.7个百分点。若排除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16至64岁劳动力参与率为79.2%,跌0.4个百分点。就业人士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为1.58万元,按年增加800元( 5.3%),本地就业居民为2万元,维持在2020年水平。

全澳万四自雇者

全国失业率激增(去年居民失业率3.9)(2)

期内居澳劳动人口共38.99万人。就业人数按年减1.67万人(-4.2%)至37.84万人,主要是居澳外地雇员减少所致。按学历统计,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占40.2%,按年升2.2个百分点;具高中教育的占28.1%,跌1.2个百分点。

雇员人数(35.05万)按年减少1.75万人,自雇人士(1.4万)增加2,200人。按行业分析,建筑业(3.26万)和酒店业(2.62万)的就业人数按年分别减少5,000人及4,700人;金融业(1.36万)则增加800人。从事博彩业(包括博彩中介,下同)的就业人数占20.6%;酒店及饮食业的占13.3%,按年分别跌0.1及0.5个百分点。在月工作收入中位数方面,零售业(1.3万元)及酒店业(1.4万元)分别增8.3%及7.7%;金融业(2.1万元)则减4.5%。

按职业分析,服务及销售人员(7.16万人)和非技术工人(6.67万人)按年减少7,200人及6,900人;技术员及辅助专业人员(5万人)则增加2,800人。家庭佣工按年减少2,900人至2.80万人;酒店及饮食业侍应生减1,700人至8,300人。在月工作收入中位数方面,工业工匠及手工艺工人(1.5万元)按年增7.1%;文员(1.83万元)则减3.7%。

低薪雇员少成八

每周工作35小时或以上的全职雇员有32.35万人,按年减少1.89万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为1.62万元,按年增加600元。月工作收入在4,000-11,999元者,按年减少1.16万人;月入在16,000-19,999元者则增加1,600人。

每周工作35小时或以上的本地全职雇员有22.63万人,按年减少3,200人。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为2万元,与2020年相同。月工作收入少于7,999元者按年减18.3%;月入在16,000-19,999元者则增10.1%。

每户平均就业人数有1.6人,按年持平。住户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为2.8万元,按年增加500元( 1.8%)。

学者:先稳经济 迎多元契机

全国失业率激增(去年居民失业率3.9)(3)

疫情爆发后,本澳单一产业结构的风险表露无遗,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学者表示,横琴深合区为澳门长远多元发展提供土地及空间,但尚欠政策细节及法规,难在朝夕完成。目前最重要先稳定经济环境,避免持续恶化,让企业有生存机会,迎接多元契机。

有学者表示,去年九月初《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反映中央政府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各界对此也有所期待,普遍等待具体政策出台以及公布法规细节等。

如今半年过去,有关深合区的具体政策及法规仍未有具体细节。深合区是“一国两制”下粤澳创新合作先行先行的示范区,涉及两地的人员磨合、法规建设、政策讨论,牵涉面广泛,需要较长时间讨论才能公布也可以理解,也凸显澳门借助横琴达至经济适度多元的目标,并非朝夕可成事,至少仍需多年的深耕细作才有收获。

结业影响多元步伐

全国失业率激增(去年居民失业率3.9)(4)

疫情阴霾笼罩,深合区建设过程中,本澳现有产业结构未能稳住经济大局,经济民生、就业市场持续恶化。近日有关支持稳定博彩旅游业、稳住经济基本面的呼声增加,反映各界对短期内的经济形势渐感不安。忧虑疫情挥之不去,加上成本“疫”市上涨,未知能否支持下去。

202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到,中短期内,综合旅游业仍是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促进旅游业逐步复苏是促进整体经济复苏的关键。学者指出,今年首季尤其三月以来,经济气氛不乐观,民生消费保守,企业为保现金流避免不必要投资,将持续消耗过去累积下来的资金,甚至结业、休业,届时要重新累积资源。中长期也会影响经济适度多元步伐,因此在防疫前提下稳住经济基本盘,让企业生存、保住民生,迎接多元发展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