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教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新版诊疗指南中对于疑似病例判断的标准,把第一条的“发热”改成了“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这一修改是为了不放过临床表现轻、但具有流行病学的病人。

但同时,李兴旺教授补充说“如果没有接触过感染者,偶尔咳嗽两声也不需恐慌。在传染病诊断上,除了关注临床症状,我们要更关注流行病学表现。”

咳嗽有痰流鼻涕是不是新型病毒(咳嗽流鼻涕是否在家忍着)(1)

学会甄别普通呼吸道症状与新冠肺炎的区别

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当下,若原本只是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就急忙跑去医院,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据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介绍,新冠肺炎和2003年的SARS,2013年的中东MERS,都是致病比较强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去,和季节性感冒、流感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比较重的时候才出现咳嗽,甚至有些人刚开始发热都不明显,就是没劲。

对比新冠肺炎的症状,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其存在较大差异。

哮喘,三大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接触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极为常见的诱因,春季寒流未退,家长应注意儿童保暖及环境卫生。

咳嗽变异性哮喘一种非典型的哮喘,以慢性咳嗽为唯一表现或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症状为咳嗽时间>8周;夜间或清晨咳嗽为重;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少量自色稀薄痰,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在我国,有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幼儿中更为多见。

其实,哮喘患儿除了需要远离过敏原、病毒、运动等诱发哮喘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隐形的威胁潜藏在孩子体内,那就是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应变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特征是鼻部炎症及鼻腔阻塞,可导致肺功能改变和哮喘的发作,还会影响睡眠和学童记忆力等。典型症状为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可伴有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

值得提醒的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同一气道的两种疾病,常常合并存在。上下气道炎性反应具有相似性并相互影响,被形容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更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因此治疗要做到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让孩子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居家隔离应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不给疫情“添乱”

在治疗上,近期天气变化频繁,应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需提高警惕,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在不前往医院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回避过敏原、服用药物两点来控制病情。

对于哮喘,治疗药物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

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调节剂、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等。

缓解药物:按需使用,用于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症状,常用的有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一般会比成人高,在用药方面应更加谨慎,兼顾药品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对儿童生长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的剂型。比如孟鲁司特钠,成人是吞服的片剂,儿童剂型则做成四毫克或五毫克的颗粒剂及咀嚼片。“用量基本靠猜,用法基本靠掰”不利于儿童哮喘的控制。

对于过敏性鼻炎,我国诊疗指南介绍了4种规范治疗的方法:回避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外科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中药、鼻腔冲洗。

过敏性鼻炎属于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疾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呼吸科医生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主力,在呼吸道病情较轻的情况下,患者应尽量减少前往医院,减轻呼吸科门诊的负担。不给疫情“添乱”,就是对前线呼吸科医生最大的致敬。


#清风计划#汇聚海上名医,连接人与健康

#超能健康团#

合作coop@xinjk.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