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学里讲的明德 大学第2课明明德?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大学里讲的明德 大学第2课明明德

大学里讲的明德 大学第2课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像《中庸》的第一句话已经把《中庸》的精髓传递给了我们一样,《大学》也是用第一句话就概括了整部大学的精髓。

朱熹先生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叫做三纲领,或者简称三纲。就是说这是《大学》里最提纲挈领的三个关键,读懂三纲对于我们学习和进行《大学》的教诲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九个字,但是却寓意深远。

明明德

第一个明是做动词,是发扬和弘扬的意思。

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是明亮的意思。

明和德连在一起原来不需要等,就是光明的德行。遮蔽的光明本性就是明德。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那我们打一个比方,把明德看作一盏明灯就更好理解了。为什么只说明还不够,而一定要讲明明德呢?这就好比我们在漆黑的房间里面,原本就有一盏明灯,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把灯打开,房间还是不会明亮起来,我们就还是要在黑暗里面跌跌撞撞。

所以明明德就好比是我们要去在黑暗的房间里面明明灯,我们要去把这盏原本就光明的灯打开。灯亮了,房间也就亮了,我们也就不再会跌跌撞撞,因为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

明明德就是要去点亮我们的心灯,心里的灯明亮了,我们的世界就不昏暗。

所以,为什么《大学》一开篇就是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呢?因为明明德去发扬我们内心本有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要抵达大学之道所要用到的最根本的功夫,是提纲挈领的。

就像我们后面会陆续学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都是明明德功夫的具体实践。这些重要的实践功夫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也会逐渐的展开来讲。我们先用两句《大学》里面很经典的原文先来体会一下明明德的功夫到底是怎么去做呢?

比如: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讲的就是诚意的功夫,说的就是让自己的意念更真诚,就是要不欺骗自己,要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美好的容颜一样的自然而然。

这里不自欺,不欺骗自己就是我们要去用的功夫。当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更加真诚纯粹的时候,不就是在发扬我们内心原本就有的光明德性吗?还有一句也特别的生动形象“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想象一下,当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许多只手指在指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大概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胡作非为吧?!可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那就不一定了,对吗?所以这里讲的还是诚意的功夫,也是明明德的实践之一,那就是越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反而越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去做不好的事情。甚至连不好的念头都不要有,就像我们被十双眼睛看着、十只手指指着是一样吗?想想看,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不就是通过启用自己内心原本就有的光明德性,并且让它越来越显明了。

我们学习明明德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传习录的《徐爱录》当中,阳明先生指出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原来明德既是我们内心光明的本性,同时也是天理大道,明明德的本质就是要去除掉我们心上的不明和贪欲。明明德和天理大道相应,我们知道阳明先生给我们最著名的教诲之一就是天理即良知,所以说也可以理解为去达至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