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康乾之际,朝中有一位三朝元老的大臣叫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族大臣。

对清朝贡献最大的十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对汉人宰相父子)(1)

张廷玉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母亲为姚氏。

张英最初在翰林院供职的时候,家境贫寒,曾有人以千金相送,张英和妻子姚氏谈及此事,姚氏说:“平白无故得了千金,若有人问及,能不感到惭愧吗?”

张英后来工资奖金逐渐增多,但是姚氏依然以勤俭持家,一件青衣衫穿了好多年也不换新衣裳。

后来张英当了宰相,姚氏更加谦卑。

有一天,亲属家的婢女代为主人探访,姚氏正在缝补衣裳,那个婢女误以为她是仆人。

婢女问她:“夫人安在?”

姚氏起身说:“我就是啊!”婢女感到十分惭愧。

可见,姚氏穿戴之简朴。

对清朝贡献最大的十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对汉人宰相父子)(2)

张廷玉到翰林院的时候,康熙帝曾对左右夸赞张廷玉有个好母亲:“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

在满族势力占据主要地位的清朝,张英父子先后任职宰相,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张氏父子能够功成名就,离不开姚氏的贤惠和廉洁。

02

晚清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为官清廉,生性颇主廉介,居常不轻取予。虽历九省总督巡抚之任,身后宦囊,殊不丰裕,综其所蓄,尽两万金耳。

沈葆桢青史留名,很大程度在于他有一位“廉内助”,沈葆桢是清代名臣林则徐的女婿,妻子叫林普睛。

当年,沈葆桢进京参加礼部考试,家里贫穷没有路费,林普睛就把自己的手镯等装饰物卖掉,为丈夫凑足了盘缠。

没有了手镯,林普睛以蜀地出产的一种藤条编成装饰品代替。

对清朝贡献最大的十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对汉人宰相父子)(3)

后来,沈葆桢成了一方大员,而林普睛依旧戴着那只藤条手镯。

林普晴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贤淑端庄,知书达理,以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份嫁到了贫穷的沈家,她不抱怨,因为她看好丈夫的为人,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好前程。

从没下过厨的林普晴婚后就走进厨房,为一家子老小煮饭烧菜,料理家务井井有条,过日子精打细算,“断线残纸”等废旧物品从不轻易丢掉。

林普晴还曾在丈夫外出筹集军饷时,亲自主持守城战斗,维护了丈夫的声誉,堪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愧为名门之后。

在她的支持、辅助下,丈夫沈葆桢最终踏入仕途,成了朝廷的重要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