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文辉

2022年福建省中考将于6月25日开考,今年我省中考考生人数近100万人,其中,福州中考考生总数为8.38万人。随着中考日益临近,不少考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也倍感“煎熬”。因此,在这最后冲刺阶段,“过来人”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21日,海都记者采访了去年中考表现优异、现就读于福州一中的高一学生陈心澄,由她向初三考生分享考试经验。此外,记者还请教了初三老师、学生家长及心理科医生,请他们谈谈考生与家长在备考与考试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中考该怎么准备(如何备战中考海都记者采访)(1)

学霸经验

稳定心神,保持做题手感

“我觉得在最后的阶段稳住心态最重要。无论之前的成绩怎么样,都要把心态放平。”陈心澄的初中三年是在福州一中的初中部度过的,她回忆自己在离中考最近的一次模拟考中取得了年段第三的好成绩,但也没有因此得意自满。

同时,她也告诉学弟学妹们,不要因为还有内容没复习完就开始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在最后这段时间把所有内容都看完。“记得当时我没有时间复习完语文古诗词,心情挺焦虑的,后来问了其他同学,才发现他们也没有全部复习完。这段时间应该回归课本,不要再学新的东西了,理科的把之前的错题拿出来看一看,文科的就跟着大纲走一遍。保证做题的手感,才可以把现有的水平最好地发挥出来。”

陈心澄说,有紧张的情绪,或是心情不好是非常正常的,学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到周边走一走,做一做运动,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考前一定要冷静,“深呼吸、冥想,甚至做一套眼保健操都可以”。

家长心得

少点唠叨,给予适当关心

“家长要放轻松,自己紧张的话也会影响孩子,不要过多关注,但是要给予适当的关心。”陈心澄的妈妈郑女士说,自己不会过问孩子的复习情况,但是只要孩子向她倾诉,她都会认真倾听并且给孩子打气。

“建议家长不要问‘你复习得怎么样了’‘语文背完了吗’这样的问题,不仅没有什么用,还会平添焦虑。”郑女士说,“更多的是要给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因为只有他们才最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试期间可以给孩子准备温水和太阳伞,提醒他们有没有带好准考证和文具等。也不要和孩子起冲突,认真准备后勤工作就好了。”

郑女士认为,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家长的“诀窍”就是鼓励。“其实中考只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小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家长能做的就是少点唠叨和指责,多做引导和给予肯定。”

郑女士还特别提醒,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学习不易,在伙食上“大补特补”,这并不可取。“考试期间不用额外增加营养,就吃平时常吃的家常菜,注意食物的属性,不吃易上火和寒性的食物。”

老师支招

回归课本,合理安排时间

福州一中初三的数学老师林玲建议,学生在考前这几天要按照自己熟悉的生物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还可以借助做过的九地市二检卷或各校的综合练习卷再次梳理各学科的知识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当然也不能只是看做过的题目,最好还要做一些新的练习题,但是不要纠结于难题怪题,让自己保持做题的手感、思维的活跃。

林玲老师还列举了考试期间的注意事项:

♦ 考试的时候,试卷一般会提前5分钟发放,填涂完考试相关信息后,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浏览试卷,建议按顺序从前到后,由易到难,增强自己做题的信心。

♦ 考试过程中认真审题,注意书写,答题规范,不要越过答题框作答,务必看清题号再动笔。

♦ 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长时间,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

♦ 考试期间,尤其是第一天考试结束,不要着急对答案,以免影响后面学科的发挥。而所有科目考完要及时还原答案,为后面的估分报志愿做好准备。

医生提醒

着眼当下,注意放松心情

“面临中考,最多的问题是出现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是我们在压力大时很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学们要勇于接纳自己面临考试时产生的这些情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心理科医生孙江男说。

孙江男医生建议,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考试是客观存在的,与其关注不可知的将来,不如着眼当下。要养成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在紧张时可以做几组深呼吸放松练习。

“当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不进去的时候干脆放下书本,活动活动身体,只有当我们放松心情,才会让我们的复习效率更高。多和父母、老师倾诉,释放自己不安的情绪,也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孙江男医生建议。

孙江男表示,作为孩子的家长,可以做到的就是考前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家长感觉到孩子烦躁不安时,可以和孩子敞开心扉谈谈,也可以提议饭后一起去散散步等,用行动带着孩子有张有弛,让孩子保持稳定的情绪。

编辑: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