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投名状》中,以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在兄弟赵二虎(刘德华饰)、姜武阳(金城武)的联手合作下,将太平军占领的大城市苏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双方相持,围城长达九个月,粮草耗尽艰难苦撑。最后赵二虎孤注一掷,只身前往城中劝降,终得全身而退,苏州克复。

然而接下来的事却让赵二虎崩溃——老大庞青云执意要剿杀投降的4000步卒,理由是粮食无多恐再起祸端,二来是降卒不同意收编也不就地解散。

此结果让身为主将的庞青云痛下杀心,而赵二虎则承诺的降卒无性命之忧彻底泡汤,兄弟三人在诚信道义和追名逐利的价值观上彻底割裂。

苏州投名状真实历史(投名状杀降只为馒头)(1)

赵二虎抗议杀降

当然,这仅是电影艺术的一种展现形式,为的是突出兄弟二人在人生信条上的格格不入。收复苏州也确实取材于真实历史上的“淮军克复苏州”之战,而且也确实有“诛杀降将”的真实情况,但过程与原因,以及杀降的后果,要远比电影呈现的,精彩至极。

淮军合围苏州城

时间已经到了1863年,距离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沦陷”也就一年的光景,可以说此时的太平军势头几近濒临崩溃。尽管太平军仍旧有百万之众且声势浩大,但兵败如山倒的局势已经无法扭转。这一点,忠王李秀成看的最为清晰,而且他深感,军中派系的隔阂将成为压垮天国的最后一颗稻草。

苏州城的克复就源于此因。

苏州投名状真实历史(投名状杀降只为馒头)(2)

围困苏州

太平军占领的苏州是一座实打实的坚城,要想从外部单靠武力攻破这10万人驻守的城池,谈何容易,而且此时围城的李鸿章淮军,上下总共不超过3万人。硬拼,明显毫无胜算,因此双方陷入相持。但苏州城内的太平军却发生了异动。

有人要投降

原本驻守苏州城的太平军主帅就是忠王李秀成,但因天京危机李秀成奉命率军驰援,于是交由其部下穆王谭绍光接任副帅。

谭绍光是跟着李秀成从广西一路拼杀过来的,可以说是“老军”。但他对军中湖广地区加入的太平“新军”向来不予好感,而且甚是轻视。这一点让纳王郜永宽甚是抵触,加之郜永宽的部队要远多于谭的老军,因此也敢于在明面上较劲。

郜永宽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投机之人,他对太平军日渐腐化的制度和人心涣散的局面早已心怀顾虑,因此有投降官军的打算,加之李鸿章向来善于招降纳叛,因此决定同官军秘密接触,以表投诚之意。

有投降之心,却无投诚之意

此消息对李鸿章来说却是天大的惊喜,因为苏州之局本是死结,打的话无论如何都要付出巨大损失。而此时城内献降直接解决了苏州的围困。

李鸿章一面命大将程学启(太平军降将)反复确认虚实,二来交待尽可能答应对方投降的条件。待程学启将郜永宽献城的条件告诉李鸿章时,李鸿章犹豫了。

郜永宽的条件是:自己手下的“四王四将”必须要有朝廷授予的官职,而且还是实缺的总兵和参将(不要虚衔);自己手上的兵卒不解散,就地留守苏州城。而且郜永宽非常“鸡贼”,为了能确保李鸿章不在承诺上耍赖,居然邀请当时的常胜军统帅戈登做担保,想借助洋人的势力来为自己的安危加码,而戈登居然欣然接受。

苏州投名状真实历史(投名状杀降只为馒头)(3)

献降的太平军

这一要求,完全如同《投名状》中赵二虎招降的太平军所提条件。只不过担保人不是兄弟,而是洋人。尽管郜永宽相比电影中的太平军做足了对后路的铺垫,但李鸿章却还要比庞青云更毒辣,更阴谋。

献城

郜永宽在确认收到李鸿章的“招降信”后,开始伙同手下的四王四将密谋献城之计。此时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在郜永宽同程学启沟通的过程中,身在天京的李秀成率1万人马回援苏州,中途还帮助无锡的太平军解围,说让一起赶援苏州。

此时的李秀成刚到不惑之年,极其老练,深蕴事道人心,他其实已经发现郜永宽部有反意,却碍于无凭无据,以及忌惮他的6万多人马,此时处决郜永宽必将内乱崩溃。再加上他回天京复命的时间已到,因此多做无意,只给郜永宽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安危于寄众兄弟,切勿相残,互相给条生路。”

李秀成一走,郜永宽终于还是实施献城之策,并要把谭绍光的人头作为投诚之礼。

这天,谭绍光召集众将在穆王府商议军事时,为了能做足行使主帅的威严,当场就对诸王、将领责骂,对郜永宽部的将帅更是指手画脚。会议由商讨变为激烈的争吵,最后郜永宽部的汪安钧突然抽出短刀将谭绍光刺死,众人皆愕,郜永宽部正式反叛。

苏州投名状真实历史(投名状杀降只为馒头)(4)

此消息传到李鸿章耳朵后,立马派3000人马进城,伙同郜永宽部将谭绍光亲兵歼灭,然后逐街逐巷绞杀谭部老军,直到第二天早上,苏州城正式告复。

鸿门宴

过了一天后,郜永宽部收到两江总督的邀请授功帖,要一大早到李鸿章大营。

八人马不停蹄来到后,李鸿章已在营内设下酒宴,并准备了官服顶戴。八人陆续做到两侧,李鸿章命下人将官服顶戴端到八人面前。正当八人开始更换朝服之时,下人立马从托盘下拔出短刀就是一刺,郜部八人根本来不及反应便应声倒入血泊之中。

此时李鸿章立即派程学启部人马进驻苏州收缴降兵,以“郜部诈降被诛,城众降者无关”为由很快平息了此次杀降风波。当然,八人的亲信部队也做出了反抗,但无济于事,皆被程学启部剿杀。

后续

当然,苏州杀降事件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收复其他太平军部更加困难,而且还连带扯进来了常胜军戈登的信誉损伤,因为他以大英帝国的身份做郜永宽的担保,结果被李鸿章无情的践踏了。之后戈登曾经举着枪想和李鸿章一对一决斗,要捍卫自己军人的信誉和荣耀,但李鸿章死活不搭理这个“脑筋不开窍的黄毛。”

关于李鸿章为何要杀降将的原因,网上的分析有很多,无论是程学启的怂恿,还是降将的要求苛刻,还是为了间接对付常胜军,以及为了粮饷银钱等等,都是为了说明这件事情在李鸿章看来是必要的。或许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真的就如《投名状》中那般,每个人都是被心中信仰的利益所驱使而动。

李鸿章,更不例外。

苏州投名状真实历史(投名状杀降只为馒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