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一个“字”出现的概率特别多,且每次或明或暗的出现都能直指秘密核心,就是“南”字。

本文借由“南”字,梳理一下与其有关的几个关键线索。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1)

一,地陷东南的甄士隐

《红楼梦》第一回,就讲到“地陷东南”,引出了甄士隐。

甄士隐一家三口的兴亡,直接关乎宝黛钗三人的一生,还有贾家兴亡的真相。

甄英莲丢失又死去,是林黛玉的写照。

甄士隐家破人亡又出家,是贾宝玉的写照。

封氏家破人亡,丈夫离去出家,是薛宝钗的写照。

而甄家被“隔壁”一场大火烧得家破人亡,也暗示荣国府败亡的根源,在隔壁宁国府,是为“家事消亡首罪宁”。

二,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普遍被认为与贾家对应。一南一北,亦真亦假。

由于贾宝玉和甄宝玉极为相似,也说二者其实一家。江南织造曹家故事就大体以此为依据。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2)

不过,从贾家从南京北迁,南北各有一座国公府来看,分明是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情况。

如此一来,南京甄家为真,代表嫡长正统。北京贾家为假,则是小宗非正统,讽刺朱棣篡位得位不正。

对此,荣国府的贾赦袭爵,却是贾政二房当家,也给出暗示。

三,南院马棚起火

刘姥姥给贾母讲雪下抽柴的故事,交代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后文。谁想故事没讲完,南院马棚突然起火,表明金玉良姻是祸非福。

不但如此,这件事还暗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不久,贾家就被抄家。妙玉的体己茶也有暗示。

与甄士隐家葫芦庙的火一样,火通祸,表明祸事发生在“南”。南院很关键,下文再说。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3)

四,薛蟠被强盗打劫

薛蟠去南方做生意,还去了林黛玉的老家姑苏。不想回来路过京南的平安州不平安,遭遇强盗打劫,被柳湘莲所救。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薛蟠遭遇的强盗,就是柳湘莲的精心策划,目的是为与薛蟠化解恩怨,能够回京。

但这件事的核心在两点。

第一,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有帝王之影射。

当日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预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是贾宝玉遭难后,林黛玉被异国王“抢走”为妃。

薛蟠被强盗打劫,代表皇帝遭遇了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变故。不但影射贾元春之死,更预示了贾家抄家的真相。是为“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二,柳湘莲故意设计陷阱针对“帝王”,也暗示贾家与北静王图谋不轨,要针对皇帝不利。

王熙凤讲述“聋·子放炮仗”的故事,就指出贾家要与北静王这“龙子”一起做惊天之事失败,与薛蟠被打劫对应。

再要说回“南院起火”。南院通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因苑内有永定河故道穿过,形成大片湖泊沼泽,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是皇家猎场,最容易出现针对皇帝不利的行动。

薛蟠从南回京,走了陆路,他被强盗打劫,与贾家南院起火故事结合来看。细思极恐。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4)

五,粤东的官和茯苓霜

粤东的官送给贾家几篓茯苓霜,导致柳五儿殒命没能进入怡红院。

柳五儿就是林黛玉的影。她的死影射黛玉之死。她至死没能进入怡红院,也表明宝黛姻缘无果。

一切根源来自“粤东的官儿送来的茯苓霜”。

茯苓霜为草木精华制成,就仿佛太虚幻境的“群芳髓”。

林黛玉是草木之体,失去精髓仿佛泪尽而亡,应与“南”有关。粤东在南。

六,南柯子又叫南歌子

果然,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后,第一期就是作《柳絮词》影射众人之婚姻。

结果贾探春得了《南柯子》,又叫南歌子。

《南柯子》有南柯一梦之意,与贾母当日在清虚观打醮掣得《南柯梦》的戏一样,代表贾家富贵的败亡和幻灭。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5)

而贾探春外号蕉下客,典出蕉叶覆鹿。

贾宝玉又与《邯郸记》的黄粱一梦有关。

兄妹二人都是“做梦人”,合作《南柯子·柳絮》,贾家败亡注定不可避免,

且败亡原因不但与“南”有关,贾探春外嫁之后就是败亡的具体时间。

贾探春远嫁,根据薛宝琴的西洋美人诗来看,最可能嫁去西海沿子真真国那边。会与郑和下西洋的路径重叠,“南下西去”。

《南柯子·柳絮》讲述有贾宝玉在贾探春出嫁后还能一见。肯定在贾宝玉出家后去寻了妹妹。

那么,他去找贾探春干什么?

众人作柳絮词影射姻缘。不光贾探春远去,林黛玉的柳絮词和《桃花行》也讲远去离开贾家。

柳絮词后潇湘馆放风筝,黛玉的美人风筝飞走,贾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追不上。表明林黛玉远去,贾宝玉不能相随。

但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只凤凰缠住后,遭一只双喜字风筝再来缠住裹挟而去,是有凤来仪,二女同嫁为王妃的伏笔。

贾探春的杏花签,必得贵婿,预示远嫁作王妃。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故事,同样远嫁作王妃。

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号潇湘妃子,则是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典故。

种种线索都表明贾探春和林黛玉二女同嫁西海沿子那边。贾宝玉出家后,其实是去找林黛玉了。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6)

七,南安太妃

贾探春与林黛玉为什么会“同嫁”?

柳絮词后,曹雪芹马上写到贾母寿庆,来了南安太妃要看姑娘们。

当时贾探春陪着薛宝钗、林黛玉、薛宝琴和史湘云出来。

薛宝琴和史湘云有婆家。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就只剩下贾探春和林黛玉,无论人物、家世和出身最好。

南安太妃则有“难安”之意。她来给贾母做寿,就表明会让贾母难安。

而贾探春和林黛玉的远嫁,肯定会让贾母寝食难安遂一病不起。

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不得已同意娶薛宝钗给贾母冲喜,则又对应了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

至于贾宝玉同时失去“贾探春和林黛玉”。石呆·子失扇子故事给出伏笔。

石呆·子的扇子分别是“湘妃、玉竹、麋鹿和棕竹”。

湘妃就是林黛玉,麋鹿就是贾探春,玉竹可作贾宝玉,他们最终三人的踪迹在一起。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对林黛玉发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林黛玉嫁作帝王妃(贵妃品级为一品夫人)后死去,贾宝玉在抄家后出家为僧,兑现承诺找到黛玉的坟前守墓余生。就是《南柯子·柳絮》所指与探春再见之意。皆因黛玉和探春一起同嫁。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暗示(红楼梦的谶语和伏笔)(7)

八,粤海将军的玻璃炕屏

关于贾家抄家的结局,同样与“南”有关。

贾母寿庆时,粤海将军送来玻璃炕屏,是第二次提到,第一次是王熙凤的嫁妆。

粤海将军是邬家,通无家。

王家通亡家。

贾家灭亡实际与这两家有关。

粤海将军同样在“南”,贾政曾被外放海南为学政。还在中秋节赐给贾宝玉几把海南带回来的扇子。

扇子通“散”,推测贾家抄家后,贾政王夫人被流放海南。贾宝玉出家后,南下在海南与父母做最终拜别后,乘船“南下西去”去寻找林黛玉和贾探春。

所以,《红楼梦》的一切真相都沿着这个“南”顺藤摸瓜,就都有了答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