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我,总觉得父亲的诗词,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在看到父亲稿纸的那个下午,我才真正悟到:这是一辈子没赚多少钱的父亲,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孙们传递学海无涯和奋斗不息的教育理念。”

清明对长辈的寄语(人到中年读懂父亲)(1)

清明对长辈的寄语(人到中年读懂父亲)(2)

庚子清明 更懂清明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每天还到硚口区古画社区内燃小区值守。

昨天(4月4日)清明节值守结束,已是下午时分。回家消毒、洗澡后,翻阅手机新闻、微信,满屏皆哀伤。

昨晚,从朋友圈读了文友张芳女士怀念她父亲的三篇文字,其中《紫荆花落了,父亲也走了》是今年新近写的;另外两篇《父亲的诗和远方》《父亲的稿纸,我的简书》系她前两年的旧作。

我是通过“西窗记读书群”认识张芳的,与她有过连续两年参加西窗记新春联谊活动的接触,但不过是点头之交、相互微笑招呼而已,真正与她交往不过半年时间。窃以为,她这三篇怀念父亲的文章,是我断断续续看过她两年多朋友圈随笔中最率性、最真情的文字。

她在单位上班之余,还忙于帮助老公打理“古月一品包”面点生意;但她总坚持在夜深人静或忙碌之余,始终不忘写几笔随感。从而,也让我这两年多来,在她的日积月累中看到她文字的进步、思想的升华,这固然有她自己的坚持与执着,更有她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根植于她精神的传承。

我读罢她三篇怀念父亲的文字后得知,她父亲生前是一位清贫的中学教师,曾经从武汉江夏老家下放到宜昌秭归支教多年,与从事幼教的妻子一起,用微薄的薪水抚养四儿一女的成长。

“儿女多、父母苦”,其间的艰辛自不待言。她父亲身体一向羸弱,中年后得以返回江夏家乡执教,退休后还为供养儿女们读书上学、出国留洋的花费操心费力,还曾被原校返聘或到职校从教“拿补差”,只求能多一点薪水养家糊口。所幸,儿女们都读书成才,各自成家立业。

清明对长辈的寄语(人到中年读懂父亲)(3)

晚年后,父亲就近上老年大学,写诗练字、填词作画,自己乐此不疲,但往往多不被妻子和儿女们理解。

“少时难识清明意,如今满襟故人情。”正如张芳女士作为父母亲最小的“幺女”,也只是在人至中年、父亲病故后,才逐渐明白——“这几年,父亲的稿纸,是根植于我内心深处的种子,是我学习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原动力,也是我真正理解他凄凉与热爱、失落与奋斗相互交织的一生的重要媒介。

年轻时的我,总觉得父亲的诗词,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在看到父亲稿纸的那个下午,我才真正悟到:这是一辈子没赚多少钱的父亲,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孙们传递学海无涯和奋斗不息的教育理念。”

我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如今,我们人到中年,为人子女、也身为父母,但真的不知道,我们还要走过多少路、读过多少书、经历多少世事,才能读懂父爱的深沉、父亲的沉默!

清明对长辈的寄语(人到中年读懂父亲)(4)

我读了她的三篇随笔后留了几句感言,她老公、古月一品包老板老胡回复说,“怀念,是一种力量,一种对生活不容丝毫懈怠的力量!”对此,我深以为然。但我更以为,我手写我心、真情出好文。张芳女士的这三篇怀念父亲的随笔,不见得文字写得有多么优美,但字里行间真情实感、真情流露、真情告白,作为女儿的祭父文,感情细腻、朴实感人,不失为好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庚子鼠年,置身武汉,在刚经历过疫情风暴、度尽劫波后,也许我们每个人对世事、对生命、对健康,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与关切!

年岁越大,越懂清明;庚子清明,更懂清明。在慎终追远的清明时节,我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进!也只有生者更健康、更幸福、更坚强地活着,才是对已故亲人、抗疫英烈和逝世同胞们,给予最好的祭奠与告慰!

作者:晓荷

来源:俞仓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