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国共产党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鼓动红军走苏联式的“城市包围农村道路”,在大城市发动武装暴动,通过一省或数省的胜利,夺取全国性政权。

正是在这种“城市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设在白区的许多地方党组织因急于组织暴动而暴露,遭遇国民党特务摧毁打击,红军部队在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伤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立三路线。

制定“立三路线”的负责人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李立三。

三立是谁提出的(他是立三路线的制定者)(1)

李立三:剧照

1899年出生于湖南株洲醴陵的李立三,年仅20岁时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就去了法国勤工俭学,追求革命真理。他虽然年纪比毛主席等很多开国元勋都小,但是在党成立早期时,党内职务比绝大部分人都高。

1929年毛主席被迫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后,红军军事行动遭遇重大挫折,是李立三明确支持毛主席在红军的正确领导,并亲自为毛主席复职红军前委书记职务。

当时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老总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红四军,朱德担任军长,毛主席则是红四军前委书记。

三立是谁提出的(他是立三路线的制定者)(2)

毛主席:剧照

后来在围绕红军领导权的问题上,毛主席与朱老总发生了分歧。朱老总坚持军队民主分权,共同决定军事,而毛主席倾向于集中权力,统一指挥。但朱老总的意见得到多数支持,无奈之下,毛主席辞去了前委书记,并短暂离开了红军,去了闽西养病。

中央得知红四军的矛盾后,令接替毛主席担任前委书记的陈毅亲自到党中央驻地上海汇报工作。陈毅首先汇报工作的对象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宣传部长、秘书长李立三。

李立三在南昌起义之前就是党的高级领导人。1927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李立三就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首次成为正国级领导。1928年六届一中全会后,李立三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时的毛主席在党内仅仅是中央委员,级别要比李立三低两级。

三立是谁提出的(他是立三路线的制定者)(3)

李立三

当李立三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内部朱毛之争的核心矛盾后,就代表党中央明确支持毛主席在红四军前委的正确领导,并对毛主席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大加赞赏,还专门起草了《九月来信》,调和了毛主席和朱老总之间的争议,并恢复了毛主席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

李立三虽然支持毛主席“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但是曾一度否决了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顾中国革命实际,顽固地坚守照搬外国的革命经验,导致红军受到重大挫折。

1930年,红军的革命斗争局面有了好转,又赶上了5月份爆发了蒋冯阎中原大战,党中央的部分同志错误地以为中国革命高潮已到,适合在大城市展开革命暴动,夺取多个省份的革命胜利。

于是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的主持下,通过了他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从此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立三路线”正式形成。不过,这是在周恩来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议,没能及时制止错误。

三立是谁提出的(他是立三路线的制定者)(4)

红军:剧照

毛主席虽然不赞同李立三为首的党中央通过的攻打中心城市的决议,但红军作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又不得不听从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最终导致红军在攻打长沙等大城市时,兵力损失巨大。

随后在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上,李立三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更正了“立三路线”,事实证明了李立三遵从的苏联那一套“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只有毛主席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是基于中国革命事实摸索出来的正确道路。

广大人民军队也正是沿着毛主席这一道路,最终于1949年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三立是谁提出的(他是立三路线的制定者)(5)

李立三在承认了错误以后,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去了苏联工作,他在苏联工作生活长达15年时间,不仅错过了红军多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还在苏联迎娶了一位俄罗斯姑娘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中文名李莎),成为我党历史上唯一一位迎娶了外国妻子的正国级领导人。

1946年李立三回国时,妻子李莎也跟着回到了中国,从此一生留在了中国,从事俄语教授工作,是中国俄语教育的开创者,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