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14岁初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来进入当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

青帮始于效命清朝的民间组织漕帮,创立人因为有来自少林寺以及信奉罗教缘故,由此青帮也信奉达摩、惠能,颇有禅门意味。在鼎盛时期青帮拥有72个半码头128帮,占据天时地利,到后期青帮的走私业务也如鱼得水。顺便提一下当时并行的一个帮派,洪门。洪门有另一个名字,叫天地会。据说是由南少林武僧所创,康熙年间他们曾远征西藏,回来后却又被八旗军追杀,一气之下就创立了一个组织用来“反清复明”。在早期革命运动中,连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都是洪门子弟。洪门领袖有一句话深得民心:“谁能拥护国家于危险,救人民于水火,我就拥护他。”1925年,洪门致公堂改为致公党,成为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与洪门不同,青帮入会的复杂度和难度系数就很高,并要求“师徒如父子”的传承,所以就有“青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的说法。青帮到了杜月笙这一代的时候,漕运已经没落,帮派都在干一些不太正当的事了。当时青帮老大黄金荣就是在赌场和烟土(鸦片)买卖里大捞不义之财。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2)

在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没有一个人的人脉圈子能达到杜月笙的广度和深度,大到商界、军界、文坛的名流人物,小到地方上的帮派头领、饭店老板,他们提到杜月笙,出于敬佩也好,嫉妒也罢,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杜月笙从上海的地痞流氓出身,结交权贵的方式无非是"钱"、"色"两个字,但杜月笙总有本事不给人落下话柄。"不傲慢","不媚上不欺下",是杜月笙为人处世的精髓所在,无论他在江湖之中的地位如何,无论他手上有多少权力和财富,他都能让对方感到尊重和善意。杜月笙是上海滩大佬,在那个时代自然是妻妾众多,他明媒正娶的有5位夫人,然而这5个夫人的结局大不相同,大夫人结局最惨,老五孟小冬的结局最好。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3)

杜月笙的五位妻子

大太太沈月英是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最初,杜月笙很是宠爱她,因为一方面,沈月英嫁给杜月笙,是黄金荣的夫人做的媒,媒人的面子很大;另一方面沈月英虽然不能生育,但领养的儿子杜维藩进门后,杜月笙的事业出奇的顺利,很快就奠定了在上海滩的地位。因此,杜月笙即便后来身边美女如云,可最看重的依然是沈月英。沈月英回娘家,要经过长泾河。沈月英要杜月笙修一座桥,以方便她回娘家。杜月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三个月后,一座漂亮的水泥桥立于河上。但沈月英由于对杜月笙迎娶姨太太的做法醋意大发。为了报复杜月笙,就勾搭上了表兄傅方林。奸情败露后,杜月笙将傅方林撞成残废,将沈月英幽禁终生。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4)

第二个太太陈帼英,解放后留在了大陆。陈帼英原本是个好学生,不过出身贫寒,在上海读书不得不自己赚钱,于是去了舞厅做兼职,机缘巧合,杜月笙遇到了陈帼英,而且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后来,年仅15岁的陈帼英就成为了杜月笙的二太太。陈帼英给杜月笙生了三个儿子,在国民党败退后,杜月笙举家迁到香港,但是陈帼英此时和杜月笙产生了矛盾,一气之下回到了上海,后来就留在了大陆。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5)

三姨太孙佩豪

三夫人杜孙佩豪,是唱苏滩的名人筱桂荪的外甥女,可以说孙佩豪的唱功是得到了筱桂荪的真传的。当时年仅16岁的孙佩豪贪慕杜月笙的荣华富贵,杜月笙也看到了孙佩豪的花容月貌。于是一拍即合,婚后两人生下维屏、维亲两个儿子。由于和四房姨太的矛盾,在杜月笙死后,孙佩豪侨居英国。后来到了美国后去世。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6)

四太太姚玉兰,京剧老生筱兰英与梆子青衣姚长海的长女,演员。杜月笙第四房太太,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她父亲是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自己也是著名的京剧演员。1928年,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看中。杜月笙便将姚玉兰、姚玉英强行占有。一周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就独自一人进入杜月笙府中,成为杜月笙的第四个太太。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逝世,丧事办完后,姚玉兰将丈夫的灵柩迁居台湾。姚玉兰在台湾得到了宋美龄和孔二小姐的照顾,1980年代病逝于台湾。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7)

五姨太孟小冬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被《天津大风报》评为“京剧冬皇”,杜月笙的五太太。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孟小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曾经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情侣关系,但是在1925年杜月笙见到孟小冬后,便开始了朝思暮想,试图用各种方式接近孟小冬。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杜月笙返回上海后,两人确立了关系,1949年跟随杜月笙到了香港。1950年二人结婚。1967年时,晚年孟小冬到达了台湾,1977年因病去世。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8)

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后,是如何谋生

杜月笙一死,整个杜家也就散了。孟小冬只从杜月笙的遗产中分到了2万美金,然后留下了杜月笙时常戴的一条金手链,作为自己追思丈夫的一点念想,只身在香港定居了下来。自此之后,孟小冬便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十里洋场的繁华,也没有了戏曲名角的光环,也失去了杜老板夫人的荣光,陪伴她的只有三只爱犬。此时的孟小冬已经退去了往日的铅华,她不再化妆,也不再穿着往昔的华丽服饰。孟小冬在香港也有一些朋友,他们每当和孟小冬偶有相聚的时候,都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红遍上海滩的名媛竟然真的变成了一个平凡的老太太。其中有不少人不愿见孟小冬这般蹉跎岁月,便想尽办法邀请孟小冬复出唱戏。然而如今的孟小冬早已经不再眷恋舞台上的荣光,她婉拒了一切登台的请求,或许对她而言那个舞台上的孟小冬早已经不在了,现在这个是杜月笙的遗孀,任何抛头露面的事情都是不合适的吧……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9)

孟小冬身在香港虽然生活并不奢华,但是她依靠着京剧名媛的名气收徒授艺,日子过得也还算宽裕。而在此期间,孟小冬有两次特殊的经历。一次是1956年,梅兰芳前往日本演出时途经香港,于是亲自拜访了孟小冬的住处。这是两人在1927年离婚之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昔日的夫妻此时相见,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爱恨情仇,恐怕只留下了对过往美好的无尽追忆,还有对岁月无情的满腹唏嘘了。五年之后,梅兰芳病逝……另一次,是画家张大千在1951年回国时途经香港,专程拜访了孟小冬。据说当时孟小冬因为信佛,所以想张大千求了一张佛祖的画像,而孟小冬也破例给张大千唱了一段戏曲,并录成录音带赠送给了张大千。十年之后,张大千到香港举办画展时再次拜访孟小冬。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犹存!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0)

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她对教授弟子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有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1)

1967年,受杜月笙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孟小冬移居台湾。孟小冬的到来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甚至在抵达台湾当天还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不过面对热情的台湾民众,孟小冬依旧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她拒绝了一切登台表演的邀请,依旧选择过那种平淡如水的生活。不过在台湾,她生活得更加舒适,在经济上有姚玉兰的帮扶,生活上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的感情非常之好,甚至杜美霞在临终之前还曾要求与孟小冬葬于一处。在这样平静的日子里,孟小冬渐渐地老去。在台北的十年是她最为平安喜乐的十年,她享受着这样的日子,而在她独居的屋内摆放着两个人的牌位:一个是授业恩师余叔岩,另一个是前夫梅兰芳。对于杜月笙,孟小冬终究还是感激多一些,对于梅兰芳才是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恋……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病逝于台湾,享年70岁。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2)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晚年的孟小冬生活得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1977年,孟小冬在台湾去世,死后墓碑由张大千题词:“杜母孟太夫人之墓”。这是一代“冬皇”的最后归宿与身份认定,虽坎坷一生,孤傲一生,却也尘埃落定。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3)

孟小冬,绝世佳人,坎坷一生

梅兰芳、杜月笙,孟小冬的两任丈夫,都是声名显赫、万众瞩目的人物,自己又是京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老生,红极一时,有“冬皇”之誉。他们的故事在当时是坊间热议的八卦,即便在几十年后,仍余温尚存,时不时被人翻出来旧事重提。孟小冬出身寒微,7岁开蒙,拜姨夫仇月祥为师,学唱孙(菊仙)派老生,并依照科班收徒的规矩,签了8年的卖身契约。她天生一副不带雌音且洪亮的好嗓子,又练功刻苦、悟性极佳,很快就小有所成。1916年,年仅9岁的孟小冬,在上海哈同花园首次登台演出堂会戏《乌盆记》。她小小年纪却少年老成,把孙派老生的唱功、行腔、念白、表演得有模有样,当时便有行家将其列入童伶中的杰出人才。舞台上的男扮女装,并不罕见,因为早期女性不能登台,919年,12岁的孟小冬随王家髦儿戏班到无锡的新世界屋顶花园演出。先后演了四个月,连演130场,小小年纪就成了戏班的主角,家里的顶梁柱。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4)

杜月笙爱好京剧是出了名的,自称“天下头号戏迷”,民国年间的京剧名家几乎都和他有过往来,梅兰芳和他更是交情颇深,还陪他演过《四郎探母》里的“坐宫”。杜月笙戏瘾大,专门请了人教戏。他和拜把兄弟张啸林在好几次战乱、洪水的义演中登台票戏。1920年底,在杜月笙的帮助下,孟小冬搭班黄金荣的共舞台,由此正式开始在大戏院演出,凡有孟小冬的戏,杜月笙必到场。几年下来,孟小冬已经在上海滩颇有名气,但当时京剧行里有一句话:“情愿在北京数十吊一天,不愿在沪上数千元一月。盖上海人三百口同声说好,固不及北边识字者之一字也。”孟小冬渴望成角儿,杜月笙也愿意出资成全。1925年,18岁的孟小冬与武生白玉昆搭班北上,前方等待她的不仅是更大的舞台。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5)

孟小冬初到北京时,女演员的地位还很低,她只能在前门外大栅栏的戏园子演戏。但她获得了向各路名家学艺的机会,渐渐唱出了名气。1925年8月,北京取消了男女不同台的限制。孟小冬参加了北京第一舞台的盛大义演,与裘桂仙合演《上天台》。那一天的大轴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也就是在那一天的后台,梅孟初相遇,擦肩而过时,孟小冬点头叫了声“梅老板”。彼时的梅兰芳已经名满天下,且有两位夫人。1926年,中法实业银行总裁,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王克敏五十大寿,唱堂会。当晚的戏码本来已经定好,席间有人突发奇想,提议由梅兰芳与孟小冬演《游龙戏凤》,戏假情真,梅孟二人是真的好了。1926年秋,梅孟还专门到天津井上医院看望在那里住院治疗的原配夫人王明华。并且,王取下戒指给孟带上,表示了认可。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6)

1927年春,19岁的孟小冬不顾满城风雨嫁给了33岁的梅兰芳。婚礼在冯耿光的家中举行,婚后他们在城东内务部街租了一个院落单过。尽管短暂,梅孟是有过好日子的。1930年8月,梅兰芳的嗣母病逝,孟小冬特意剪了头发、戴着白花、身着素服,去梅宅吊唁。却被身怀六甲的福芝芳挡在了门外,在福芝芳以死相逼之下,梅兰芳没敢让孟小冬进门。心高气傲的孟小冬,如何受得了这番侮辱。1931年初,孟小冬回到上海。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娶了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做第四房姨太太,孟因此住到了杜月笙为姚玉兰建的新宅里。杜月笙决定为她出头,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又亲自给梅兰芳打电话,要他出4万大洋的赡养费。4万大洋,即便对于梅兰芳也不是小数。与梅兰芳离婚后,孟小冬重新登台。1938年,她在北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晚年唯一承认的女弟子。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7)

孟小冬的生活上,一直多蒙杜月笙照顾。1947年,杜月笙派专机接孟小冬到上海,住进杜家。1947年父亲过60大寿,上海的中国大戏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梅兰芳和孟小冬都到上海演出了,但他们没有同台——10天的大轴,梅兰芳占8天,孟小冬占2天,回避了见面的尴尬。1949年5月,杜月笙带着家小搬到香港,孟小冬也一同前往,服侍病重的杜月笙。1950年,杜月笙想带全家去美国,统计办护照的人数时,一向寡言少语的孟小冬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第一次提出了名分问题。杜月笙当即宣布要与孟小冬正式结婚。婚后,杜月笙让孩子们喊孟小冬“妈咪”,管自己的母亲叫娘娘。孟小冬跟姚玉兰的关系时好时坏,她基本上不管家中事务,只是照顾病重的杜月笙,偶尔自拉自唱。上海作家沈寂曾去香港拜访她,据说孟小冬墙上挂着一张《武家坡》剧照,照片上只有她扮演的薛平贵,梅兰芳扮演的王宝钏疑被折在后面。1951年,杜月笙病逝香港,遗产却只有10万美金,孟小冬分得1万。各房太太分选一样杜月笙遗物留作纪念,孟小冬选了一条杜月笙日常用的金钥匙链。1956年,梅兰芳率团到日本演出,在香港过境曾探望过寡居的孟小冬,是由马少波陪他去的,再无后话。孟小冬晚年移居台湾,偶尔教教学生,直至1977年去世。

杜月笙晚年为什么和孟小冬结婚(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