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侵权必究!)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意思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往往眼光长远,不拘小节,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甚至糊涂到给人愚蠢的印象。实际上,这不是“愚蠢”,是聪明,是有其矛盾论、决策论依据的。“大智若愚”重在“若”字,是“像”而非“是”,是一种处世的真聪明、大境界。

先看两个例子:

一、美国第九任总统咸廉·亨利·哈里逊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性格孤僻,看上去有点愚笨。一天, 乡间的一个富人遇见了亨利,拦住他,拿他寻开心,把一美元和十美元同时扔在了地上,让亨利去捡,捡到了就是自己的。亨利弯腰捡了一美元。那富人哈哈大笑,心想这孩子真是个傻子,钱多钱少都分不清。这个富人就把亨利放着十美元不捡,却去捡一美元的事传开了。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1)

他的朋友为了见证这件事的真伪,遇到亨利,就扔钱给他,让他捡。而每次,亨利都是只捡一美元。这件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给亨利扔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亨利捡起一美元,扔钱的人就开心的大笑。

有一个老奶奶实在忍不住,她告诉威廉 亨利:“孩子,你再捡,就捡那张大票,那一张相当于小的那个十张。”可亨利不听,依然只捡一美元。他家人说他,傻孩子,你怎么不捡那张十美元的啊!他们都笑话你傻呢!亨利说,我才不傻呢!要是我捡了十美元,以后谁还扔钱给我啊!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2)

二、唐宣宗李忱

李忱由于是宫女所生,因此在皇宫里从小就不受人待见,为避免遭奸臣小人陷害,李忱从一开始就装疯卖傻。时间久了,宫里的人都以为他生下来就是个傻子,甚至他自己的亲侄子都以为他头脑有问题。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傻皇子,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宦官扶上至皇位。当时,宦官马元贽趁唐武宗病危期间,一心想物色一个傀儡作为皇帝来操控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思来想去,马元贽觉得皇子李忱最合适不过了。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3)

外界人都知道他是个傻子,应该不会有什么作为,更不会给马元贽的野心造成什么障碍。本以为,这一切都在马元贽自己的掌握操控之中,但后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令马元贽失算了。

登基后的李忱封号为唐宣宗。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唐宣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把宰相李德裕拿下,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牛李党争,接着对宦官发起冲击,对朝政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一度扭转了唐朝衰败的局势。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4)

也许这两个人的例子都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他们都达到了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但是,他们的真实故事还是发人深省!亨利舍大取小、舍多取少,看似愚蠢,实则是大智慧,大眼界,不舍小利何以得大利?后来当选总统,也正说明他不但不蠢,而且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唐宣宗李忱,由于母亲的身份,身处凶险的皇宫,如果不是装疯卖傻,别说当皇帝,可能随时都有杀身之祸!当上皇帝之后的表现,也表明他非但不蠢,而且是聪明的很!对朝庭的情况可以说是早就了然于胸,对政局的把握和处置,也充满权谋与计策,彰显出了大智慧。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5)

由此看出,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智慧,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也正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真谛!“难得糊涂”不是所有事情上面都糊涂,大事上面清楚就行了,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不妨装装糊涂。我们不仅仅要在生活中大智若愚,还要做方方面面的智者,故事中的总统恰恰做到了大智若愚,别人嘲笑他笨、傻,实际上嘲笑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如若我们抛弃生活中的一些蝇头小利,可能会换取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6)

“大智若愚”也与“矛盾论”、“决策论”的观点不谋而合。“矛盾论”认为,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正是矛盾推动了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矛盾还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而由于人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要让事物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面发展,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大放小”,用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或者直接舍弃次要矛盾,纲举则目张。做事情直接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要自作聪明,总想面面俱到,舍不得小利和眼前利益,实际上是不得要领,是假聪明,真糊涂。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7)

“决策论”的观点认为,人们在做每一项决策时,毫无疑问初衷都是想达到“最优”决策。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无法达到“最优”的,或者达到“最优”决策所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而且,决策过程永远是个动态过程,不是静止不动的,任何一方作出反应,都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你想先人一步上树摘桃,却没想到你上树把树压低了,别人会先摘到桃子,这就是你的失算了。因此,决策过程往往都是充满着智慧的双方或者多方的博弈过程,不能以最初的行动去判断是真“傻”还是假“傻”,也许开始看起来“傻”的行动,恰恰是正确决策。考虑到双方或者多方博弈,决策过程,往往不是追求“最优”决策,而是退而求其次,寻找“次优”决策。一些看起来“聪明”的、一味追求“最优”的决策,最终结果也许只能得到“三优”、“四优”,甚至“最差”。

为人处世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大智若愚与矛盾论(8)

“矛盾论”和“决策论”的观点和做法,可能一开始从表象上或者在外行人看来是“蠢”、“傻”,实则后面都藏着大智慧。

人生中的大智若愚,也大底如此,一些看似不正常的人,表面看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眼中看到的风景比我们看到的更美,他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看到的更大,他们的目光看得比我们更长远,他们活得也比我们更快乐!

我们都要学着做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大智若愚”的“糊涂人” ,而不要做斤斤计较、贪图小利和眼前利益的“聪明人”!

敬请关注“聊墅”,其他内容更精彩哦!

(图片非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原图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