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说#初中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科在所有副科中,算得上是难懂又难记的一科,考试分数往往不够理想。那么,地理老师能有些什么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呢?

1、歌诀法

将一些地理知识编成音调铿锵,节奏感强的歌诀,学生读起来如同唱歌,兴味盎然,自然也就容易记住。

例如,识记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我就编成这样的歌诀让学生来记。

哈吉塔,朝俄蒙,阿巴尼不印,缅老越,印马文,韩日菲律宾。

除了菲律宾,歌诀中每个字代表一个国家。第一个印是指印度,第二个印是指印度尼西亚。

识记我国疆域的四端,我就编了下面这首歌诀:

东乌黑,西帕米尔,南曾母,北漠河。

乌黑是指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曾母,是指曾母暗沙。

2、图示法

错综复杂、色彩斑斓的地图,看得学生眼花缭乱,难以辨识,不如用示意图表示,使人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例如,长江、黄河等有关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湖泊、沿岸重要城市以及水电站等知识点,都可以用示意图的形式标注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上,线段上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江河的流向,箭头所指的那头是江河注入的海洋,相反的那头就是江河的发源地。线段上的一个个小圆圈代表一个个分界点或一个个城市,在相应的位置添加些树枝状的短线段,表示重要支流。再在相应的位置添加些小太阳一样的符号,表示大型水电站。

其他如地球上的五带、地球的公转、七大洲四大洋等等,都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语句,正确的方法是,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谐音法

根据一些地理数据和语句的读音特点,引导学生产生想象,从而联想到另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和情景,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88使人联想到爸爸,44联想到44岁,因此记作爸爸44岁。

又如,我国人口在500万以上(除壮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彝族、苗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家族、维吾尔族8个,简写就是,满彝苗蒙藏,回土家,维吾尔,再根据它们各自的读音特点,改写成:满姨苗蒙藏,回土家,喂吾儿,意思是,满姨叫苗蒙藏,回土家去喂五个儿子。

4、对比法

红花衬以绿叶,红花会显得更鲜艳;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字,白字会显得更醒目。引导学生记地理知识,如果采用对比方法来记,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

比如讲到经线和纬线,我们就应该以表格的形式,从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方面,将二者加以对比,以帮助学生记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可以从位置、地形、温度带、降水量、气候类型、河流、农业等方面列表进行对比。

5、比喻法

有些地理知识,专业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难懂,我就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或现象打比方,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讲到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经纬网的定位作用,我就问学生:怎么表示你在教室里的位置?那就看你坐在几组几号。比如陈源同学,位于5组3号。5组这一竖排相当于经线,3号这一横排相当于纬线。一根经线不能确定某地的具体位置,因为一根经线上有无数个点,一根纬线也不能确定某地的具体位置,因为一根纬线上也有无数个点,只有当一根经线和一根纬线相交的那一点,也就是组与号相交的那一点,才能表示某地或某同学的具体位置。

6、联系实际法

比如,我向学生讲到这冬季风、夏季风,我就告诉他们,其实这就是我们俗话所谓的北风、南风。

冬季风寒冷干燥,就是有些人冬天手脚嘴唇开裂的原因;夏季风温暖湿润,就是“春无三日晴”的原因。

冬天昼短夜长,太阳高度低,照在身上绵软无力,就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往南半球(南回归线)移了,距离我们(北半球)远了;夏天昼长夜短,太阳高度高,照在身上热辣辣的,就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往我们所在的北半球(北回归线)移了,距离我们(北半球)近了。

我们每天早晨看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但你注意到了没有,如果你面向东方,夏天看太阳升起是在左前方的山上,而冬天看太阳升起是在右前方的山上。这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缘故。

如此这般,学生就会觉得地理离我们很切近很形象很亲切,学习兴趣也就会浓厚起来。

为什么文科当不了地理老师(地理好难懂好难记)(1)

为什么文科当不了地理老师(地理好难懂好难记)(2)

为什么文科当不了地理老师(地理好难懂好难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