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比较落后的一支。“法兰克”这个名字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法赖克尔”,是“勇敢”之意。

在历史的发展中,“勇敢”的人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接着,法兰克王国变成了加洛林帝国。之后,随着加洛林帝国的发展变化,近代西欧诸国就逐渐萌芽、出现了。

一、随着与罗马人的合作,萨利克法兰克人克洛维创建了墨洛温王朝。

从公元一世纪起,法兰克人就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地区,紧靠在罗马边境防线的外侧。

三世纪时,法兰克人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一是聚居在莱茵河和马斯河河口地区北海沿岸的人,称为“萨利克人”(意为“滨海人”);二是聚居在以科伦为中心的莱茵河中游地区的人,称为“里普阿尔人”(意为“沿河人”)。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1)

萨利克人(图像)

作为邻居的罗马人极想利用法兰克人为其防守边境。于是,罗马政府邀请法兰克人作为“同盟者”,进驻高卢东北部。

随之,萨利克人便移居马斯河与索尔德河之间的地区;里普阿尔人占据了莱茵河和马斯河之间的地区。除成为“同盟者”之外,还有大批法兰克人成为了罗马的雇佣军,在罗马军队里服役。

萨利克法兰克人中唯一的名门望族是墨洛温家族,其祖先是一个神话人物墨洛温。公元481年,出身于这一家族的军事首领希尔德里克死后,其子克洛维继任。

克洛维是一位英勇威猛、多谋善断的领袖人物。他率领法兰克人以图尔内(今比利时境内索尔德河中游)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囊括了高卢全境。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2)

克洛维(图像)

公元486年,克洛维在苏瓦松附近击败了西阿格留斯的军队,夺取了索姆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地区。苏瓦松的胜利,实际上宣告了法兰克王国的成立,军事首领克洛维成为了统治法兰克国家的国王,墨洛温王朝开始了。

公元六至八世纪,法兰克王国征服了日耳曼本土和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至此,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几乎包括了除西班牙和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西欧大陆。

二、随着宫相的传承,矮子丕平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克洛维死后,墨洛温王室成员间出现了长期的内讧。彼此争斗,自相残杀,导致国王大权旁落,国家的实权掌控在了地方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里。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3)

墨洛温王室成员间发生争斗(图景)

宫相是墨洛温王朝特有的官职;原为王室财产总管;后来插手国政,成为政府首脑,独揽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大权。

自七世纪中叶起,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分别由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三个地区的大贵族推举出任。

后来,奥斯特拉西亚地区的宫相赫里斯塔尔·丕平,独霸了法兰克王国宫相之位,从而为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715年,赫里斯塔尔•丕平的儿子查理•马特(意为“锤子”)继任宫相。查理•马特斯死后,他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矮子丕平内征外战,大权独揽,实为无冕之王。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4)

大权在握的矮子丕平(红衣者)

为了夺取王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兰克国王,且为自己的篡位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矮子丕平就阴欲借助教皇的影响和威望。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派使团去罗马,问询于教皇:是徒具国王虚名的人统治好,还是掌握实权的人统治好?

这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关于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暗语。教皇自然明了矮子丕平的意图,回答当然令他满意。

公元751年11月,法兰克人在苏瓦松集会,矮子丕平利用教皇的声明,在大会上宣布废黜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

随之,矮子丕平成了法兰克国王,于是加洛林王朝出现了历史的舞台上。

三、随着加洛林帝国的形成、瓦解,近代西欧诸国的布局形成了。

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臻于鼎盛。查理继承其父的政策,依然与教皇结成联盟,而且关系更加密切。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这一天,查理接受了教皇立奥三世的加冕,成了查理帝国,即“加洛林帝国”(“查理帝国”的拉丁文读音为“加洛林帝国”)的皇帝。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5)

查理接受加冕(图景)

加洛林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包括几十个部族和民族的国家。帝国的各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彼此之间缺乏经济和文化联系。法兰克人只能靠武力,把各个存有较大差异的地区“联合”在一起。

公元814年,享年72岁的查理大帝逝世,其子路易继位。公元817年,路易按照法兰克人的习惯,把帝国分给三个年长的儿子(罗退尔、丕平、日耳曼人路易)管理,其目的是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诸子纷争和诸侯叛乱的局面。

但是,事与愿违,路易把帝国分割完不久,三个儿子之间就出现了纷争,还抢占皇室领地、争夺帝国政权。而且,公元833年,三个儿子联合进攻父皇路易,并将其俘虏。

公元838年,路易次子丕平死后,幼子秃头查理也加入了瓜分帝国国土的斗争。公元840年,路易死后,他的儿子们之间又爆发了内战。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6)

路易儿子们之间的内战(图景)

这样一来,加洛林帝国的父子相争、兄弟纷争,导致帝国政权名存实亡,局面愈加不可收拾,可谓威风扫地。

后来,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组成“联盟”,共同对付其长兄罗退耳。公元842年,这个“联盟”在特拉斯堡用两种语言(条顿语和罗曼斯语)发表盟约,双方统治者和军队又各用自己的语言发布了誓词。

随之,是年的复活节,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和罗退耳的使臣来到凡尔登,为各自的领土问题开始谈判。

843年8月,三方正式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条约规定,加洛林帝国三分:

长兄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兼领意大利王国,其领地为“中部法兰克福王国”,西部以索尔德河、马斯河上游、索恩河和罗尼河为界,东部以莱茵河和弗里西亚为界,即包括普罗温斯、勃艮第以及后来称为“洛林”的这块土地。

西欧走向近代的因素(近代西欧的格局出现)(7)

加洛林帝国的三分图示

三弟日耳曼人路易成为东法兰克王,统治一个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地理位置处于罗退耳领地以东的地区。

幼弟秃头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土在罗退耳领地以西的地区,即纽斯特里亚、阿奎丹、加斯科尼、塞普提曼尼亚等地,主要为罗曼斯语族区,领土轮廓近似于中世纪的法国。

公元870年8月,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又私下签订了“墨尔森条约”,瓜分了夹在他们中间的罗退耳领地。

“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法兰西、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所以,马克思说:“查理曼的帝国是现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奠基的先导。”

夹在东西法兰克中间的地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政治实体。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

后来,法国得到了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德国则保留了莱茵河左岸地区。瓜分剩下的土地分别成为了后来的瑞士、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领土

综上所述可知,近代西欧诸国,是随着加洛林帝国的形成、瓦解而逐渐架构起来的。

主要参考文献:《法兰克人史》(格雷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