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1)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七月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然而,客家人的“中元节”、“七月半”却大多不是农历七月十五,而是比之早一天的农历七月十四。明明是七月十四,却又称“七月半”,此为何也?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2)

客家人过“七月十四”的风俗,有这样的说法:

一说是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南下,暴虐乡民。

当时,客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恐,但又恰逢“中元节”在即,于是,就在元兵到来之前的一天把节给过了——祭祀祖先、普度亡魂,以避兵扰。从此,客家人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鬼节了。

二是来自闽西永定洪坑。传说当年有林氏两兄弟,分居洪坑、岩太两地,为报老母养育之恩轮流奉养之法,议定端午、重阳、中元三节提前一日在洪坑母亲处过,以尽孝心,如此几年竟成定例,沿袭至今。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3)

七月半的传说

有关七月半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传说是,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

七月半时(也有说是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而在中元时则普渡孤魂野鬼。

另一个重要的源头来自佛经中目犍连救母的故事:目犍连是释迦十大弟子之一,他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4)

目犍连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于是讲述了《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供养僧众以祭其母。

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七月半(鬼节)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其原因是客家人十分尊敬祖先,它完全符合我国儒家的核心思想“礼”和传统的孝道思想。

对于祖先的逝世,客家先人们认为“形灭神不灭”,灵魂还活在世界上。

于是他们在道教和儒家的节日上,增加对祖先的祭祀内容,并把它演变成为具有客家特色的“七月半”节日。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5)

七月半的禁忌

“七月半,鬼乱串”,其实最开始中元节是为了祭祀地官的节日,但是后来又有说法说中元节是地府和人间的大门打开的时间,就有了“鬼节”的说法。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

所以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托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6)

那么在这七月半的中元节,快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这5条禁忌。

禁忌一:夜游

古人认为这天阴气最重,所以晚上千万不要出去,否则就是自找麻烦。

禁忌二:不要经常去水边

农村的老人们总是提醒这小孩子这天不要去这河边或者海边,尤其是黑夜的时候,说是河边晚上不安全,水是至阴之物,七月十五这晚,很多亡灵是渡水而来。

禁忌三:不要乱讲话

不要乱讲话,尤其是乱讲一些不好的话,容易给自己招惹是非,更不要与人发生口舌,一定要好好的管住自己的嘴。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7)

禁忌四:不要玩风铃或者红绳类的东西

这个主要是提醒我们的小朋友,在这天不要去玩一些风铃或者是红绳子之类的东西。农村的一些落后地区的老人认为小孩子碰这些容易沾染不好的东西。

禁忌五: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于鬼魂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8)

上面这五件事就是我们农村老人经常念叨的五件事了,在我们现在的科学看来,这些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依照小编看来,很多其实就是咱们农村的老人自己想象出来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年轻人在大夏天里面少外出,注意安全。

为什么中元节广西过七月十四(中元节客家人为什么多是过七月十四)(9)

怎么样,你们那里七月半的中元节有什么样子的习俗呢?关于这小编讲的这些农村老人提醒的事情,您信不信呢?在评论区给我们讲讲吧!

,